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化 >> 文艺作品 >> 散文 >> 正文

阿婆您在天堂还好吗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3-03-30 09:52

  临近清明节,心里不禁隐隐作痛。记得二十年前的清明节,最疼爱自己的阿婆(祖母的俗称)呼喊着我的乳名永远离开了人世。

  在儿时记忆中,我一直就伴随在阿婆身边,和她同睡同吃、同苦同乐。其实,阿婆并非我的亲祖母,但她却比我的母亲还要疼爱我,教我如何做人和怎样生活。

  勤快勤快,有饭有菜;懒惰懒惰,忍饥受饿。这是阿婆经常对当时似懂非懂的我唠叨最多的顺口溜之一。砍柴,挑水,挖野菜,打猪草,这些事我从七岁上学那年就开始学会了。

  记得每到夏季,我做得最多的活儿是帮阿婆扎薯藤把(薯藤是很好的猪饲料),那时为了帮母亲减轻家庭负担,多养几头猪,眼睛看不见的阿婆硬是要剁薯藤。这可是明眼人都不敢轻言胜任的事儿,一条高高的长木凳,上面嵌着一把锋利沉实的大铡刀,将地里割来的散乱薯藤扎成一把把,然后用一只手从凳边的门板上一点点递进铡刀槽里,另一只手用力握住铡刀往下斩成细小的屑儿,只有切得越细肉猪才吃得越欢。所以说剁薯藤可不容易,既要把握力度,又要讲究速度,弄不好还会让锋利的铡刀伤着手指。

  不顾大家的极力反对,这难活儿还是没能难住要强的阿婆。每逢七八月的农忙时节,村里村外都争相来请阿婆去剁薯藤,因为只有她的薯藤切得最细小最均匀。不知多少年来,就这样靠阿婆剁薯藤出栏肉猪卖的钱一点点变成了我们兄弟姊妹们的学费。那段岁月,阿婆一直是我心中的骄傲和学习的楷模。

  印象里,家中后院的角落处有一片茂盛的紫苏顽强地生长着,年复一年,延续不绝。秋天来临,阿婆用镰刀摸索着收割,再扎成一个个小把儿,挂在院墙窗边晾干。冬寒春暖时,总见方圆数十里三三俩俩的男女老少赶来讨些干紫苏,这药配鸡蛋吃下能治伤风感冒。阿婆总是每求必应,遇上家境不太好的人家,她还会倒贴上几个专门留着给我吃的土鸡蛋,且分文不取。时间长了,许多乡邻觉得过意不去,就带些平时舍不得吃的罐头、冰糖等礼品,年幼的我见了自然嘴馋,但阿婆执意不收。她告诫地说,孙儿呀,人穷可不能志短,只有靠自己本事挣来的才吃得安心啊!再说,乡里乡亲的谁保准没有一个难处呢。

  就这样,阿婆用她的勤劳坚强与热心肠换来了乡亲们的尊敬和爱戴。有一年,阿婆在菜园里被一条毒蛇咬伤,全身肿得无法动弹。碰巧当时没人在家,还是乡亲们将阿婆抬到乡里卫生院。闻讯赶来的姑妈急得直哭,怕阿婆难过这一关,日夜守在病床前。一个月后,阿婆出院时,家里的田地已被乡亲们照料得很好,我也吃着百家饭,没有耽误一天学业。

  后来,直到我漂泊各地,那片深红色的紫苏仍挂满那个江南小院。每次回家,总看见阿婆院里满是欢声笑语的乡邻亲友。虽然阿婆看不见可能也听不到什么,但大家明显感觉到她的音容如少年的孩童一般自然率真。夕阳西下,阳光从院子墙缝间透射而过,一道光线恰好照在她满是笑容的脸上,额头白发下那双眼睛仿佛散发着金色的光芒……

  又是一年清明节,再也不见我最亲的人!阿婆,您在天堂还好吗?如今,每当自己遭遇挫折或享受安逸时,一想起如母一般的阿婆,心中便充满了无限的力量和感恩……  廖辉军 (通山)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忆岳母
下一篇: 愧对父亲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