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社科强县乡镇行”第四调研组
一、贺胜桥镇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贺胜桥镇发展现状
2024年末,全镇常住人口7493人,户籍人口23465人。已实现总产值41.12亿元,税收1325万元。全镇现有正常运营的经营主体683家。
1.规上工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20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9.72亿元,2021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8.91亿元,2022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2.52亿元,2023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6.51亿元,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6.54亿元。
2.限上商贸企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20年实现限上商贸零售额3910万元,2021年实现限上商贸零售额3128万元,2022年实现限上商贸零售额2582万元,2023年实现限上商贸零售额3164万元,2024年实现限上商贸零售额3658万元。
3.规上服务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24年,该镇完成规上服务业营业总收入3.78亿元,主要聚焦湖北仙鹤湖自然生态人文纪念园有限公司、湖北汇楚危险废物处置有限公司、湖北省梓泽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
4.高新技术产业情况
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共3家,分别为湖北惠誉三木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星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汇楚危险废物处置有限公司。
5.城乡人居品质持续向好
2024年,年新建和改造30余公里路网,完成茶园社区557户家庭天然气安装、落实开发村区域群众饮水工程惠及群众204户,完善107全线路灯设施修缮,功能基础更加完善。全镇各村(社区)咬定目标不放松,社区制茶车间、桃林南溪畈、贺胜南街、滨湖高碑山、黎首熊有、花坪大屋徐、黄祠宝塔黄、万秀丹家湾齐放光彩,村湾功能更完善、环境更美丽。
总体来看,贺胜桥镇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特色鲜明。
(二)贺胜桥镇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产业竞争力不足
一是传统农业占比高,农产品深加工不足,品牌效应弱。二是工业以小型加工为主,新兴产业发展严重不足。三是以文旅康养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虽好,但存在明显的小规模、小能级、弱带动的小而弱的状态。
2.劳动力不足与老龄化并在
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和本地就业岗位吸引力不足导致劳动力不足,本地就业岗位不足,一老一幼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加剧的趋势,从人口要素层面导致消费乏力、创新乏力的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低效的问题比较突出。
3.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虽然已有健康职业学院、北大邦实验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但高质量的教育、医疗资源与城区相比差距明显,优质师资、医疗人才短缺,对镇域高质量发展和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支撑力度小。同时,污水处理、网络与数字化全覆盖等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短板明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人居环境提升。
4.土地资源与规划矛盾比较明显
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三区三线”相对过往刚性制约更严格,城镇建设用地和产业发展用地指标紧张,部分项目因土地审批流程、调规等程序性问题与政策性问题无法前置甚至滞后导致项目落地推进有难度。同时,因为历史原因,农村土地碎片化严重,规模化农业、文旅康养产业开发面临土地流转难题、上规模难等问题。
二、贺胜桥镇发展定位
贺胜桥镇重点定位为武汉都市圈旅居示范区。2024年12月,中共咸宁市委六届八次全会提出了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发展新思路,提出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文旅康养产业和旅居是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支撑,结合贺胜桥镇文旅康养产业基础、要素、资源、客源结构、区位等比较优势,依托“贺胜鸡汤”品牌效应和万亩梓山湖生态资源,打造“美食体验+温泉疗养+森林康养+滨湖旅居”四位一体的健康生活和武汉都市圈微度假相融合的武汉都市圈旅居示范区恰逢其时其势。
