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2008专题 >> 王金怀作品集 >> 正文

建议与效益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8-12-18 11:12:00

效益感想录之二

建议与效益

  前些时,地区工会公布了一项统计,“七五”期间,全区各级企业共采纳职工合理化建议1.2万条,直接产生经济效益7100多万元。真是不算不关心,一算吃一惊!

  建议何以能带来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记者翻阅今年来的有关采访记录,不无启发,感触良深。一个企业就象一台庞大的机器,长期运行,难免存在纰漏,必然会出现落伍之处。而这台机器枢纽的企业负责人,即便再精明,也难以事必躬亲,处处明了。但广大企业职工长期在生产第一线,对“机器”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件都了如指掌。如何改进、如何挖潜,他们最有发言权。近年来,有的企业面对市场疲软、资金紧张、原料涨价等困难,显得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摆脱困境。而有的企业则通过展开合理化建议活动,找到了向内使劲、立足挖潜、盘活企业的路子,找到了开发新产品,增强企业生存能力的路子。地区砖茶厂去年接受职工建议,改造油压机及米砖线,仅耗煤和耗木材两项一年就节约 31.2万元。崇阳县广播器材厂在生产难以为继的状况下,采纳职工将烙铁头由切削加工工艺改为冷挤压一次成新工艺的建议,使铜材利用率由43%提高到96%,产量产值提高了4倍,利润提高了13.6倍,使企业获得了生机,真可谓一语万金。

  建议之所以能带来效益,关键在于企业领导善于收集建议,善于采纳建议。只有增强了广大职工“做企业主人,为企业分忧“的责任感,才能做到人人出主意、个个献良策。去年7月,埔圻起重机械厂开展了一次“合理化建议月”活动,结果有122名职工提出建议147件,被采纳的就有126件。咸宁市起重电机厂对职工提合理化建议采取奖励政策,1985年以来,共采纳192条,使企业增创经济效益150余万元,107名职工受到表彰和奖励。设想,如果这些企业的领导处处自以为是,将职工建议视为敝履,或置之不理、束之高阁,则良策何来、效益何来!

  合理化建议是个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藏,寄望于各级企业领导,

  重视建议,采纳建议,从中挖出更多的效益。

  (咸宁日报1991年5月16日第二版)

编辑:陈凯

上一篇: 小气与效益
下一篇: 立志与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