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里新闻心里报
----我的同事和他们同心同德所做的事
柯建斌
2025年9月2日中午12时29分,“谨”记者未吃中饭,来不及休息一下,聚精会神地赶写上午采访的新闻稿。
13时54分,“谨”记者又匆匆赶往当天的第二个新闻现场,与刚从通城回来的“助”记者在谭慧路会车。“助”记者拍下了“谨”记者的车号,录下了他思想不懈、脚步不歇的60秒视频。
一回到传媒大厦采访中心,“助”记者拍拍身上的灰尘,用冷水洗去疲惫,趴在电脑上赶写在通城采访的新闻稿。
9月3日凌晨2时51分清样的“哲”记者,上午8时15分赶到传媒大厦七楼会议室参加收听收看阅兵直播,下午密集对接各版面编辑,请示值班总编拿出9月4日版面方案报告社长、总编;9月4日凌晨2时28分,“哲”记者叫醒出版中心编辑和排版室员工开启深夜班模式。
这些见闻让我的心隐隐地疼,让我心疼的还有咸宁日报社那些通宵达旦的印刷工人,那些起早贪黑的新闻工作者、广告工作者,那些与报社同呼吸共命运的社务工作者、驻村工作者,那些退休不褪色的老干部、老员工,那些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的特约记者、特约摄影师、新闻通讯员。
何以为“力”?点滴积累方有为。
何以为“赶”?边走边干。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批“点滴积累方有为”的追光人,一批“边走边干”的赶稿人。他们,是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咸宁日报人。
这是一个“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莫怕事、好共事、勇扛事、甭生事”的群体,特别能干“急难重险”的活。
独具匠心巧分扣。那位叫“哲”的记者,我把他的“哲”改为了“责”。去年,我跟“责”记者提了“四个既要又要还要”的要求:既要报告社长每日版面安排,又要落实总编策划意图,还要听取各位业务领导意见建议;既要对一二六版负主责,又要对八个版面负全责,还要对软文负相应责任;既要协调采与编,又要协调新媒体与版面,还要协调出版中心与其他业务中心,确保相辅相成,或相呼相应;既要版面保质保量完成,又要各项目标如期如数完成,还要党委交办任务又好又快完成。“责”记者做到了。今年,我又压给他一项集中推送的任务,每日从两个市级主流媒体、六个县(市、区)融媒体中心调阅、初核、挑选优质新闻稿件报送省里筛选审核后,在全省的省媒、市媒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的100多个平台集中推送转载。“责”记者又做到了。
且需用力来扶持。那位叫“助”的记者,我给他起了个别名叫“无助”。那一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车子发不动,路面积雪厚,为了做好新闻报道,“无助”记者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新闻现场。手快冻僵了,笔还不停地歪歪扭扭地记。脚冻得直打哆嗦,也只能跺跺脚以增加一点自生热量。每一次报道会涉及新表述、新要求、新规定,社长、总编在采访安排前未必一一提示,“无助”记者只得求助央媒省媒,求助市州同行,求助权威部门,求助专家学者,求助同心同德的每一位报社同仁。从香城都市报到咸宁日报、从襄阳到杭州到咸宁,他的每一步脚踏实地。
团结一心是同志。一位叫“周”的记者,对他的工作要求是“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周”记者做到了,就是“周到”。每天的上级工作提示到了,“周”记者一一口头通知到各平台负责人。要总结要报表的通知到了,“周”记者一篇又一篇起草,一遍又一遍修改。让“周”记者配合报社领导做好所联系县的宣传报道,他一声不吭地做好采写刊发。让“周”记者下乡驻村,他一丝不苟地完成乡村振兴各项任务。
