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宝石村,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古代村落。自明代洪武初年舒姓到宝石村开基立业以来,明末极盛时达到近1000户,而且多为名门望族,朝廷声名官员与富商在这里都留有足迹。
发源于九宫山、太行山的宝石河河水从村中流过。坐落于南北两岸的宝石村,现在留下来的百余栋老屋,记录了那个已经远去的年代。我们走在青一色用鹅卵石铺成的纵横交错的街巷中,就像在古代乡村画卷中徜徉。
古老的宝石村,一座座老屋,把悠久而众多的欢乐与辛酸、富裕与贫穷、争斗与求和、道德与奸邪、警示与领悟一起留给了后人。
历经500余年雄风犹在
古老宅第庭院内的一棵“千年老树”开出如此美丽的花瓣。
看,这位老汉对他的祖辈们传留下的建筑艺品而感到多么的自豪!
屋顶上的图像镂雕让人惊叹,不仅雕刻得栩栩如生,还能保持长时间的风雨洗刷。
这里的房子青砖黛瓦,矮小逼仄,极其简朴,令人不能相信这里是一些朝廷官员曾经的住处;一色的原柱,方形石基置于地面之上,柱子和地柱之间垫有方形木块,木石构件素净无华。近乎简陋的房屋道出了主人清凌简朴的风范。
“杜门谢世,放志诗文山水之间”的舒宏绪;为官清廉不得不找父母要钱补贴家用的舒道宏;……在这个古民居的村落里,有着许多让人称赞和学习的前辈,他们由于不为当世所用,就闲居陋室,寄情于山水,同时还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著作。
图中的小孩与立柱分别代表着新与旧、矮与高、现在与过去……强烈的对比,更能表现出古民居的意蕴。
外墙青砖围护,内墙全部用板壁和直棂条或方格格扇型的抬梁式结构,这一切都足以让现在的人们去欣赏它的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
从“大夫第”这个名称我们就不难发现,这应该是一位做官人士的宅第。即使后人给它挂上了两个火红的灯笼,但它古朴的风味一点都没有改变。这或许是现代文明对古居的最好装饰与点缀。
绣楼上镂雕有梅花、菊花等各色图案,就好比这里的主人品性高尚,高高在上,被外人所景仰、所钦佩一样。
用鹅卵石铺成的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行走在上面,给人一种别样的情趣。
这是该村的一个外景。远远望去,这里犹如一个世外桃源,不被世外的喧嚣所影响,人们在这里尽情地享受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部分文字摘自《老通山》一书)
(照片来自咸宁新闻网,由网友“雪山飞狐”、“FLOE”、“透过玻璃看”、“吾予我”、“天塞”、“风语者”、“小黑羊”、“熏百草”等提供。)
咸宁新闻网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图说咸宁]小镇春秋——记咸安区汀泗桥镇东正街
下一篇:
又是梨花盛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