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交汇的新时代背景下,山区乡镇如何突破资源约束实现高质量发展?咸宁市“社科强县乡镇行”调研组深入幕阜山区,对通山县大畈镇展开系统性调研。这座传统农业镇以枇杷产业为突破口,初步构建起“一产提质、二产增值、三产拓链”的融合发展体系,但距离“百亿级特色小镇”目标仍存在结构性矛盾。本文基于产业经济学理论,结合典型案例和模型分析,系统解构其发展逻辑与现存瓶颈,创新提出“五链协同”发展范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思路。
价值发现:一颗枇杷重构县域经济版图
一、生态赋能:从地理标志到产业地标
大畈镇地处幕阜山脉北麓,富水河冲积与低山丘陵的过渡地带,形成独特的“两山夹一湖”地貌。年均气温16.8℃,年降水量1720mm,无霜期256天,构成枇杷生长的黄金纬度带。土壤普查数据显示,域内土壤pH值5.8-6.5,有机质含量达2.1%,硒元素平均含量0.38mg/kg,是华中地区最大的“枇杷生产基地”,生态优势十分明显。
这种生态禀赋催生独特的产业进化路径:近代引入的枇杷品种经自然驯化,形成适应山地环境的“幕阜山枇杷”种质资源。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活农户种植积极性,但分散经营模式导致枇杷品质参差不齐。2010年以来,通过“三权分置”改革,土地流转率提升至68%,催生“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新型经营主体,实现从“种果子”到“种标准”的跨越。
二、产业迭代:三产融合的动态演进
在产业经济学视角下,大畈镇的转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产品经济阶段(2015年前):以鲜果销售为主,产业链长度系数(CLI)仅1.2,附加值率不足30%。农户依赖传统经验种植,缺乏标准化管理,导致果品大小不一、甜度不稳定,市场竞争力较弱。商品经济阶段(2016-2020年):引入初级加工设备,开发枇杷膏、果脯等产品,CLI提升至1.8,但同质化竞争严重。部分企业开始尝试品牌包装,但受限于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产品难以突破区域市场。产业融合阶段(2021年至今):构建“种植—加工—文旅—康养”复合体系,CLI突破2.5,初步形成产业生态圈。这一阶段,政府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形成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这种演进背后是技术赋能与制度创新的双重驱动:新技术在种植环节的应用,使水肥一体化覆盖率不断提高;低温真空浓缩技术的引进,将枇杷鲜果形成果干和果酒等便于长期保存的产品,使产业链不断延伸;种植地的试点改革,通过生态资源确权赋能,激活沉睡的山林地资源。
三、模式创新: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
通过调研发现,当地探索出三种有效联农机制:订单农业模式: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覆盖全镇域及周边面积近2万亩,亩均增收800元。这种模式不仅保障了农户的收入,也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料来源,降低了市场风险。股份合作模式: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享受“保底分红+二次返利”,入股农户年均收益达1.2万元。通过股份合作,农户与企业的利益更加紧密地绑定在一起,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就业带动模式:加工园区吸纳农村劳动力超600人,人均月工资4500元,技能培训覆盖率100%。企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通过技能培训提升了他们的就业能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和增收。
这种多元联结机制有效破解“公司+农户”的松散关系,使农民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为共同富裕提供实践样本。
瓶颈突破:产业融合的深层制约因素
一、结构性矛盾:产业链的失衡与错配
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发现,三大产业存在显著的结构性矛盾:一产与二产衔接不畅:加工原料需求峰值与鲜果上市期高度重叠,导致旺季“果等人”与淡季“机等果”并存,设备利用率仅62%。这种季节性供需失衡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二产与三产联动不足:工业旅游线路开发滞后,加工体验项目缺失,游客人均工业消费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工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工业旅游的潜力,也限制了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的提升。三产与一产反馈断层:文旅消费数据未能有效指导种植结构调整,导致“游客需要什么,农户种什么”的逆向机制尚未建立。旅游业的发展未能有效反哺农业,农业种植结构未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及时调整,影响了产业的协同发展。
二、制度性障碍:要素流动的隐性壁垒
在土地制度方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推进缓慢,加工园区扩能受限于用地指标。土地制度的不完善制约了产业的发展空间,影响了企业的投资意愿和项目的落地实施。
在金融制度方面:农业设施抵押贷款缺乏评估标准,新型经营主体融资满足率不足。金融支持的不足使得农业企业和农户难以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限制了产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在人才制度方面:职业农民认证体系不完善,返乡创业人员面临社保接续、子女教育等现实困难。人才制度的缺陷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三、技术性短板:创新驱动的供给不足
在种质创新方面有部分滞后,主栽品种占种植面积70%以上,专用加工品种缺乏,制约精深加工发展。种质资源的单一化不仅增加了市场风险,也限制了精深加工的发展空间,影响了产品的多样性和附加值。
在装备水平方面有部分落后,加工设备国产化率不足50%,关键环节依赖进口,维护成本高。装备水平的落后制约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市场风险。
在数字转型方面有部分缓慢,产业互联网平台尚未建成,供应链各环节存在“数据孤岛”,协同效率低下。数字技术的缺失使得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影响了产业的协同发展和整体效益的提升。
路径创新:"五链协同"的升级方案
一、产业链重构:从线性到网状
1.种植端优化方面,建设种质资源圃,培育早熟、晚熟、富硒等差异化品种,构建“3+X”品种体系(3个主栽品种+X个特色品种)。通过品种多样化,延长鲜果供应期,满足不同市场需求,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
