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科教 >> 理论探讨 >> 正文

推动咸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9-18 09:54

○ 李敬云

2001年以来,咸宁文化产业从文化事业发展到事业与产业并行,到产业化发展逐步展开,逐步提档升级,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日渐显现:文旅融合深度不断加深,实施文旅要素提能行动,充分挖掘温泉文化、红色文化、三国文化、砖茶文化等特色资源;新业态不断涌现,拓展了数字创意、网络视听、电子竞技等新兴文化业态,促进了文化产业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推动了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文化旅游进入5个千亿产业集群行列,出现了一批文化产业规模以上的企业,出台《咸宁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倍增实施方案(2025—2027年)》;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互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化遗址保护利用,《三餐四季》“咸宁篇”登陆央视综合频道,着力打造文化产业品牌。今天文化产业已成为支撑咸宁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咸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1、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水平不高结构不均衡。咸宁文化产业迅速,按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项目,运用熵值法测算,2011-2023年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平均年增长率为6.22%,其中年平均增长最快的是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为12.77%。但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且结构不均衡,2011—2023年咸宁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指数较低,内容创造生产、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发展快于新闻信息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营运。

2、文化产业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并行互动,但文化内涵的价值发挥不充分。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加强,历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十分强调文化惠民工程,兴建了诸多基层文化服务站点,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文化产业服务的社会贡献特色突出。但文化内涵的价值发挥不充分,多数处于简单的“文化+”状态,文化赋能不强,文化产业融合深度不够,文化价值的实现机制需要深入探索。

3、从供求双侧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但供求对接不够精准。咸宁文化产业发展一方面注重供给侧结构性创新发展,从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到文旅融合创新和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另一方面注重需求端的开发,从2012年发展文化娱乐新兴消费开始,一直致力于推动文化创意服务消费、文旅体融合消费、农文旅融合消费,积极开拓文化产业消费市场。但供求对接不够精准,文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平衡,需求端消费市场的内部潜力挖掘不充分,域外市场拓展不够,需求规模反过来制约了供给量的增长。

4、文化与旅游融合度不断加深,但互馈路径单向度明显。从2009年首届温泉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到2025年实施文化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倍增计划,文旅融合不断加深。据测算,2011—2023年,咸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从最低的2012年的0.4779,发展到2023年的0.8008。但文旅融合的互馈路径单向度明显,文化对旅游支撑力度不断加大,提升了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以文塑旅。但以旅彰文反馈路径打造不够,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指数高于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指数0.166406个点。

当前咸宁文化产业发展中所呈现出来的上述不足,制约了咸宁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咸宁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咸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找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科学谋划,精准发力,推动咸宁文化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1、融合发展路径:链条融合价值互馈

第一,文化产业的产业融合。咸宁文化产业的产业融合主要在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融合、与其它三次产业的融合。走文旅深度融合路径,既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和支撑作用,提升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又要发挥旅游打造、传播特色文化的功能和载体作用,推动文化活化、体验、传承,不断丰富文化产业发展内容。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通过现代技术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创造沉浸式体验场景,丰富文化内容生产,创新融合新业态。文化与其它三次产业的融合主要在于“文化+旅游+产业”,大力发展农文旅、工业文化旅游、文旅服务消费等产业新形态。第二,文化产业的链条融合。通过产业链条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从渗透到交叉,再到重组,由低级发展到高级,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第三,文化产业融合的价值互馈。在价值链条上形成双向度价值互馈路径,一方面文化产业为其它产业的发展注入可识别的文化内涵,助力品牌打造和良好公共关系的建立,创造、传递产业链文化价值,另一方面其它产业通过产业、产品载体等形式,塑造特色文化,形成产业链条文化价值的回馈路径。

2、价值实现路径:产品化产业化

第一,文化资源要素化。文化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文化资源转换成生产要素是咸宁文化产业价值实现路径的基础。咸宁文化资源丰富,要转变观念,构建文化经济价值观,将文化资源通过链条延伸、科技嫁接等方式与劳动力、资本、技术深度结合,转化为生产要素,实现文化价值的商业化转化。第二,文化要素产品化。构建文化功能价值观,通过创意设计转化、知识产权营运、体验经济开发、技术赋能、消费市场开发、商业模式创新等方式,实现文化要素产品化。第三,文化产品产业化。根据2018年国家统计局关于文化产业的分类,按9大类43个中类和146个小类有选择性地发展实行产业化发展,重点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娱演艺、网络文化、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实行“文化+”行动,推进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产业化形式,全面推动咸宁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3、以旅彰文路径:活化传播品牌

第一,非遗活化。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相结合,打造非遗旅游,以旅游助力非遗传承,实现非遗活化,实现文旅产品融合,打通咸宁旅游与非遗文化的双向赋能通道。第二,文化传播。利用旅游商、养、学、闲、情、奇新六要素载体,承载传播咸宁地域文化,突出文化参与,增加场景体验,拉动消费升级,展示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传播咸宁文化,提升文化附加值。第三,品牌打造。深度挖掘咸宁地域文化特色,通过沉浸式场景开发、节庆活动打造、科技赋能、文旅媒体矩阵推广,实现文化展示和文化认同,打造文化品牌,完成文化IP的商业化转换。

4、转化升级路径:数字化智慧化

第一,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以数字化技术解析咸宁存档文化资源,实行文化资源模块化,进入产业链条和经济体系,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第二,文化产品的数字化实现。通过原创内容的数字化开发、AI辅助创造,构建具有明确产权的文化IP,打造VR/AR沉浸式体验等数字文化产品,形成体验式、可行走的咸宁特色文化产品。第三,文化产业的智慧化升级。构建咸宁地域文化数据平台,打造文化产业数字化产业链条,实现文化资源联通和文化产品数字化展示传播,构建链条的产业逻辑关联,实现文化数据资产化,文化产品生产智能化,打造“数字孪生”文化产业融合空间,构建“文化+科技+产业”的文化产业智慧生态圈。

(作者单位:湖北科技学院)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依托优势资源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 把握理论和实践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