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揽月湖畔,杨柳依依,碧水迢迢。2025年5月7日,湖北省向阳湖文化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湖北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湖科)隆重召开。研究会党支部书记李城外代表第三届理事会作题为《坚守阵地,砥砺前行,为巩固咸宁在全国五七干校研究中的领先地位而不懈努力》的工作报告。大会不仅是对过去5年来向阳湖文化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更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吹响了推动向阳湖文化和五七干校研究迈向新高度的冲锋号。
精耕细作守阵地
自2019年9月第三届理事会换届以来,研究会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始终坚持服务中心工作,积极发挥智囊作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关注时政,服务社会。我市成立了向阳湖中国文创产业聚集区领导小组,研究会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任。2022年2月,时任市委书记孟祥伟和市长杨军实地调研文创区建设进展,市委书记再次批示,要求坚定、审慎、有效推进工作。2023年6月,时任咸安区委书记顾兴旺调研向阳湖文化名人博物馆布展工作;11月,咸安区政府聘请李城外为博物馆名誉馆长,金礼山、王亲贤、黄大建、彭劲等专家为顾问。经过四个多月的辛勤工作,2024年春天,历经多年筹建的向阳湖文化名人博物馆正式开馆,吸引了海内外众多参观者,成为咸宁新的人文景观,极大地提升了咸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研究会坚持政治引领,深入开展学习交流。以促进党支部的建设为抓手,将政治建设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党支部书记多次受邀在市委和崇阳、通山县委中心组、市政协常委会及多家单位进行党史和新中国史宣讲,落实“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推进学习型成长性研究会建设。《香城都市报》和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组织记者和高校师生到“向阳轩”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由研究会负责人主讲党课,受到广泛好评并被媒体重点报道。2023年8月1日,在湖北省社科联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上,研究会作了题为《向阳湖文化与五七干校研究的意义》的交流发言,并在《湖北社会科学报》发表。作为咸宁市唯一的省级社科学会,科研创作必须走在前头。为此,研究会同仁,各显身手,硕果丰硕。2020年李城外的《向阳轩诗稿》由中华书局出版;2024年5月,他荣获第四届紫荆花诗歌奖全球华语诗歌大赛贡献奖,并推出专著《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其论文还荣获省级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副会长姜洪出版《羊楼洞五七战士访谈录》,副会长金礼山、郭彧、刘玉关、李李等也发表了不少文章。同时,研究会会员和干校子弟积极响应,老作家孔祥志、王勿宁、罗勇,会员郑光勇、王亲贤等撰写了多篇报告文学、散文和论文,北京作家庞旸、袁天沛、王耀平出版相关专著。刘玉关在媒体推出多篇“文化视点”,李李主持省社科重点资助项目《共和国先生——向阳湖文化名人往事》(英译本),并于2024年年底结项并出版。《向阳湖文化报》《星星文学》(现恢复刊名《向阳湖》)等刊物积极刊发相关作品百余篇,市档案馆编辑推出《向阳湖五七干校档案选编》。此外,《北京晚报》《长江论坛》《人民政协报》《中国文艺家》《新文学评论》等众多媒体也发表了相关文章。
广泛联络各地,加强跨省学术交流。几年来,研究会多次组织团队前往河南信阳、安徽凤阳、天津静海、吉林柳河等地的五七干校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档案及史料。组织赴京采访文化名人及其子弟,联系出版有关干校书籍,受邀参加在故宫博物院召开的罗哲文先生诞辰百年纪念座谈会并作发言。2020年,两部与向阳湖相关的纪录片在“爱奇艺”频道播出。抗疫期间,李城外荣获“诗词的力量——同心抗疫诉衷情”全国大赛古诗词类一等奖;研究会还联系中华书局向咸安区图书馆捐赠图书1000余册。近年来,还先后接待了荷兰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团主席黄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津守阳、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徐俊、人民出版社社长蒋茂凝等几十批次百余名领导、学者、作家、艺术家等先后来到向阳湖考察,其中年龄最大的98岁,还有中小学生。