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战强
桐城的六尺巷和江苏的园林,都是很有名气的旅游景点,是网红打卡地,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六尺巷的故事,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我们走进六尺巷,不仅看到了这个不太起眼的巷子,更看到了吴张两家规模宏大的庄园,了解了张吴两家的历史。虽然张家有人在京都为官,位高权重,但是吴家曾经也是官宦人家,当时虽无在朝官员,却也家大业大,人多势众。
江苏是园林之乡,苏州的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扬州的何园、个园等,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它们规模宏大,造型别致,用料讲究,耗资巨大。都由当时的在朝官员,或者大户人家精心打造而成,有的甚至是几代人的苦心经营,才到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特别是苏州的拙政园,堪称中国园林之首。它有52000平方米之广阔,有500余年之历史。初为解官回乡的王献臣所建,曾属太平天国忠王府,500多年间,屡易其主,并几度入官,迭经兴衰分合。1961年,被列入国家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尺巷就两米宽,百来米长的一个小巷子。两边围墙不过二三米高,青砖垒就,并无太多的讲究。相比江苏的园林,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但是,六尺巷的知名度比园林要大得多。何故?因为园林留下的是财富,而六尺巷留下的是名气。财富是物质的,名气是精神的。园林可能会因为自然或者社会因素而消亡,而六尺巷的故事,永远都会流传下去。
当然,无论是六尺巷的张吴两家,还是江苏园林的众多园主,当年显赫一时。可如今呢?张吴两家的大院犹存,江苏的众多园林也在,可是他们的主人已不是当年的主人了。它们已经成为了国家的财产,社会的财富,众多游人参观游览的一个景点,评头品足的谈资。这再一次应了张英宰相的家书里那句话:“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脚踩张吴两家大院的地板,眼观两家兴衰变化的介绍,手摸六尺巷围墙的青砖,感慨良多。当初一家位高权重,一家财大气粗,让县官才不好断案的。但两家毕竟都是名门望族,知书达理。他们懂得“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道理,明白“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的重要。所以才你仁我也义,你让我也退。
如今,知道这个故事的人很多,但是能够被这个故事所感动,能够在触及自己利益时做到谦和礼让的人又有多少呢?生活中,总是能够遇见一些说起故事来,无不赞叹钦佩,做起事来,无不斤斤计较的人。或者碰到对方谦让了,不是被感动,而是把对方的谦让当成了软弱,当成了可以欺负的底气,而得寸进尺。或者得理不饶人,咄咄逼人,非得要了面子又要利。假如他们多到这些地方走一走,是不是会有些变化呢?
退休后,走的地方多了起来。于是,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便有了更多的理解。很多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在书上读起来似乎懂了,但是如果走进故事中的场景,亲身的去体验一番,思考便更多,感受会更深,触动也更大。
旅游观光,游的是景,悟的是道。当我们走进故事里,就会走出一片新天地。于是,游山玩水,就变成了养眼养心。
编辑:但堂丹
在颐和园建园270周年和“徽班进京”230周年相逢的日子,一场名为“颐和园·戏游记”的演出在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惊艳亮相。近...
而刘珊珊的《中西交流视野下的明代私家园林实景绘画探析》,则将研究的视角转向园林绘画,从中西绘画理念的差异与碰撞的角度...
《中国历史的色象》陈鲁南著内容简介:兔年春晚,歌舞节目《满庭芳·国色》惊艳“出圈”,给观众留下了华美的印象。
“一家样式雷,半部建筑史”,样式雷是享誉世界的传奇建筑世家。
《深圳传》叶曙明著内容简介:本书采用报告文学的形式,透过深圳人的农耕生活、时令节俗、民间艺术等,全面介绍了深圳的地理概...
咸安区公安分局、发改局、科经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和湖泊局、汀泗桥镇等23家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出...
敖琼寒风瑟瑟、阴雨绵绵的日子,对于有小孩子的家庭来说,实在不宜外出。这个春日,因这十六潭的梅花,变得格外美好而难忘。
光明日报记者苏雁9月10日下午,细雨蒙蒙,苏州拙政园内游客却兴致盎然。针对团队推出园林景区门票“1折游”,其中30万游客可...
咸宁网讯记者杜培清、通讯员徐建英报道:近日,咸宁市女作家协会一行20余人赴通山采风。咸宁市女作协主席成丽介绍,组织采风活...
咸宁网讯(记者周阳 通讯员赵丽红 陈厚润 蒋静静)7月23日,在市中心城区美丽街区创建点“白茶街区”白茶社区五组,一片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