三、贺胜桥镇百亿强镇发展主要方向
(一)肉鸡产业集群
肉鸡产业助力贺胜桥镇2021年入选了“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立足优势与品牌效应,依托既有肉鸡产业链,通过强链补链,大力发展肉鸡产业,夯实肉鸡产业集群化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咸宁市贺胜温氏禽畜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与示范功能,完善与优化育种、孵化、养殖、鸡蛋生产、服务五位一体的肉鸡产业链,走品牌化、标准化、体系化、市场化的贺胜特色肉鸡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一是聚焦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与产业配套,加快建成贺胜桥镇现代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打造集生产、研发、物流、生活于一体的现代化绿色园区,助力咸宁市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
二是依托鸡汤产业,加快建成食品工业园2.0版,借鉴周黑鸭、良品铺子等企业运营模式,开发即食鸡汤、药膳包、养生鸡汤等衍生品,打造“贺胜桥鸡汤”等地理标志产品。
三是推进现代农业高效化发展: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设智能化禽类养殖基地;发展冷链物流,配套建设中央厨房、预制菜加工园;探索开发“认养农业”新模式,吸引武汉市民线上认购土鸡、果蔬、茶树等,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
(三)中高端文旅康养产业集群
紧扣武汉都市圈旅居示范区发展目标,向北借势武汉都市圈,打造周末微度假目的地,推动实现“流量共享、业态互补”,积极引导游客从短暂停留转变为深度体验,将“流量”切实转化为“留量”,让“过客”真正成为“常客”,持续提升文旅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向西深耕梓山湖,依托区域医疗中心、江南里、梓有集等项目,做好“赏桂花、泡温泉、品鸡汤”文章,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服务体系为支撑,构建“半小时康养圈、一站式疗愈地、全域化慢生活”的全新旅居新模式,满足不同人群对于健康养生和休闲度假的多元需求;向东挖掘自然资源,全力支持仙鹤湖、江南桂谷项目农文旅持续发展壮大,助力其尽快成势见效。以仙鹤湖与江南桂谷为东面两个轴心,将周边各村的特色景点、民俗村落、农家乐等旅游资源进行有机串联,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乡村旅游带。一是依托江南桂谷、梓山湖·江南里、咸宁山里民宿、梓有集农文旅产业园区等康养项目,按旅居示范区标准快速推进梓山湖新城开发温泉度假与康养、滨水运动、高端养老社区。二是加快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补齐医护养短板,大力发展中医疗养、温泉疗养、国学疗愈等业态和银发经济,打造集健康、养老、旅居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集群。三是依托省联投多年深耕的基础,探索引入省文旅投等资本合作开发,打造省级文旅消费集聚区。四是充分释放贺胜鸡汤的品牌效应,开发即食鸡汤、药膳汤品等衍生品,打造鸡汤美食工坊深度体验区。五是围绕贺胜桥镇生态、环境、资源、产业等基础与比较优势,策划“四季主题活动”(如春季农耕、夏季灯光秀、秋季露营、冬季养生等)。六是探索建设国家级红色教育基地,开发深度研学、影视基地等新业态。
(四)电商与物流产业集群
一是充分利用区位与交通基础,合理融合资源,打造区域性冷链物流园,精准服务镇域禽肉、茶叶、农产品加工业的流通,建成后可适度扩大物流服务范围。二是打造电商平台,拓展相关产品的营销空间。三是推动武咸快速通道北延线建设,争取京港澳高速复线互通口,提升镇域交通优势。
(五)特色小镇与特色街区共推
贺胜桥镇有发展特色小镇、特色街区的产业、文化等重要要素与条件,可借鉴武汉昙华林模式,贺胜村107国道沿街、贺胜桥东站综合体,打造特色文化与生活特区,大力发展鸡汤产业和文化沉浸式体现项目,打造鸡汤产业IP,擦亮“鸡汤小镇”名片。一是加快制度鸡汤行业标准,让贺胜鸡汤的味道能行稳走远。二是加快申报贺胜鸡汤国家地理标志,提升和放大贺胜鸡汤的品牌与品质效应。三是谋划建设贺胜鸡汤产业文化展示馆,传承地方饮食文化。四是依托107国道沿街和贺胜桥东站综合体鸡汤餐饮服务业,植入鸡汤文化IP,打造全天候鸡汤文化街区,吸引武汉市民跨界消费和体验。
四、贺胜桥镇百亿强镇发展建议
(一)强化政策支持
一是向上要政策,争取纳入湖北省“百强镇”培育名单,获得土地指标、财政专项倾斜。
二是推行“镇区合一”管理模式,赋予县级经济管理权限。
三是推动武咸快速通道北延线建设,争取京港澳高速复线互通口。
四是借力武深高铁线即有武咸城铁,争取推动武咸城际贺胜桥站增开班次,开通至武汉江夏跨区公交。
五是争取省级“特色小镇”专项资金,优化土地、税收政策。
(二)坚持底线思维