还接待了北大光华企业家代表团、上海戏剧学院学生等组织的参观。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学术交流方式贯穿在研究会工作的日常中,不仅多次组织本地专家学者开展座谈会,积极参加全国各地学术会议并讲学。2023年6月24日,北京大学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研讨会上,李城外作主题报告《向阳湖文化与中国五七干校史料抢救的现状与前景》;2024年9月,又在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在黑龙江大学召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此外,他还应邀为10多个单位做专题文化讲座。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富有影响力的“知网”录入我会专家学者文章多达100多篇。
2024年12月27日,研究会与中国五七干校研究中心、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联合主办“向阳湖文化研究三十周年暨五七干校文化研讨会”,来自各地的近30位专家学者出席。与会者一致认为,咸宁已成为全国五七干校的研究中心。为此2023年以来,由研究会和中国五七干校研究中心编辑的《中国五七干校研究参考资料书系》面世,全书共16本,分四辑,这套书系更加彰显了咸宁在全国五七干校研究中的领先地位,对于研究“五七干校”这段共和国不可忘却的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2025年9月26日,研究会再次协同咸宁邮政发行《中国向阳湖文化名人风采》系列纪念封第二组(5枚),咸宁市集邮协会老年分会、市老年邮局联合制作的《向阳湖文化名人博物馆》系列明信片两组(20枚)同日发行,方寸之间,更加凸现向阳湖文化的魅力。我会还编辑出版了《砥砺前行三十年——向阳湖文化研究会成长纪事》等。咸宁市诗联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国楹联传承创作基地、湖北开放大学和湖科教学基地先后在向阳湖挂牌。2024年底,会刊《向阳湖文化报》改为杂志《五七干校研究》,成为我国唯一专门研究干校文化的刊物,由湖北省社科联主管,研究会和湖科人文与传媒学院等联合主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导、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题写刊名。创刊号汇聚了众多名家作品及当地专家学者的文章,标志着五七干校研究上升到学术层面。
砥砺前行启新程
回顾过去,成绩令人鼓舞;展望未来,任务艰巨而光荣。未来几年,全体会员将认真贯彻市委书记周锋在省“社科强市计划”咸宁启动式上的讲话精神,埋头苦干,坚守阵地,为咸宁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做出新的贡献。
制定长短期规划,推进文旅融合。随着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列入荆楚大遗址工程以及向阳湖文化名人博物馆的开放,全国对咸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研究会要抓住机遇,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出谋划策,推动招商引资,以文旅融合为桥梁,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大发展。
加强学术交流,推动资源整合。继续加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北京大学国史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文学院、华师大文学院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联系,做好口述历史研究等工作,适时举办相关研讨会。联合湖科文学院,力争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同时,积极与中国现代文学馆、鲁迅文学院等加强往来,加大对下放向阳湖的著名作家的宣传。整合资源,尽快建立五七干校联盟,组织考察各地干校,交流学术心得。
以会刊为阵地,进一步扩大影响。在新的五年里,要广泛联络全国各地同仁,精心编辑《五七干校研究》,加大刊物容量,增强学术性,使咸宁成为名副其实的向阳湖文化和五七干校研究的发源地、人才库、资料馆、联络站、示范点。同时,继续建好五七干校收藏馆,办好向阳湖文化沙龙和向阳湖文化书院。
