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化 >> 地方戏曲 >> 正文

米应先——崇阳籍的汉剧名角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06-06-18 13:28
  米应先生于乾隆45年(1780年),卒于道光12年(1832年),谱名应生,字石泉,号桃林,当地人称他“米戏官”,京城演艺界呼他“米喜子”。他幼年入班习艺,工正生,业成后搭江湖班演艺四方。乾隆末年,他搭春台徽班演唱汉调,春台班进京后,他首次演出《破壁观书》中的关羽,淋漓尽致地刻划了关羽降曹后与其嫂同居一室“秉烛达旦”的赤胆忠心。一举成名,享誉京师,成为京师舞台创演关羽戏的第一人。
  这里要顺便聊一聊春台班的情况。春台班是鼎鼎大名的“四大徽班”之一,当时的徽班,“班曰徽班,调曰汉调”,实际上是徽汉合流。正是由于“四大徽班”进京,才产生了今天被我们誉为国粹的京剧艺术。米应先这样一个从崇阳山区走出来的年轻人,能够成为春台班的“台柱”,而且历20年之久,足以说明他的艺术造诣非同凡响。能在这种戏班中挑大梁的米应先绝非等闲之辈。
  米应先对待艺术极其认真,家里放着等身大镜,经常对镜检查自己的形容动作,身段表情,精益求精。他演关羽,不涂红面,略扑水粉,演来惟妙惟肖。齐如山先生(近代戏曲理论家,梅兰芳先生的契友和艺术指导)在《京剧之变迁》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乾隆中,有一位唱老生的。名米喜子,演关公极出名。一日,都老爷(御史)团拜,约米喜子演《战长沙》。出场时用袖子遮脸,先到台前,乍一撒袖,全堂观容,为之起立,都说是仿佛真关公显圣一样,所以不觉离座。”根据史料考究,时年的米应先不过十五六岁,这在当时崇尚童伶的北京,正是登台演出的年龄,不足为奇。相传米应先演出之前要喝白酒,因酒精刺激而红光满面,化妆时不涂红面而酷似关羽。嘉庆年间,米应先曾回乡探母,和崇阳当地戏班临时搭班演出,在白霓桥镇上街头的露天戏台上演出《战长沙》,他饰关羽,抖脸变色,震惊四座。米应先的做工极佳,唱工也颇具功力。《常谈丛录》载:米应先“每登场,声曲臻妙,而神情逼真,辄倾倒其座,远近无不知有米喜子者。即高丽琉球诸国之来朝贡或就学者,亦皆知而求识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具有“国际影响”。
  米应先红透京师,收入不菲,“岁佣值白金七百两,遂以致富”,但因积劳成疾,经常呕血。他虽两次托人带钱回家修屋,均在途中被劫。后来,他着人挖空木料,暗藏银两,带回家乡,在洋泗桥建起住宅。于嘉庆24年(1819年)自北京回乡,道光12年(1832年)病故。他从艺40余年,在汉剧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王自力)

作者:yourui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我看崇阳提琴戏
下一篇: 锣鼓乐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