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禅(1824-1900)晚清名僧。俗姓王,号熹公。四川梁山县(今重庆市梁平区)人。其父为当地富户,田宅绵延数里,14岁时在梁山县城北门报国寺削发为僧,自小资质聪慧,天赋异禀。少年时期既有定见,甘愿放弃富裕生活,出家修禅学佛,初时在杭州灵隐寺修行,而后主持上海龙华寺,住锡上海龙华寺。咸丰同治年间,竹禅游历京师,与国师翁同龢成为知交,受邀于宫廷王府传授经典,为时所重。一生云游大江南北,光绪年间返蜀示寂。自号“王子出家”,是晚清遐迩闻名的“画坛怪杰”,双桂堂禅院第十代方丈,享年76岁。
竹禅平生爱竹,又是一位禅僧,故取名竹禅。他常在蜀山竹林中细致观察竹的各种形态,“必得成竹于胸中,上而尖顶,下而笋根,使全身透露,影现檀栾,庶几风晨月夕,恍惚遇之。”竹禅画竹,姿态万千,颇有神韵。竹禅一生,书画成就最为显著,堪与“扬州八怪”媲美,被誉为“画坛怪杰”。著有《画家三昧·竹禅画谱行世》竹禅善于诗词,精篆刻。作画时每于气定神闲的当刻,奋笔挥毫,一气呵成,古奥朴茂,气韵、形神兼备,犹如神来之笔,画作中显露教化众生的禅意。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其书画上用的印皆自刻,常用印有“王子出家”“破山法嗣”“竹禅”等印章。另一特色闲章为“谈经石点头”之印。
竹禅于晚年回蜀。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春,七十六岁高龄的竹禅应双桂堂僧众之请,带着他一生积存的数箱字画,回蜀接任方丈,并于年底圆寂。
其墓有联云:“携大笔一支纵横天下,与破山齐名脍炙人间”。
竹禅善画水墨人物、山水、竹石,人谓别成一派。画家以浓淡浑厚的墨色,粗壮有力的笔触,画出了有如乱龙滚云,渴骥奔泉的墨梅,梅枝的穿插也画得生机盎然、气势不凡,又用传神之笔画出倦于飞翔的八哥,栖息在梅梢头之上。画家托物咏志,潇洒中见劲节,不娇不艳。此中堂为水墨大写意画,横64.5厘米,纵130厘米。题跋:“花不采,有利劲更大,小鸟偏解语,爱吾痴回头,莫把聪明忄吴 ,振羽高飞太液池。”画上钤“王子出家”,白文篆刻方印,“竹禅”。朱文篆刻方印,二印。此中堂现珍藏于四川省新津县文物管理所。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朵朵桂花落 片片扑鼻香
下一篇:
桂香·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