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热点资讯 >> 正文

跟头翻不动了,脑子不能老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25-02-25 10:52

记者 王润

2025年江苏卫视春晚的舞台上,75岁的姜昆戴着喜庆的红围巾登场,与戴志诚、高晓攀、刘钊、贾旭明共同表演了群口相声《精准推送》,以辛辣幽默的讽刺手法,揭露大数据时代诱导消费的网络陷阱,戳中观众的笑点与痛点。观众纷纷感叹:“那个味儿又回来了!”近日记者走进了他位于北京东南五环的工作室——昆园学堂,听姜昆聊相声,聊生活。

台上捧出“带刺的花朵”

2024年7月,姜昆召集了一批年轻曲艺创作者,希望以传统相声的创作方法和艺术特色,创作一部有内容、有趣且对生活有启发的新相声。团队最终选定“大数据时代网络陷阱”这一全民痛点为题材,姜昆在其中扮演一位被“大数据套路”步步引诱的消费者,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叹:“这不就是我爸我妈我二大爷的经历嘛!”

姜昆带领年轻演员们重拾“针砭时弊”的传统,巧妙平衡讽刺的尖锐与节庆的欢乐,就是想用《精准推送》这样的作品证明:扎根生活、直面时代的讽刺相声从未离场,如同“带刺的花朵”,既有批判的锋芒,又要绽放艺术的美感。

他坦言,年龄大了,体力精力不如从前,但对于创作,他仍心有不甘:“翻跟头是翻不动了,但脑子不能老。对艺术的高度、表演的认知,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理性了,这方面我还是挺有信心的。”

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

1950年出生于北京的姜昆,从小酷爱艺术,多才多艺。在艰苦的北大荒,他凭借对文艺的热爱,成为宣传队骨干,并遇见了与其相伴一生的艺术形式——相声。他和师胜杰一起表演创作,被马季一眼相中,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在侯宝林、马季、李文华这些前辈艺术家的指导和带领下,姜昆逐渐形成了自己别具特色的相声风格。

从1983年担任首届央视春晚节目主持人并表演了若干节目,到72岁时第22次登上春晚舞台,姜昆的相声承包了太多人太多年的快乐记忆。20世纪80年代,他凭借《虎口遐想》《电梯奇遇》等一系列新颖的作品,开创了“新相声”风潮。如今,他已是相声界的前辈,指着昆园学堂满墙照片中的一张大合影,他感慨道:“你看这一大群人,现在只剩下了快90岁的郝爱民老师,还有石富宽老师和我……”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姜昆从老一辈身上,学到的不仅是如何翻抖包袱、创作的要领、表演的技巧、上台的台缘,“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整个相声事业的责任心,他们在文化上的自尊和自信,传给了我们这一代人,永远不会忘。”

“他们这些前辈,从不嫌弃后辈,总是带着年轻人一起进步。后来我也是学着他们的样子,去发现和培养年轻人。”姜昆说,“相声界流传着一句老话,叫‘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老一辈传给我们的,潜移默化中‘熏’出来的,我们也希望让下一代继续学到。”

笑声是最好的跨文化桥梁

在曲艺出海方面,姜昆也是先行者。中国曲艺家协会的同事透露,他经常早上六点多就起来学英语。在日本演出时,他和搭档戴志诚临时创作,将自己会的日语改编成相声段子。“这些都需要平时有积累。人家说你是语言艺术家,你不能只会逗个乐。”

在他看来,文化自信首先要有文化自尊,要尊重和继承好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珍宝,“像游戏《黑神话:悟空》、电影《哪吒》系列的火爆出圈,都让人拍手叫好。在对外交流方面,如何向世界亮好中国的文化名片是一门学问,需要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我们还得花心思好好研究。”姜昆说:“笑声是最好的跨文化桥梁,我希望把中国的欢笑洒向世界,把世界的欢乐引进中国。”

既有书卷气又有烟火气

生活中的姜昆既有书卷气,又有烟火气。受父亲影响,姜昆自幼研习书法字画,如今身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而且妙笔丹青,画的侯宝林、马三立,生动传神。

音乐是姜昆的另一份热爱。在奔赴北大荒的前一天,他和朋友们写下一首旋律动人、饱含深情的歌曲。在宣传队时,只要有机会接触乐器,他就如饥似渴地学习,手风琴、扬琴、笛子都能演奏。如今,他还经常与朋友们一起弹弹琴、唱唱歌、作作曲,这是他最喜欢的放松方式。

姜昆还喜欢下厨烹饪,曲艺界很多人都吃过他拿手的炸酱面,他说:“烹饪和艺术一样,都讲究火候和仪式感。”

“对同道心存平实,于艺术怀抱忠诚。”七旬老将,依然坚定地走在带给观众欢乐的相声之路上。

特别鸣谢:中国曲艺家协会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这场“雷雨”还能酣畅地降临吗
下一篇: 热度持续攀升!《哪吒2》深受外国游客喜爱

相关新闻

  • 湖北小曲演员姚俐玲将角逐中国曲艺牡丹奖 义无反顾地保护湖北...

    □楚天都市报记者夏雨通讯员张甜近日,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余杭赛区)落幕,武汉说唱团演员姚俐玲凭借湖北小...

  • 乐做书虫

    ○陈希子书籍,古老而又闪光的字眼,灿若星河。同古人比起来,而今读书倒是不缺书本、不缺条件了,然而似乎又少了些古人“不...

  • 通山通羊二小举行读书月活动

    通羊二小袁文斌校长说,读书活动将陆续举办“书签设计比赛”“共读一本书知识竞赛”“教师朗诵比赛”等活动,评出书香学生、...

  • 摩登日记|奥黛丽·赫本:时尚的秘诀是做自己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时尚Icon之一,尽管几十年过去,她的穿着与品位依然影响着很多人。图/《罗马...

  • 赤壁女作家协会开展采风活动

    作家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采风活动,将文学触角伸展到基层生活最深处,汲取了创作营养,开阔了创作思路,激发了创作热情,要...

  • 我市90后的“文艺范儿”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希子通讯员张丹艺术创作之泉要长流不息,必须有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值得一提的是,会议有一大“亮点”:...

  • 咸宁市文联成立文艺创作基地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陈希子、通讯员张丹报道:近日,市文联在嘉鱼县举行光年城堡文艺创作基地暨咸宁市文艺家工作室挂牌仪式。...

  • 上海把14台优秀新创剧目“请进家门”

    既做文化“码头”,又做文化“源头”——上海把14台优秀新创剧目“请进家门”光明日报记者颜维琦10月24日晚,随着序曲《好大...

  • 用心用情讴歌新时代

    近年来,我市作家协会会员和文学爱好者创作热情高涨,创作发表的作品数量大幅增长,质量不断提升,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大好局面...

  • 咸安召开文学创作座谈会

    咸宁网讯通讯员周益民报道:近日,咸安区作协召开文学创作座谈会,进一步了解近年来全区文学创作现状,布置下一步创作任务,促...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