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心灵驿站 >> 正文

寻秘“千家峒”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9-03 16:41

谁也不会料到,在幕阜山余脉药姑山麓的内冲村,竟然藏匿着一个千年秘密。

发现这个秘密,始于一堆乱石,第一个从一片乱石堆里拣出一块不一样石块的,肯定是一位民间高人。但时过境迁,已很难界定谁是第一慧眼。正是这块非同一般的石块,上面雕凿的花纹,绝非水冲泥刷之痕,而是人之所为。深山老林,能有凿击之石,并且花纹别致,可以判定,此处肯定有人居住过。

觅古寻踪,在文化积淀深厚的鄂南小县通城,成了众多文化人与古玩爱好者的不懈追求。他们要在这崇山峻岭间,找寻到解密千年密史的无懈可击的实物与证据。

翻山越岭,露营扎寨,一锤一锹,左巡右睃,跌破皮肉,在所不辞。他们在每一道峡谷,每一座山梁,细心寻觅,用心考量。从最初的凿痕石块,到发现石墈、石垒、石凳、石椅、石屋基址。最后,他们达成共识,此地曾有先人居住过,并且时间较长,部落庞大。那么这里曾经居住过的,是哪个族群,因何而来,又因何而去,一时成谜。

对谜的破解与追溯,成了一帮热心人的头等大事。他们翻阅史誌,查询资料,遍访民间老人,最后初步判定此地为瑶民祖居地。

其间的苦寻与煎熬,迷茫与焦虑,猜测与判别,不尽详述,均可体味。

每一个细小的发现,对所有寻踪觅迹者,都是一份欣慰,一种难以言说的兴奋。

揭开谜底的激动,源自于不懈的艰辛努力。省内外的专家们一致认定,这里曾是瑶族先民的祖居地。

像石榴籽一样抱团紧拥的中华民族,绝不能让其中一个民族的祖居地,在千年尘埃中湮没深山,而要让其重见天日,重返人间,让后人记住一个民族曾经的史实与荣光。

在与寻秘者交谈中,我曾听他们说,内冲村的山民曾将一块雕有图案的大石块,几人绳缚杠抬,沉入了附近的东冲水库,他们根本不知石块属哪朝哪代,花纹属何人所凿,但沉入库底,以保无虞,可供后人研判。可惜几位抬石老人均已作古,已无法获取更多信息。

说到瑶族,必先想到盘王。盘瓠封王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且又凄美艳丽的传说,民间流传甚广。作为盘王后裔的瑶族先民,因兵燹战乱,饥馑灾荒,从黄河流域逐渐向南迁徏,现在的鄂南地区通城县大坪乡内冲村,也就是药姑山,成了他们的祖居地之一。

据史料记载,瑶族先民的祖居地统称为“千家峒”,峒即洞,有庇佑之意,千家指居住人丁众多。千家峒必备的条件是:群山环绕,内有大块平坦之地,便于稼穑耕种,并且临近水域,以利灌溉滋养,房屋则依山势由下至上依次而建。这里的地势易守难攻,危难时刻,深山密林是退守的天然屏障。这里水草丰茂,可繁衍生息,占尽天时地利。慧眼识珠的瑶族先民于是选择了内冲村这块宝地,在此耕田种地,生儿育女,世代经营他们心中的千家峒。

数百年之后,也是因为战乱,先民们无奈迁徒。但这里,内冲村,曾经是一个民族的祖居地,也是一个民族不可分割的一段历史。

必须还原历史,让世人知晓瑶族先民的祖居地。通城县上下形成共识,大家群策群力,合力同心共建瑶族故里——千家峒。

恢复原貌。让石缸、石盆、石碗、石柱、石凳重现人间;让石磡、石屋、石堡、战壕呈现眼前;让垒石屋场、垒石墓葬、垒石神龛修缮复原。

对应古物复原,具有瑶族传统,一直被当地民众传承下来的“对盘歌”“拍手舞”“竹竿舞”“赛锣赛亮”也惊艳亮相,每到节日或有喜庆之事,在方园数十里的村庄,都会依次上演。

如今,走进古瑶村,迎面是造型奇特、极富瑶族色彩的大型门楼,上书“药姑山古瑶村”六个大字。进入门楼,是两根对峙的巨大牛角造型,一面硕大无比的铜锣站立于嶙峋的山石之上,气势雄伟,慑人心魄。

瑶望千年广场、古瑶文化陈列馆、瑶乡古街、瑶乡药谷、湿地公园,与山间的古石系列遗址,直映眼帘。身临其境,让人感受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穿越千年,游人可与千家峒眼神交流,心灵私语。

因其周边群山中有千年古刹“白云寺”,神话中的三仙女采撷草药救苍生的“三仙坦”,还有李时珍踏遍药姑寻百草的济世足迹,药圣曾留下的名句:“药姑山上百草全,只缺甘草与黄连”等等。这里都成了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一群文化人卧薪尝胆、不辞艰辛寻秘“千家峒”,上下密切协调配合,勠力同心共建古瑶村。

十余载寒暑匆匆而过,如今,在山林中沉寂千年的千家峒,成了4A级景区。

漫步古瑶村,寻秘之旅仿佛还在延伸。

2024年4月1日,景区对外公开宣告:从即日起,免除景区门票。

下大力气,用大投资、大手笔建造的景区,为何要免除门票,让旁人费解,其秘辛何在?当年的寻秘之旅又添了让世人寻秘之处。

通城隽达旅游公司总经理、景区负责人徐摇是这样说的——眼前的门票收入肯定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如果仅盯着经济效益,有违我们建古瑶村的初衷,对古瑶文化的传承是长远之计。我们可以盘活现有资源,加大文化休闲、特色餐饮、药膳食疗等,以延伸产业链。药材的种植与加工也是其中一项。

如今,本地的,周边省市的,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还有国外的瑶族同胞与游客,也来此旅游,有数所高校将此作为教学实验基地。所见所闻,会使他们不遗余力地利用现代传播工具,传播古瑶文化,传播内冲村的千家峒,传播钟灵毓秀的药姑山,传播鄂南小县通城,而这种传播是无价的。这,也许是免除门票的“秘密”所在吧。

2024年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七,从浙江回咸宁探亲的刘女士,与家人一起来古瑶村旅游,在拍摄山溪流瀑时,不慎将手机掉入溪下水潭。手机存有她在浙江商务方面的大量信息与客户联系方式,就在她焦急万分之时,景区的工作人员闻信赶来,起初想打捞手机,但潭水太深且冰冷刺骨,上游还有溪水不断注入。很快,他们抬来了抽水泵与发电机,经过8个多小时的抽排,在齐腰深的潭水中,工作人员把手机捞上来了。

刘女士万分感激。她说:“对我这样一位普通游客,你们太尽心尽力了。”她要给酬金,工作人员不收,后来转给红包,照样被拒。但送来的大红锦旗收了,他们要从赞誉中得到更多激励。

这件事在网民与游客中引发强烈反响,人们记住了发生在古瑶村的感人故事,记住了这个村的千家峒。

一件平常事,引来众人赞,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视角去追问,这似乎也可以属于值得寻秘之处。

如今,古瑶村赢得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古瑶文化之乡、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一系列国家级、省级与市级的荣誉。

千家峒,内冲村,古瑶村,三个称谓,同一地域。

县文联主席刘亚敏说:“在我们生长的这片国土上,需要寻觅的东西太多,能把那些沉睡的历史唤醒,能让我们在当下的生活中,去探微寻幽,那么,我们的寻秘之旅,将充实自身,泽被后世。”(李御)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知、直、止、志里的江湖快意
下一篇: 由余的故事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