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宣传方式。通过制作短视频、线上展览等,在群众熟悉的新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广泛宣传向阳湖文化和五七干校文化,向百姓生活渗透;加强与大中小学联系,开办讲座;并编写校本教材进校园;与省、市朗协联合主办向阳湖题材诗歌朗诵会;策划推出向阳湖文化名人藏书票系列;适时设立“向阳湖杯”优秀成果奖。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研究成果质量。继续鼓励会员多写文章,多出专著,同时注重培养新生力量;进一步做好口述历史研究,扩大成果,尽快完成编辑《向阳湖文化和五七干校研究丛书》的计划;编写相关年谱,早日完成《向阳湖五七干校始末》和《中国五七干校史稿》等专著,进一步向海内外拓展影响。
锚定目标再发力
与会代表通过了第三届研究会工作报告。代表们说,报告立足实际,以数据和事实说话,对过去5年的工作进行了高度概括,真实、凝练,亮点纷呈。对今后五年的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安排部署,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务实、保障有力。大会认为,该报告立意高远、主题明确,充分体现了第三届理事会对向阳湖文化研究深厚的感情和坚定的意志,报告有高度、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既有思想指引性,也有实践指导性,是一个坚定信心、提振精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会议由副会长郭彧主持,通过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咸宁市政协退休干部、著名文史专家李城外当选为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夏雨(兼秘书长)、湖科人文与传媒学院院长郭彧、湖科外国语学院教师李李、咸安区史志研究中心万默当选为副会长,市史志研究中心徐赐甲当选为监事;推选省政协常委、市政协副主席兼文联主席刘智毅为名誉会长。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市政协原一级巡视员周辉庭,市社科界、文艺界、咸安区的领导和知名人士,及市民政局、社科联的负责人到会祝贺。
研究会聘请海内外多位著名学者、专家为顾问,并成立了新的党支部。新任会长李城外作了表态发言,并即兴赋诗一首:“何幸鄂南名片靓,扬帆旗舰聚群英。向阳探秘终无悔,国保寻踪亦有成。砥砺卅年携手过,深耕五七并肩行。与蛇共舞开新局,风雨兼程复远征。”
湖科人文与传媒学院、鄂南高中、市博物馆咸安区委宣传部与文联作协的代表们也纷纷以向阳湖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向阳湖文化课题研究、如何加强向阳湖文化研究的传帮带等主题进行交流发言。大家一致认为,经过三十年的埋头苦干和精心打造,向阳湖文化已成为咸宁一张享誉海内外的名片。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2024年是原文化部创办咸宁五七干校收官五十周年,也是研究会从事向阳湖文化和五七干校研究三十周年。新的征程已经开启,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省社科联的具体指导下,湖北省向阳湖文化研究会全体会员将继续坚守阵地,努力填补中共党史和共和国史的研究新的空白,为巩固咸宁在全国五七干校研究中的领先地位而不懈努力! (李明)
编辑:zhufengjin
上一篇:
赤壁市政协 探索文化保护新路径
下一篇:
新书荐读
”据悉,该书是中华书局首次出版咸宁作家诗集,也是继李城外编著出版《向阳湖文化书系》和《向阳湖文化丛书》后又一重要收获...
咸宁网讯(通讯员薛晓阳李小蒙)近日,中华书局隆重推出我国五七干校研究第一人、向阳湖文化研究专家李城外的《向阳轩诗稿》。...
“破围城武汉必胜,赢疫战中国咸宁!这次欣赏的作品是《向阳轩诗稿》,作者是我国五七干校研究第一人、向阳湖文化研究专家李城...
咸宁网讯(通讯员 李小蒙)6月24日,我市向阳湖文化和五七干校研究专家、武汉大学兼职教授李城外应邀到北京大学讲学。
主编《翠竹凌风》《庚子壮歌》《脱贫礼赞》《风雨同舟》《风雅咸宁》《百年咸宁诗选》等诗词选集。
湖北省向阳湖文化研究会结合自身优势,深耕地方特色文化,这一成果无疑将成为全省社科团体学术交流中的新亮点,亦将受到读者...
他先后创建了向阳湖文化研究会、向阳湖文化书院和向阳湖文化沙龙,创办了全国唯一的研究“干校文化”的报纸《向阳湖文化报》...
■吴国庆(温泉)距离文化部五七干校最后撤离向阳湖已近50年,干校总部的几处营房现在很难再觅踪影,那些红砖红瓦平房或拆或...
咸宁网讯(通讯员李李)5月15日,戏剧大师陈白尘先生小女儿、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陈晶专程来咸宁寻访父辈的足迹。
代表作有文化历史散文《千秋家国梦》《历史的刀锋》《千古大变局》,长篇小说《楚庄纪事》《风流的驼哥》,长篇人物传记《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