贺胜桥镇域发展受到梁子湖流域、斧头湖等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红线约束,部分工业项目受限,绿色转型压力大。因此,在推进百亿强镇进程中,一是要划定滨湖生态红线,推广光伏农业、循环种养模式。二是在梓山湖开发应控制容积率,保留合理的生态廊道。三是率先探索与推进生态价值转化行动,开发梓山湖碳汇交易项目、发展有机农业观光、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
(三)深化区域合作
一是要发挥区位优势,主动对接和深度融合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大战略,争取纳入武汉都市圈产业配套体系,承接光谷科创大走廊外溢资源。
二是发挥好“桥头堡”先行功能,作为武汉都市圈跨区域合作的“桥头堡”,积极探索与周边地区在产业分工、生态保护等方面存在政策衔接不畅问题;探索与江夏区共建“飞地园区”,探索税收分成机制;探索打造咸宁-武汉产业转移示范镇。
三是联合咸安城区、横沟桥镇、官埠桥镇打造“咸北经济带”。
(四)补齐人才短板
人才是打造百亿强镇的基础性与战略性支撑,人力资源短缺恰是贺桥镇的痛点,借鉴武汉大学生留汉和资助回汉行动,探索建设市级“返乡创业工程”试验区,为返回、来镇创业的头部企业,提供贴息贷款和产业基金扶持。推进与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深度合作,建设产业学院,定向培养技能型人才。利用好武汉离岸科创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电商、文旅康养运营、旅居等专项人才,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在外投资兴业的贺胜人回乡创业。
(五)优化要素保障
要素保障不足是贺胜桥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咸宁市级在推进百亿强镇行动中应赋予相关镇要素保障的优先权。一是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如“点状供地”);二是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三是优化流程,减少审批或规划调整时限,解决产业用地、城镇发展用地等方面的指标紧张问题;四是探索解决农村土地碎片化严重问题,建立规模化农业、文旅康养产业等发展优先流转机制。
(六)数字赋能
一是优化布局5G、物联网,实现农业、物流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二是建设“智慧文旅康平台”,整合预约、导览、电商功能。推动电商进村,搭建农产品直播带货平台。
三是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在鸡汤产业、农产品加工、文旅康养产业中培育2-3家智能产业项目。
(七)规避风险挑战
文旅康养产业同质化问题是普遍现象,贺胜桥镇应充分利用好北伐战争遗址、鸡汤文化、生态等优势,实现与咸宁城区的差异化发展,着力打造“旅居+、温泉+、鸡汤养生+”的贺胜模式,形成特有的高品质、高端化发展新格局。
同时,进一步细化项目清单与责任分工。建议成立专项工作组,定期评估风险,适时进行计划调整。
课题组组长:朱俊成(湖北科技学院)
课题组成员:张 敏(湖北科技学院)
汤 民(湖北科技学院)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下一篇:
金土皓:全国寻访百岁老人 探究长命百岁秘诀
近年来,崇阳县依托幕阜山绿色产业带资源和乡村资源,整体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公园,已建成天城茅井养生小镇、铜钟野樱花天堂小...
同时,张娟文代表认为,乡村有了产业支持,农民就业就有了方向, “三农”发展终极目标,就是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
第四产业未来已来,愿《第四产业》扬起一面思想的风帆,带我们一起驶向数据业的星辰大海。
市领导杨良锋、吴刚、吴晓波、李丽、熊享涛,咸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夏福卿出席会议。
俯瞰咸宁大地,产业发展热潮涌动。
咸宁网讯记者姜明助报道:11月9日,全市产业发展专题会议召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杜军华代表说,要持续加大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提升力度,在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做好产业转型升...
要拿出硬作风、健全硬机制、强化硬保障,精心谋划、精准调度、精细服务,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奋力...
黄石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依托龙头项目,聚焦产业链,通过创新投入提升附加值,以生态协同增强竞争力,以培育壮...
周锋主持召开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推进会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倍增”行动为实现赶超跨越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咸宁网讯记者姜明助报道: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