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文化名人 >> 正文

“向阳笔录坊间史,始信聊斋可造田”一一《向阳轩笔记》自序

来源:管理员 时间:2025-09-20 10:46


曾经有媒体记者朋友采访我,问及最喜爱的作家是谁,最爱读的作品有哪两部?我的回答是钱钟书的《围城》,郑逸梅的《艺林散叶》。

“爱钱”自不必细说,我收藏有钱先生《围城》的各种版本,当年读电大的毕业论文便是《试论<围城>的讽刺与幽默》,甚至将原名李成军改成了李城外。至于谈起“恋梅”,我得多唠叨几句。对大名鼎鼎的“补白大王”郑逸梅老先生,我是一见钟情,通读了他的全部著作,尤其是笔记,欣赏有加,常常从中享受到阅读的快感。于是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当起民间“书记员”,利用零碎时间寻觅历史遗存,打捞民间记忆。水到渠成,于20世纪90年代在文学期刊《九头鸟》开辟“鄂南文林散叶”专栏,历时两年,取笔名郑小王,意为步郑老后尘也。惜乎后来由于工作太忙,且主要精力花在向阳湖文化和五七干校的研究上,笔记专栏临时中断,再未重新公之于众。

好在近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市直党政机关和宣传文化战线担任领导职务,还兼任过首届市作协执行主席,尤其是长期担任向阳湖文化研究会会长,有着得天独厚之便利,受赠书籍颇多,且下大力气收集地方文史资料和史志、年鉴、报刊,信息量越来越大,手头可顺手拈来的素材越来越多,我一直在用心积累,一直在待机重整旗鼓。加之交友多,阅历广,如今重拾散叶,于“文林”之外,又添“仕林”一族,桃红李白,相得益彰,《向阳轩笔记》成书已初具端倪。

我个人始终认为,蒲松龄《聊斋志异》和洪迈《容斋随笔》之存史价值与文学意义各有千秋,因为笔记这种野史的“含金量”或许并不亚于正史,由于记录者均为有心人,不虚美,不隐恶,其真实性更值得珍惜。

可以说,本书算得上咸宁地区建制以来第一部笔记文学作品。大人物与小不点同列,大题材和小浪花并存,我不敢说意欲将咸宁文坛和仕林名人非名人一网打尽,将鄂南要事逸事故事一揽全收,若称之为“民间鄂南文化史”和“坊间官场见闻录”,却是不容置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笔记还会与时俱进,续添数量,愈见分量。

值此《向阳轩笔记》初版付梓之际,感赋一首七律,以表心迹:“浪迹香城卅六年,笑吾忝列老温泉。官场风雨恍如昨,文苑春秋渺似烟。掘矿淘金寻物语,吹糠见米缀花边。向阳笔录坊间史,始信聊斋可造田。”(李城外)

2025年9月20日写于向阳轩



作者:李城外

编辑:zhufengjin

上一篇: 熟李沁心堪况味,满园红也尽开颜”一一序李成员《路自通山自选集》
下一篇: 深犁勤耕 五谷丰登 ——李犁短篇小说的经营智慧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