琵琶琴瑟各成双。“王”记者是落实“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代表。“王”记者既是新闻工作者,又是党支部书记;既是一线采访记者,又是深夜班头版编辑。我在出版中心出了一道题,题目是请给“王”记者画个像。答案太有趣了:有的说她是美图的创造者、美文的制造者,无畏的女记者;有的说她是保持对新闻线索的敏锐嗅觉者,大到版面的架构、小到标题的措辞及标点的使用,她力求经得起检验;有的说她是稳得住、靠得住、顶得住的好记者;有的说她是业务能力突出、新闻素养良好、工作态度认真、积极奉献力量的好编辑。
这是一个“为人作嫁总不休”的团队,“我管方向他管清样,我管版面他管稿件,我管策划他管选题,我管派工他管成功”,他特别勇于向新。
通力合作向未来。“勇”记者小我两岁,接到任务就上,不问原因、不讲条件、不讲价钱,我误以为他是“孤勇者”。我头天晚上出题目,他第二天上班交评论《民生温度计,刻度在功夫》;我上午定标题,他下午交稿《激活“镇”能量,勇当生力军》。通常,我会在他的评论标题上动点脑筋,他理解听取我的修改意见;有时,我会换位思考,对于他对标题不宜改动的坚持,我也接纳。他不是“孤勇者”,我们和他一样勇敢,在咸宁日报50多岁了还冲在新闻一线的记者多的是。“勇”记者和我们一样执着的是对新闻标题的专心致志,是乐于和同事探讨标题制作时的小心翼翼,是勇于加强自己新闻积累的坚定不移。
其音象,其形象,何其相像也。“向”记者小我几个月,我常跟他说的一句话是,“你若在纪委干20年,你一定比我强;我若干记者20年,我不一定比你弱”。“向”记者是有方向的,守得住新媒体报道的政治方向,扛得起党报记者的责任担当;“向”记者是有志向的,从“好记者讲好故事”的那次脱颖而出、从那次参加招考的傲然入围、从每一次为报社夺回的大奖,均可见一斑。
独立分析不循旧。“新”记者略大我一点。随我到一线采访、跑乡镇村组,不叫苦、不叫累。“企业家精神在咸宁”策划一出来,我们就去采访上市企业。“决胜十四五方案”一下发,我们一同向着新闻现场出发。过去的9年,每一次编辑部的安排,我俩总是第一时间商量落到实处的路线图、推陈出新的任务书。
这里有一个共识:采前会上,大家既要报告本部门本人在干什么,也要看到其他部门其他人在干什么,这只是看到表象。既看到自己在努力,也看到其他记者编辑更努力,这是看到了差距。既看到了自己的改变,也看到了其他记者编辑的能力提升,这是看到了知己知彼。既看到了自己追赶的勇气和信心,又看到了其他记者编辑的知重负重、知责负责,这是看到了奋进的力量和将这种力量转化为正能量的锲而不舍。
这里有一个共识:编前会上,上级宣传工作提示必传达,党委会工作安排必落实,编辑部策划必完成。夜班标题碰头会上,人人都要提出意见,引起共鸣共情的好标题优先。周业务例会上,把新闻业务学习放在第一位,传达上级精神一字不漏。
这里有一个共识:转学风转文风转作风,对标新闻同行找差距,查是否更敬业,更付出;对标市直单位找差距,查是否更辛苦,更担当;对标报社内部找差距,查是否更主动,更守纪;对标业务标准找差距,查是否更尽责,更创新;对标身边先进找差距,查是否更拼搏,更谨慎。
什么是新闻人?我身边的新闻人是敏于作为者,是乐于奉献者。
“半放红梅”为“敏”。“敏”记者上午参加市里专题会议,下午到咸安采访,晚上到夜班部值班审稿,不断与镇江日报社对接,反复修改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咸宁日报专版。和“敏”记者一样,“萱”记者上午参加文明办的专题会,中午拿出到人员到地点到时间到要求到责任的系列报道初步方案,下午编排文明咸宁专版,晚上打理咸宁日报微信公众号。“虎”记者上午参加机关工委会议,下午崇阳周刊编稿成文、组稿成刊,晚上继续编排时事版。在咸宁日报社,和“敏”一样的记者真不少,许多年轻记者得亏“敏”记者的传帮带。他们是甘为人梯者,也是青出于蓝者;是见多识广者,也是博观约取者;是宏图大展者,也是宇量深广者。
“火光闪烁”为“乐”。“乐”记者是《咸宁画册》的策划者和落实者,是《影像咸宁》的指导者和参与者。“爱我咸宁・共建家乡--发现咸宁之美”短视频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中,“乐”记者带领摄影爱好者用镜头做笔,以光影为墨,共同闪烁香城泉都的人间烟火。“乐”记者带过的好手有夏正锋、马亚娅,有“香薰百草”“恬梦清晨”“朱朱”“小金鱼”“Babycat”“Fiona”……
