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心灵驿站 >> 正文

《微相入:妙手修古书》—— 我在图书馆修古籍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5-13 16:52

古籍修复,是一个古老而小众的行业。

许久以来,售卖书籍的书肆、书坊和字画装裱店也兼做修书生意。修书人,是传统手工业者中的一员。新中国成立后,拥有一定古籍藏量的博物馆、图书馆专设有修书岗位。近些年来,随着古籍保护工作的加强,古籍修复渐为人知。

提到修书方法,至今,我们仍遵循着1400多年前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的记载:“书有毁裂……裂薄纸如薤叶以补织,微相入,殆无际会,自非向明举而看之,略不觉补。”意思是说,撕出如薤叶般窄小的纸条,用以修补书中断裂。“微相入”一词精辟、准确地描述了补纸与书页粘接、微微相搭的状态,修补痕迹难以察觉,体现了修复师精细入微的操作,与今日文物修复理念所倡导的修旧如旧和最小干预原则亦相契合。

这本《微相入:妙手修古书》是我在首都图书馆从事16年修书工作后写下的关于古籍修复的故事。我尝试用散文的叙述方式,分别从劫、器、纸、修、缘五个部分介绍修书这项传统技艺。

我国古代典籍文献浩如烟海。自造纸术发明后,纸张承载着华夏文明一路走到今天,大量脆弱的纸质文献在时间进程中饱受水火、战乱摧残。火烬、虫蚀、鼠啮、粘连、霉斑、纸张酸化……种种伤残,如今悉数归纳为《古籍破损定级参考图例(试用本)》中13种常见的破损形式。修书人面对破损古籍,如同医生面对患者的不同病症,需对症下药。为书延寿,便是古籍修复工作存在的意义。

若想把书修好,除了专业技术,必然也少不了修复工具这些好帮手。“器篇”中列举的竹启子、镊子、针锥等小物件,都是修书人应对各种书籍破损时的常备利器。其中用于裁纸和揭起托裱书画的竹启子多为修复师自制:劈出一个竹片,再用废布包裹上一块碎玻璃,对竹片进行刮削,慢慢打造成一柄薄刃的竹刀。用它来裁切绵软的补书纸,再合适不过。

除了修复工具,适宜的补纸也是修书的重要材料,“纸篇”中,讲到为古籍选配补纸的重要性。传统手工造纸以植物的韧皮或茎秆为原料,经过蒸煮、漂洗、碓捣、制浆等一系列工序制成,质量上不同于市面售卖的书画宣纸,甚至不会刻意追求白净无瑕,反而特地保留一些暗黄和陈旧,这样的纸与晦暗的旧卷典籍相得益彰。用这类手工纸修书,由于纸张厚度和颜色的随机性,选配补纸经常需要反复比对、甄别,耗时费力。

现实工作中,我们也不是每一次都会遇到稀世的珍本、善本。修复最多的还数清代普通古籍。这类古籍通常是单张折页或部分粘连,严重妨碍阅读,不得已才送来修复,并要求不能拆书,快速修完。有点像医院里的急诊科,说是简修,其实对修复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是一种考验,光是书页折角挡字的情况就林林总总。“修篇”里讲述了这些匆匆来去的工作,虽然它们在档案记录中只留下一两个数字或寥寥数语,但修复师仍要认真对待。

最后的“缘篇”里,提到国家图书馆两位古籍修复专家不同以往的处理方式:一为胡玉清老师在修复敦煌遗书中没有撤出原有的粗硬麻线;一为朱振彬老师修复《韶山毛氏族谱》时刻意留下少许水痕的做法。在不妨碍阅读和不违背修复原则的前提下,老师们将书中损伤作为一种历史痕迹予以保留,这种做法无疑是大胆的尝试,也是他们基于多年实践探索而成,让我们对修复原则中的“修旧如旧”有了进一步认识。古籍修复的技法和理念正是这样,在一代代修复师的传递中不断调校改进,不断与时俱进。

《微相入:妙手修古书》中有近200幅插图,均来自我的手绘,那些小工具和修书的场景,皆是我亲眼所见或亲身经历过的工作日常,描绘它们的过程就像是在心里将喜爱的事物又深切地温习了一遍。

从贾思勰第一次写下“微相入”三个字的时代,到历史上书坊匠人默默无闻的时代,再到新中国成立后老先生们承袭古法修书的时代,及至今日,我的老师们于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修复理念的时代,修书技法或随时间流转,或因材料和工艺的不同而有些许变化,但修书人对待工作的耐心,以及秉持传承精神的责任感并未减少半分。

这个源自千年前的手工劳动,目前还无法被人工智能替代,修书人依然日日直面书卷中的脏污、顽固的霉菌、虫吃鼠咬的缺损……用指尖的劳作为残旧古籍接续一段光阴。在寂寞的工作之内,在精巧的技法之外,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内容,也有许多值得静下心来、沉浸其中的乐趣存在。

(原载《人民日报》,作者为王岚)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在墨香里找到久别的星光
下一篇: 邮票背后故事串联起一部中国大众生活史 方寸之间彰显中国文化之美

相关新闻

  • 你的样子

    胡明霞(咸安)我是从三封家书里认识你的你的决绝让刽子手愤恨让亲人痛心你是忘了老父的年迈忘了云妹和孩子的期待吗我是从最后...

  • 你的样子

    胡明霞(咸安)我是从三封家书里认识你的你的决绝让刽子手愤恨让亲人痛心你是忘了老父的年迈忘了云妹和孩子的期待吗我是从最后...

  • 在墨香里找到久别的星光

    口述/吴芬整理/记者朱亚平城市的灯火渐次熄灭,深夜的台灯在寂静中投下暖黄色的光晕,我蜷缩在客厅的旧沙发上,指尖抚过《...

  • 阅读为伴 乐享生活

    口述/镇依妮整理/本报记者陈希子阅读,永远不会嫌迟。让我们一起享受读书的乐趣,成为更好的自己。

  • 图书馆的魔力

    郑福汉(市直)对许多人而言,图书馆有一种魔力。思来想去,还是阿根廷国立图书馆前馆长博尔赫斯说得好:“如果有天堂,那应...

  • 书中滋味长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吃饭有百般滋味,读书亦然。人生需要滋养,吃饭,是补充身体需要的营养,读书,则...

  • 冬日好读书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希子冬季寒冷,适宜待在室内,正是读书时——生命,在读书中渐渐厚重。一直以来,对冬季都有莫名的期待...

  • 老片修复、弹幕加持 经典影视作品唤醒青春回忆

    修复之后,青春有了“超清版”影视作品修复已不是新鲜事物, 2009年,导演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在内地重映取得了近4000万元的...

  • “文物医生”施妙手 千余青铜器“颜值”如初

    9月16日,我省“考古出土曾国青铜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结项验收会”在京山召开,经专家组实地考察、评审,该项目通过验收。项目负...

  • 中国电影资料馆已修复完成3100余部影片

    ,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复工程自2006年启动以来,中国电影资料馆已完成影片修复3100余部,其中包括普通影片修复2606部, 2K和4...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