2.加工端升级方面,规划“一园三区”(精深加工区、生物提取区、综合服务区),引进超临界萃取、膜分离等先进技术。通过技术升级和园区建设,提升加工能力和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3.服务端延伸方面,发展冷链物流、包装设计、电商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构建“1小时产业服务圈”。通过完善服务配套,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二、价值链提升:从低端到高端
1.品质升级方面,制定“幕阜山枇杷”团体标准,建立质量追溯体系,申请相关的权威认证。通过标准化生产和质量追溯,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信誉,增强市场竞争力。
2.品牌塑造方面,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矩阵,在武汉、长沙设立品牌体验店。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市场份额。
3.文化赋能方面,挖掘枇杷药用价值,开发“枇杷养生宴”“枇杷康养游”等文化IP。通过文化赋能,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打造特色产业文化品牌。
三、创新链驱动:从模仿到引领
1.技术攻关方面,与华中农业大学等院所共建产业研究院,重点突破枇杷多糖提取、果胶酶解等关键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
模式创新:探索“产业联盟+创新联合体”机制,组建跨区域技术协作网络。通过模式创新,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2.数字赋能方面,建设产业大脑平台,实现种植监测、加工调度、文旅营销的数字化整合。通过数字赋能,提升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效率和整体效益,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
四、要素链整合:从分散到集聚
1.资金整合方面,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发行专项债券,推广“政银保担”四位一体融资模式。通过资金整合,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人才聚合方面,实施“青苗计划”,与高职院校共建产业学院,培训技术人才。通过人才聚合,提升人才素质和数量,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设施配套方面,建设智慧农业基地,完善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提升产业承载力。通过设施配套,改善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产业吸引力和竞争力。
五、制度链保障:从碎片到系统
1.政策协同,制定产业融合发展条例,整合农业、文旅、工信等部门政策资源。通过政策协同,形成政策合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2.机制创新,推行“链长制”,由镇主要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统筹协调产业发展。通过机制创新,提升产业管理效率和协同能力,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3.考核优化,建立包含产业增加值、就业带动数、生态效益等维度的综合考核体系。通过考核优化,激发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结语:乡村振兴的“大畈启示”
大畈镇的实践表明,山区乡镇完全可以依托特色资源,通过“五链协同”实现产业蝶变。其核心启示在于生态价值持续转化,将绿水青山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大畈镇充分利用其独特的生态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制度创新不断突破,通过改革破解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大畈镇在土地制度、金融制度、人才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数字技术强化赋能:以智能化改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畈镇积极引入数字技术,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提升了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利益联结优化共享,构建农民深度参与的共富机制。大畈镇通过多种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助力就业增收。
面向“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开局,大畈镇在种质创新、装备升级、数字转型等领域持续发力,必将为中西部山区提供可复制的乡村振兴范式。枇杷,这颗承载着乡愁与希望的“黄金果”,将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的精彩篇章。
课题组组长:邢圣煜(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组成员:李 琴(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许泽想(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梅伟东(通山县大畈镇政府)
宋朝阳(通山县委宣传部)
咸宁市“社科强县乡镇行”第十一调研组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经济全球化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下一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探索
文公朱熹淳熙年间回婺源主持修谱时,为了有别于其他朱姓,把以茶院府君古僚为一世祖的本族定为婺源茶院朱氏,而在茶院府君的...
文公朱熹淳熙年间回婺源主持修谱时,为了有别于其他朱姓,把以茶院府君古僚为一世祖的本族定为婺源茶院朱氏,而在茶院府君的...
咸宁市温泉高级中学于2000年由市人民政府、市教育局批准成立,是面向全市招生、独立办学的市直公办普通高中。为适应我校教育...
作为插花扶贫县, 2018年底,嘉鱼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那一年,因家大口阔而被评为贫困户的程贤功,通过仔细考察、...
城发集团对照整改清单,聚焦薄弱环节攻坚 2020年是我市国家卫生城市第二轮复审年,为做好本次的复审迎检工作,咸...
提升环境卫生保障能力持续改善城区市容市貌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咸宁市国家卫生城市第二轮复审迎检工作方案的通知》,市环卫...
市商务局开展“固卫”工作专项督查行动8月24日上午,咸宁市商务局“固卫”工作专班工作人员在华信农批市场开展“固卫”工作专...
做实做细靠督导“创文固卫”见成效 为推进“创文固卫”工作有效落实,确保工作有序开展,根据《咸...
疫中值更读春暖花开兼致海子周春泉海子兄,真的面朝大海春天就会暖和起来么此时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6日电(记者宋宇晟)从几年前的《琅琊榜》到去年的《庆余年》,再到今年关于网络文学作品版权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