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心灵驿站 >> 正文

曲调考辨探唐韵 乐府新研溯旧音 ——读《唐乐府曲调音乐形态考辨与传播路径研究》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6-11 16:39

作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历代乐府诗经过数代学人的艰辛探索,已积累了颇为丰硕的成果。任半塘、王运熙、萧涤非等老一辈学者,以深厚的学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这一学科奠定了坚实基础。在20世纪50年代,詹锳先生出版了《李白诗论丛》一书,书中收录了多篇有关李白乐府诗的论文,对于其中的《李白乐府探源》一文,詹锳先生在此书的序言中特别指出:“李白乐府探源只是罗列了一些资料,其实够不上说是一篇论文,因为其中并无任何论点。从这些材料上看,似乎李白的乐府诗都是模拟前人,因袭旧调。其实李白是推陈出新,用旧瓶装新酒,诗中有很多创造的成分。”詹锳先生精准地抓住了李白乐府创作的关键问题,即对汉魏古题乐府曲调的因袭与创新。以李白《将进酒》为例,《将进酒》属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之一,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称:“古词曰:‘将进酒,乘大白。’大略以饮酒放歌为言。”闻一多《乐府诗笺》也认为:“此纪宴饮赋诗之事。”汉古辞但言饮酒,而李白的《将进酒》则以酒来挥斥忧愤,他用酒来缓解美好生命与生命苦短、人生易老之间的矛盾,用酒来消解天纵奇才与玄宗倡优蓄之的愤懑,用酒来充填“钟鼓馔玉”生活带来的幻灭感,用酒来开释圣贤的寂寞与纵乐者留名的矛盾。李白《将进酒》既延续了汉魏古调对饮酒场景的书写传统,又突破了古辞的程式化表达,并以强烈且充盈的生命意识重构了诗境,使其成为唐人乐府诗典范之作。由此可以看出,乐府曲调在乐府诗创作中至关重要,乐府诗的发展过程,就是对旧调与新调、古辞与新旨不断碰撞融合的过程。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唐乐府曲调音乐形态考辨与传播路径研究》一书,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为乐府诗的这一发展过程做了扎实的学术研究。

《唐乐府曲调音乐形态考辨与传播路径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作者韩宁已出版三部乐府研究著作,多年来,她专注乐府诗研究,从分类研究到断代研究,再到如今的乐府曲调研究,既与学界研究趋势紧密呼应,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体系。读罢《唐乐府曲调音乐形态考辨与传播路径研究》一书,有以下几点感受。

首先,在乐府研究方面。前辈学者已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他们对汉魏六朝乐府的起源、发展脉络以及有代表性的曲调进行了系统而细致的考察,使得乐府研究的框架逐渐清晰。进入21世纪以来,乐府研究又迎来了新的繁荣景象,学界从多个维度对乐府展开深入探究,如乐府诗与中国古代音乐的内在关联、乐府创作的艺术特点、古代乐府制度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以及相关文献的整理与校勘等。诸多影响较大的乐府研究专著相继问世,这些成果不仅总结了前人的宝贵经验,更开拓了新的研究视野,极大地深化了学界对乐府的整体认识。然而,在宏观研究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微观研究的相对薄弱却逐渐显现。乐府诗体本身是由众多具体曲调和生动文本构成的丰富体系,让人耳熟能详的诸如《出塞》《昭君怨》《蜀道难》等汉魏乐府旧曲,以及“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佚名《陌上桑》)“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梁萧绎《折杨柳》)“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唐李白《行路难》)等经典文本,这些微观元素亦构成乐府研究的核心之一。本书的问世,恰逢其时地填补了这一研究空白。本书聚焦于乐府曲调,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对唐代乐府曲调的音乐文学形态进行了系统分析。这也提醒我们,在宏观研究之外,微观层面的挖掘同样不可或缺。当前学界虽已积累了丰富的宏观成果,但唯有将目光投向细节,探讨每一个乐府曲调的具体形态,才能真正推动乐府研究向纵深发展,使这一古老而富有活力的学术领域绽放出新的光彩。