和敏锐的人同行,养识。周围是慧眼识新闻的氛围,身边是不断增长见识的记者和不断积累学识的编辑。长此下来,我觉得自己的视野越来越开阔。
和乐观的人相处,养气。大家向善向上的姿态,微笑地面对党媒党报党刊党网的深度融合。咸宁日报社每一名乐观的记者编辑,就如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每一次策、采、校、编、审。
什么是新闻人?我身边的新闻人,是鼓足干劲者,是奋发进取者,是久久为功者,是善作善成者。
这里有报社自信,有报网端微刊栏屏等数十个平台的支撑。这里有报史自信,厚重的《岁月留香》《燃情岁月》里有咸宁日报获奖新闻作品。这里有报人自信,《关于表扬全市抗击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工作突出单位的通报》《关于表扬咸宁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单位和个人的通报》,咸宁日报社榜上有名。9月3日16时8分获悉,在刚结束的2025年湖北气象短视频创作活动中,由咸宁日报、香城都市报毛亚轩、赵忠志、全桢团队出品的视频作品《诸葛亮的气象外挂》入围决赛,并获评“杰出作品”。
西汉《盐铁论》云:一杯桊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报社这一“杯桊”用了点滴积累方有为的数百报人之力,报纸这一“屏风”就了边走边干的咸宁数百万人之功。
来报社无憾,我受益于这百人之力。来时,全心投入,爱报社轰轰烈烈,在报社兢兢业业,为报社朝朝夜夜。借这百人之力,我所见皆主旋律、所闻皆正能量。
在报社有愧。在职在岗一分钟,尽心尽力60秒,我和我的同事都是眼里新闻心里报。但,我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精细精致,唯有记录下这些我的同事和他们同心同德所做的一些事,以表敬意、谢意和歉意。
编辑:yangweijie
上一篇:
想演烈士,最终自己成为了烈士 ——《钱毅的书》里的故事
下一篇:
畅游武当山
特约记者周向东2月8日早晨,大年初四,雨夹雪,我带着妻儿前往家住咸宁高新区横沟桥镇的表哥家拜年。”待车开近了一看,原来是...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饶敏吴文谨特约记者胡剑芳李星5月24日,记者再次来到咸安区官埠桥镇采访,王英华生前的同事都说他是个“实...
爱情的产生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日久生情,在这样情况下产生的爱情,往往都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而且在一起的两个人也是很熟悉,...
去年8月21日,我光荣退休,最后一次走进了曾经办公的办公室。十八年来,我和同志们一路携手前行,一路苦乐与共、一路挥洒汗水...
咸宁网讯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湖北咸宁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干群一直奔赴在防控一线上,在...
“忙碌是最充实的”“这个材料下午5:30前要准时上报”, “你马上去办公室把原网格值守安排作个调整”, “社区居民需要的防...
江静为离休干部送爱心菜“谢谢你,这幅画,我要永久珍藏。”4月8日,中南建筑设计院社区内,社区书记江静看着手机里的一幅画...
隔离人员到了观察期限,他们还要负责帮助穿好防护服、带好手套和口罩,全服武装分批送到县人民医院做核酸和CT检测,直到完全...
周莉(温泉)1942年金秋时节, “呱呱……”清亮悦耳的婴儿啼哭声,响彻了沉寂的北方乡村,也给这里的杨家带来了久违的喜悦。”...
办事群众人来人往,咨询电话络绎不绝……6月6日,记者在市民之家一楼齐刷刷的窗口中找到李园时,她正忙碌着。咸宁日报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