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荣
端午是我国的隆重节日,承载了人们深厚的情感。文人们更是作文、绘画,来抒发心中的喜爱之情。
沈从文在《端午日》中描绘了湘西人民庆端午浓厚的民族风情。“大约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赛场,只见“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选手们头饰红巾,以鼓为号、通力协作:“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赛事激烈时,更是“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赛船后,还有将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系上红布条子,放入河中供军民们下水追赶的乐事。人们竞龙舟、赛抢鸭,锣鼓声、呼喊声、鞭炮声竞相为节日的热闹上妆添彩。
迟子建笔下的端午风趣可爱,充满夏日风情。她说,她父亲讲人们包粽子投水里是为了喂鱼,鱼吃了粽子就不吃屈原了,而她却“一根筋”地想“你们凭什么认为鱼吃了粽子后就不会去吃人肉?我们一顿不是至少也得吃两道菜吗?”她的“一根筋”体现了她的风趣可爱,“我那时对屈原的诗一无所知,但我想他一定是个了不起的诗人,因为世上的诗人很多,只有他才会给我们带来节日。”读着,让人忍俊不禁。和家人包粽子时,她说:“粽子一般都包成菱形,若是用五彩线捆粽叶的话,粽子看上去就像花荷包了”,用“花荷包”来形容披着五彩衣的粽子真是妙不可言,仿若荷花正与芦苇、糯米相约,要将她们的清香,不容商量地送给我。
在丰子恺的笔下,端午节既隆重,又充满了童趣与人间风味。在《端阳忆旧》中他谈到:“我的大姐一月前制‘老虎头’,预备这一天给自家及亲戚家的儿童佩带。”所谓老虎头,就是把雄黄放于酒里调匀,再由大人用手指或毛笔蘸着雄黄酒的沉淀物,在小孩的额头画“王”字。彼时,孩子们定是心中雀跃、争先恐后地期待着“老虎头”,完事再一蹦三跳地出门显摆吧!节日的欢乐图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端午时,丰子恺的母亲还会将苍术、白芷放火炉中,制成“打蚊烟”来熏房间,于是便有画作《打蚊烟》。构图时,他觉得若门上什么都没有未免单调,于是在门上绘了一个“王”字。我暗自赞道:心思甚是精巧、风趣可爱。
齐白石的端午画作体现了朴实、温馨的节日日常。《盐蛋》中几只切开的咸蛋透着一股蛋黄的油香,让我不禁想起文学家汪曾祺写的高邮咸鸭蛋;《端午美味图》中绘制了雄黄酒、粽子、荔枝、樱桃,简约的笔法,酒温果鲜之感顿显,节日也越发温馨;《五日吉祥》图中丰茂的艾草、如剑的菖蒲在美酒的映衬下愈发妖娆,阵阵清香溢出美图。
文人们用独特的观察力、精巧的心思为我们描绘了端午的美图、美景,愉悦着一代代人的身心,让我们深感端午真是一个美妙的佳节。
编辑:但堂丹
6月10日,咸安区妇联分别在贺胜桥镇贺胜村和官埠桥镇泉湖村开展主题为“不再孤单·爱在咸安”的包粽子、送温暖活动。
粽子包完后,该社区志愿者们一起提着粽子,含着浓浓情意送到社区困难老人家里,让老人们感受到节日气氛,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
咸宁网讯全媒体记者邹辉报道:多彩夏日,粽叶飘香。短短的2个小时,几百个棱角分明、碧绿鲜香的粽子就包好了,志愿者们将包好...
咸宁网讯记者朱亚平报道:5月27日,咸宁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展了一堂劳动观摩课:40多名家长走进校园,手把手教小学生们包粽子,...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将精心准备的粽子送给村里的高龄困难老人和特殊家庭,让这些特殊群体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端午节临近,各地赛龙舟,包粽子,迎接端午节的到来。
在端午佳节即将到来之际,该镇举办“有‘艾’有邻‘粽’乐乐”端午节活动,干群欢聚一堂,分享端午节的故事,交流邻里之间的...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验传统节日习俗。以后中百仓储将会举办更多这样的活动,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阮泽华、通讯员吴剑6月7日正值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由市委文明办、市民政局、市文联、市社科联联合组...
后来母亲不知从哪得来个方子,将挖来的黄泥巴捣碎加入食盐和水、五香粉、少许白酒用木棒搅拌,使其成为浆糊状,再将洗净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