其次,是曲调研究方面。乐府研究中,曲调研究是学者涉足较少的领域。任半塘在《唐声诗》下编中,对唐乐府声诗的曲调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辨,为后世学者树立了标杆。然而自此之后,学界对唐人乐府曲调的集中探讨并不多,相关研究的活跃度有所降低。本书引发了学界对乐府曲调研究的重新关注,该研究不再局限于唐齐言乐府声诗,而是扩展至全部唐乐府曲调,并且其考辨工作深入细致。考辨之难,需要学者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严谨的研究态度。本书作者在曲调考辨方面所展现的学术功力,是令人钦佩的。作者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挖掘和分析,解决了诸多乐府曲调研究中的疑难问题,澄清了一些错误认知。例如隋唐乐府曲调《何满子》,历来有“何”与“河”两种不同记载,多认为二者系同调,而作者通过大量的文献考证认定此为两支不同的曲调。再如唐人乐府曲调《穆护砂》中的“穆护”一词,作者从曲调来源、历史文化背景等多个角度辨析其与“牧护”“木斛”“木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不仅如此,通过这些曲调的考辨,还解决了唐诗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如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中的“剑器浑脱”一语,对其所指历来有争议,作者结合《浑脱》曲调的性质特点,认定其为舞剑所用之曲,同时也包含公孙大娘的舞剑动作。再如,对于唐乐府诗《回波乐》开头固定的“回波尔时”四字,作者并未简单地将其解释为曲水引流泛觞之意,而是考证其保留了佛经翻译的痕迹。这种深入细致的研究,不仅在曲调考辨方面取得了诸多创见,更为乐府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真正揭示乐府曲调的奥秘。

最后,就唐诗的经典化而言,唐诗的传播与接受,是理解其经典化过程的关键环节。在众多的唐诗传播途径中,乐府诗体凭借其入乐可歌的性质,在唐诗传播中承担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然而以往的研究多聚焦于唐诗选本、唐人别集、诗话等文本传播方式,对乐府诗传播的特殊性关注不足。本书从唐乐府曲调的传播路径角度,揭示了唐诗传播的多元维度。作者专门探讨了唐乐府曲调的传播路径,并指出其传播具有全方位、立体化的特点。乐府曲调的传播,不仅涉及音乐形态本身,还与表演方式、帝王喜好、献诗作乐、乐府机构、人员流动、酬唱答谢、文献刊刻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书中详细梳理了唐乐府曲调的四种传播路径:宫廷内传唱、由民间传入宫廷、由宫廷流入民间、宫廷外流传。作者指出:“这四个方面是一个动态的不间断的综合过程。传播系统表现得活跃,说明乐曲具有生命力,如果这个系统失灵,那么乐曲就会失传。”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传播系统在唐诗繁荣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我们理解唐诗的繁荣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

总之,《唐乐府曲调音乐形态考辨与传播路径研究》一书在乐府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意义。通过对乐府曲调的深入考辨和传播路径的细致分析,丰富了学界对唐乐府曲调的认识,为进一步探索中国古代音乐与文学的交融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亦推动了相关学术领域的深入发展。

(原载《光明日报》,作者为詹福瑞)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青年楷模何功伟(十)
下一篇: 新书荐读

相关新闻

  • 新书荐读

    《桥上桥下的中国》李晓杰著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在桥梁方面的技术成果和悠久文化,从桥梁起源和在我国古代的发展与...

  • 揭示唐人作唐诗之文心

    针对这些诗人及其诗作,黄先生从创作论的角度对唐人作唐诗的文心进行文本细读,因此,本书从纵向来看,是一部小型的唐人及唐...

  • 新书荐读

    《唐诗寒武纪》六神磊磊著内容简介:本书以唐诗为切口,聚焦初唐时期的诗坛人物和故事,向人们展示了唐诗发展的社会背景和文...

  • 徜徉古诗词的世界

  • “让唐诗回到唐朝” ——由《唐五代诗全编》出版引发的几点思考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代则为诗歌艺术达到巅峰的朝代,其时代风貌、文化风气,以及唐代文人社会的多元生态,在一首首唐诗中精彩...

  • 新书荐读

    《唐诗里的烟火人间》青菀著内容简介:唐诗是唐朝人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工具,而读唐诗则是了解唐朝诗人,甚至是了解唐朝的...

  • 中国式古典生活的找寻 ——陈尚君和他认识的唐朝诗人

    颂其诗——用体验的方式品读一首唐诗说唐诗鲜活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与人生态度,不如说唐诗替代我们说出了中国人内...

  • 新书荐读

    从精密运行的航天仪器到异想天开的太空火锅,江波、宝树等一众作家,畅想着未来中国空间站的种种可能。

  • 唐诗三万里

    姜洪(赤壁)多年前,曾与唐诗有一次重要遇见,那是在初夏夜的长江边。

  • 形美 意美 音美 美得沉醉的中英双语诗画集

    中国诗词的美,可以抚慰世人心,不分国籍。古典诗词有比喻、借代、拟人、对仗,许渊冲的英文版也包含这些修辞手法,且诗词中...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