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科教 >> 理论探讨 >> 正文

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径与对策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4-02-28 09:52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最大优势,更是改革的难点与重点。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将职业院校与企业资源有机结合,以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实际技能的主要途径。将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更适应实际就业和创业的人才,同时促进产业创新和提升竞争力。通过产教融合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管理和人才储备,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产教融合可以加强教育和产业之间的互动,通过了解产业的实际需求,学校可以调整课程设置,培养更符合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职业素质。产业界与教育界的合作有助于创新的交流和知识共享,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

(1)利益分配不均:校企双方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涉及到资源共享和利益分配的问题。企业可能要求更多的实际控制权和知识产权,而学校则需要保障自身教育质量和学生利益。这种利益分配不均可能导致合作双方的矛盾和摩擦。

(2) 企业需求与教育目标不一致:企业更注重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而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础知识。企业的需求可能更倾向于短期技能培训,而学校需要更长时间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可能导致教育目标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

(3)师资和教育资源不足:校企双方要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需要有足够的专业师资和教育资源。然而,有些地区可能面临师资短缺、实验设备不足等问题,影响合作的实施。

(4)学科融合难度大:职业教育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要实现产教融合就需要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这对于学科内的专业教师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都提出了挑战。

(5)评价体系不完善:传统的学校评价体系主要关注学术研究和理论知识,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调实际技能和职业素养。现有的评价体系可能不足以全面评价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

(6)文化差异和沟通问题:学校和企业有着不同的文化和运作方式。在合作过程中,文化差异可能导致沟通障碍和理解困难,影响合作的顺利进行。

(7)长期可持续性问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需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企业的需求和情况可能随时发生变化,这可能影响到合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路径和对策

1.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建立产教融合机制

运用好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促进作用,解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的痛点问题。针对企业人才紧缺情况,企业与学校达成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协议,在联合办学、人才培养、技术培训、科技研发、社会服务、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对行业内从业人员和愿意在本地制造行业服务的人员进行学历提升,对行业人才需求进行有效补充。

2.构建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

学校可通过“专业共建、教材共编、师资共享、基地共用、责任共担”,建成以人才培养为重点,兼具员工培训、师资提升、实习实训、科技服务、创新创业功能的产业学院,在实训基地、课程教学资源、人才培养标准和技术研发等方面政校行企深度融合。学校和企业发挥主体办学作用,行业发挥办学引导作用,政府发挥制度保障、资金支持作用,建立政校行企“命运共同体”。

3.创建联动新体制

学校创新构建“两会一办”的办学管理体制,与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联合组建“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具体管理校企合作项目,推进教学共管、资源共享和就业共促。在新的办学体制下,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方联合、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保障政校行企多元协同实施常规化。

4.创设一师双岗制

学校可将教师岗位分为“常设岗位”(专职教师)和“非常设岗位”(兼职教师)两类。常设岗位设置学校、企业两类工作岗位;非常设岗位聘任企业专业人员、能工巧匠担任专业带头和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实施“一师双岗”(学校岗位、企业工作岗位)管理。每位专职教师每学年在学校岗位承担75%的教学工作量,另25%的工作量在企业岗位完成。企业岗位工作量包含带学生下企业(含校中企)实训实习、在企业授课培训员工、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在企业顶岗实践等多个方面。

5.共享科技成果

由企业出资,委托学校进行设备改造和优化,并将优化改造后的设备编写出一系列企业培训资源,包括活页式教材,课程资源库,学习考核评测系统,教具研发制作,应用于企业人才培养,可大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人才联合培养,也为教师深入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平台和保证。

6.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政校行企联合培养班学员均是企业在职员工,学员具有授课时间只能集中在晚上和周末、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时间偏少等特点,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开展教学,产业学院成立针对政校行企联合培养班专业指导委员会、教学团队、课程研发团队。将企业学员工作中必需的技能加入到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中,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执行计划,开发一套针对企业技术岗位的课程资源。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授课方式,教师除了按时完成线上教学任务,还要把每次上课的内容录制成视频供企业学员反复学习,定期完成线上考核;线下教学时间为周六和周日全天,采用“送教入企”方式,教师直接到学员所在企业授课,授课过程中采用“灵活考勤”“模块化教学”“任务式考核”等多种教学模式,使企业学员不会因为工作原因耽误学习,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7.创新激励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产业学院可设置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1)毕业证书成为升职加薪重要条件。政校行企联合培养毕业证书可成为员工升职加薪的重要条件,获取证书的员工在升职加薪方面享有优先权,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2)学费补助。凡是参加政校行企联合培养班学生,企业可补助80%的学费,每年拿出专项经费对表现优异的学员给予奖励。

(3)奖学金制度。由企业资助设立企业奖学金,校企共同制定奖学金评选工作方案,每年一次评比,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卢珊  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hefan

上一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
下一篇: 集中采访活动是做好主题报道的有效形式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