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翰左手《牡丹图》
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时间:2008-07-31 10:46
高凤翰(1683-1748),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老人,山东胶县(今胶州市)人。其善画能诗,工书法,篆刻,可以说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其爱砚成癖,一生藏砚多至1000余方,且皆自铭,大半手琢。由此可知,他又是一个很执著的人。其晚年(1737年)右臂病疾,改以左手作书画,笔力仍然苍劲,更充分显示出他惊人的毅力。像过去很多的读书人一样,他也走过为官之路,小有官运,曾任安徽歙县县丞,绩溪县令等职。后去官,长期侨居江苏扬州一带靠卖画为生,并在那里出了名,成为扬州画派主要成员之一。书画论家赞其画“不拘于法,纯以气胜,奇逸得天趣”,赞其书法“圆劲飞动”。山东高密市博物馆藏有一幅高凤翰左手创作的《牡丹图》,该图为纸本,设色,纵10厘米,横52厘米。上画石和牡丹(见图)。从图中高凤翰的题记中可以得知,此画作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是其返回山东老家以后,为家住高密的一位亲戚祝寿所作的一幅画。时年高凤翰63岁。
在这幅画中,作者以石象征“长寿”,与牡丹配合,寓意“富贵长寿”,是民间较常用的吉祥图案。此画构图虽简单,却巧妙地利用了绘画中的透视法则,以静映动,以深托远,尽显距离的美感,使有限的空间,充满无限的张力。红白两色牡丹花,一采用没骨画法,一采用墨线勾勒,既增加了笔墨情趣,又形成鲜明对比,观之,光艳夺目,就连浓郁的花香也变得可视了。尤其是繁茂的枝叶表现得最为精彩,细如游丝的叶筋,其走向笔笔皆有交代,棱角分明,线条柔而刚劲,出神入化,使得薄如蝉翼的叶片,正侧向背,顾盼有致,鲜活灵动。能看出其十分重视写生,石脚下点缀几篷野花野草,寥寥几笔,让人看了都能叫得出它们的名字来,如有“车前子”、“蒲公英”等。从其改用左手绘画始,到创作此幅画作止,已历9年,9年功夫即达到如此高的艺术水平,其为之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可想而知。幅首其左手题字也为整幅画面增色不少,其左冲右突,飘飘忽忽的结体,在这里好似垂挂的珠帘一般,随风摆动,与图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别具韵味,给人雾里看花,隔帘观美之感。
高凤翰一生为人正直坦白,为艺坚执精进,称得上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观其画作,一可饱眼福,二可明志向,精神世界,“鱼”和“熊掌”可兼得也。
作者:liuhuafang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也谈沈尹默的书法作品
下一篇:
王拯、于建章、王恩祥、刘楚英行书四屏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2025-03-27
-
2025-03-27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