小气与效益
小气与效益
——效益感想录之一
小气与效益,乍听之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中外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和企业,把“小气”当成法宝者,不乏其例。
据闻: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有不少“小气”的规定:材料纸正面写完了,载成四段订成小册子,反面做便条使用;劳保手套一只破了只能先换一只,另一只破了以后再换……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毋容置疑,丰田公司成功的诀窍之一,正是出于这种“小气”和“吝啬”的精神。
我区不少企业亦可谓深得其中三味。通山县造纸厂是个年上交利税超过150万元的先进企业,却“小气”得舍不得丢掉一点纸边纸角。他们组织一些闲居家属,收集这些边角纸,装订成学生作业本等产品,每年为企业增加了10多万元的收入;通城县第二陶瓷厂为了节约泥料,在排水沟做了几级回收池,让泥浆在池子里沉淀回收,并在每台压机下面安装一个回收盘,每年节约原料1000多吨,节约资金近10万元……
值得警醒的是,社会上有一种怪现象,越是效益差的企业反而越“大方”,这些企业一方面生产难以为继,一方面却“大手大脚”,穷摆阔气:坐车讲豪华、办公现代化、来客大吃喝、原料随地丢。结果开支大、成本高、效益低,企业越办越缩,到头来却一古脑把帐算在“市场疲软”的头上。
一滴水、一张纸、一只手套、一捧泥,事情虽小,做起来却很不容易,它要求企业领导必须象个“小气”的家庭主妇,着眼小处,并在干部职工中提倡“小气”办企业的精神,久而久之,形成风尚,效益自必显然。在当前市场不景气的状况还没有完全好转的情况下,多讲“小气”,少摆点“阔气”,尤为重要。
(咸宁日报1991年5月12日第二版)
编辑:陈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