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唱词表现形式之三:对唱
来源:中国戏曲网
时间:2007-02-08 10:39
这种形式在传统戏中和独唱一样,也是运用得最多最宜于抒情的一种语言。它总是在双方对话发展到最富激情,难以用语言(对白)描绘的时候出现的,黄梅戏音乐上称为“对板”。对板的语言形式,也分好几种:一是一人两句的对唱,音乐上叫“双对板”,如《鹦哥记》中洪莲保与方秀英在花园互相表达爱情时便使用这种对唱:
洪:天上无云怎下雨?
地上无媒怎成婚?
方:天上无云下露水,
地上无媒爱亲做亲。
二是一人一句的对唱,音乐上叫“单对板”。如《汲水》中魏魁元向蓝玉莲求爱的一段:
魏:魏魁元走上前拉住桶环。
蓝:拉我的桶环戽凉水。
魏:你为何打湿了我的蓝衫?
蓝:打湿蓝衫太阳高照,
魏:身旁文章有几篇?
上面两种对唱,最受群众欢迎,旋律美,易唱又易学。1952年,安庆黄梅戏在合肥学习班,由王少舫、潘jingli演出了移植的《梁祝·楼台会》,其中“对板”“梁哥哥来我想你……,贤妹妹来我想你……”一时风靡了合肥城。第三是一人半句的对唱,音乐上叫“花对板”。小戏《三字经》中一旦一丑,就是运用这种对唱;大戏如《山伯访友》中梁祝二人见面那段倒叙,从结拜始到英台回家为止,桩桩件件,十分详尽,计一百四十句,一气唱完,全用这种对唱:
祝:二人凉亭
梁:来结拜(上句)
祝:犹如同娘
梁:共母生(下句)
祝:哥叫四九
梁:回家转(上句)
祝:弟叫人心
梁:转回家门(下句)
尽管老本中文词较粗糙,但倒不失为一种独特的对唱形式,别开生面,别具一格。
此外还有所谓“花腔对板”、“火攻对扳”、“三行对板”。“花腔对板”见于花腔小戏,如《打猎草》中的“对花”。“火攻对板”与“三行对板”均见于本戏。前者可以是一人一句,也可以是一人两句,大多用于双方争执不下情感十分激动之时。所谓“火攻”顾名思义,可以想见。后者则限于一人一句,而且必须以七字句为宜。因为三行板促调急,大多用于大段唱词之后,一可充分表 现人物之奔放情感;二可以增加唱腔变化收到转调使观众耳目一新的音乐效果。如《访友》中梁祝二人经过长时间“花对”倒叙之后,紧接谈到十八里相送,于是转唱“三行对板”:
梁:我送九弟到花台,
祝:弟在花台比花开。
梁:我送九弟到墙头,
祝:弟在墙头比石榴。
作者:lijie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黄梅戏唱词表现形式之二:旁唱
下一篇:
黄梅戏唱词表现形式之四:帮唱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2025-03-27
-
2025-03-27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