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心灵驿站 >> 正文

诗性江南的当代回响 ——评《江南文化十二讲》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7-22 16:20

文化是人类历史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民族发展兴盛的灵魂与根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既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永恒课题,也是提升国家文化实力、增强新质生产力与旺盛生命力的重大现实需要。《我欲因之梦吴越——江南文化十二讲》是这一积极探索的成功范例。

学术研究成果的大众化普及,是实现其价值最大化的最佳方式。该书聚焦诗意盎然、人文精神丰厚的“江南文化”,将深厚学术研究与通俗文化普及融为一体。既讲述江南文化的人文底蕴与博大精深,又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创造与文化精神,呈现出创意新、站位高、内容实、思考深、文风活的鲜明特色。

创意新是该书最显著的特点。创新是学术研究的灵魂,决定其贡献与价值。该书的总体思路、宗旨立意、选题视角、框架结构、重点内容、主要观点及表述风格均具突出创新性。其一,提出并建立“江南诗性文化”的理论与方法体系。“诗性江南”“诗性文化”“诗性美学”等,既是基于江南历史提炼的新概念,也构成了自洽的表达体系。其二,研究方法上,将书斋学理、田野素材与国家战略宏观视野紧密结合,体现立足现实与关切未来的前瞻性。其三,以江南文化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区域特色,为区域文化服务现实发展提供示范。书中将江南历史、文化、城市作为三大主题板块,以江南文化、江南美学、江南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突破传统文学文本、历史文献研究的平面思维局限,实现跨学科、跨领域、跨时空的立体审视。其四,将体现人类文明水平和时代前沿的城市与城市群,作为考察江南文化的重要维度,展现敏锐的文化触角与学术眼光。其五,选题宏大且突破单一学科限制,融合哲学、历史、地理、文学、美学、城市学等多学科,契合国家新文科建设要求,体现学科建设的前瞻性与开拓性。其六,在江南文化起源、空间界定、历史规律、价值特性、城市文化模式、运河文化精神等方面均提出了独到新见。

站位高是该书的又一突出特点。其定位明确:立足新起点,梳理江南诗性文化理论成果与实践转化路径,回应长三角发展之问,提炼其核心精髓,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该书站在中华文化历史实践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高度,以丰富的前期研究为基础,从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讲述江南文化深厚底蕴与多彩风貌,气魄宏伟、视野雄阔。时间上贯通古今,从新石器良渚文明绵亘到21世纪长三角与大湾区建设;空间上横跨大江南北,与中原文化、齐鲁文化乃至游牧文化对比。书中明确指出:“江南文化研究需借鉴全球学界的众多文化界定与理论方法,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找到最合适者,以充分揭示其特有本质和独特价值”,这体现了站在世界学术前沿的深入思考和缜密布局。

内容实是该书的第三大特点。其根本精神是倡导贴近生活、关切人民、关注社会。该书遵循“求实学、务实业”原则,写实事、讲实情、说实理。其一,充分运用“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和包容性,着眼历史、落脚现实,围绕“江南的地方有多大”“江南的历史有多长”等十二个方面渐次展开,以灵动思维和简洁话语展示江南文化的内涵与变迁。其二,内容具体实在。如《鱼米之乡》写太湖丰富水产;《碧螺春》以亲身体验讲述名茶渊源与品茗感受;《昆曲二章》以耳闻目睹经历讲述艺术家贡献与传统剧目特点;“江南私家园林”概述“诗情画意,融汇一体”特点并附八十三处江南代表性园林一览表;《藏书楼》述中国藏书史与名楼;《东林书院》点明创建人乃“程门立雪”的杨时;《江南饮食之菜蔬篇》《苏州运河十景》等,标题即显内容之实。这些内容体现深厚人情味、浓郁烟火气和鲜明实践性,突出了区域环境、民风民俗与审美观念。

思考深是该书的第四大特点。它弘扬“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精神,不仅深入探索讲述江南文化的历史渊源、诗性本质与形态表现,更深入思考其内在规律、现实意义与未来价值,探讨江南历史、文化、城市三者的密切关联,创建融基本理论建构、历史经验阐释与服务国家战略为一体的独特话语体系。该书关注当前焦点与未来发展前景,兼具学术厚重感、前瞻性与大众传播吸引力。它提出“江南的历史就是江南城市的历史”,认为江南城市“在任何时代都代表着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最高成就”,并指出“江南工商型城市的突出特点是经济和文化(而非政治军事)成为影响发展的主要机制”。该书注重阐发江南文化对江南城市品牌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及中华文化传承的时代价值,针对目前一些“不了解全球性城市化进程”“不了解江南诗性文化与江南城市历史内在联系”“忽略长三角对江南诗性文化深层需求”的浅层研究,提出“借助环太湖独特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及形成的区域经济文化模式”,构建“长三角城市群”。并建议国家“在已有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增加上海‘文化大都市’和‘长三角世界级文化城市群’的战略定位”。这些无不显示其思考的深入与深刻。

文风活是该书的第五大特点。文风的鲜活灵动是深厚学养与驾驭能力的体现。该书突破传统章节结构,采用“主题讲稿”加“阅读材料”的板块组合框架,每讲以主题讲稿为核心,辅以视野开阔、有助于加深理解的多篇阅读材料供选读。此外,阅读材料呈现形式灵活多样。如第一讲《江南空间范围》四篇材料为横向并列结构,第二讲《江南文化变迁》三篇材料为纵向时序结构;第八讲《江南知识构架》三篇材料中,《江南国学——诗与思的对话》用“对话式”,《藏书楼》主用表格统计式。其三,语言表达灵活多变,以生动流畅、朴实易懂为要,诗意浓郁是其显著特色。

总之,该书系统展示了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成功实现了学术研究与文化普及的有效结合,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好书。

(原载《光明日报》,作者为郑倩茹、杨庆存)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青年楷模何功伟(十五)
下一篇: 在文字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