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最大优势,更是改革的难点与重点。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将职业院校与企业资源有机结合,以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实际技能的主要途径。将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更适应实际就业和创业的人才,同时促进产业创新和提升竞争力。通过产教融合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管理和人才储备,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产教融合可以加强教育和产业之间的互动,通过了解产业的实际需求,学校可以调整课程设置,培养更符合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职业素质。产业界与教育界的合作有助于创新的交流和知识共享,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
(1)利益分配不均:校企双方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涉及到资源共享和利益分配的问题。企业可能要求更多的实际控制权和知识产权,而学校则需要保障自身教育质量和学生利益。这种利益分配不均可能导致合作双方的矛盾和摩擦。
(2) 企业需求与教育目标不一致:企业更注重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而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础知识。企业的需求可能更倾向于短期技能培训,而学校需要更长时间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可能导致教育目标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
(3)师资和教育资源不足:校企双方要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需要有足够的专业师资和教育资源。然而,有些地区可能面临师资短缺、实验设备不足等问题,影响合作的实施。
(4)学科融合难度大:职业教育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要实现产教融合就需要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这对于学科内的专业教师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都提出了挑战。
(5)评价体系不完善:传统的学校评价体系主要关注学术研究和理论知识,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调实际技能和职业素养。现有的评价体系可能不足以全面评价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
(6)文化差异和沟通问题:学校和企业有着不同的文化和运作方式。在合作过程中,文化差异可能导致沟通障碍和理解困难,影响合作的顺利进行。
(7)长期可持续性问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需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企业的需求和情况可能随时发生变化,这可能影响到合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路径和对策
1.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建立产教融合机制
运用好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促进作用,解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的痛点问题。针对企业人才紧缺情况,企业与学校达成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协议,在联合办学、人才培养、技术培训、科技研发、社会服务、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对行业内从业人员和愿意在本地制造行业服务的人员进行学历提升,对行业人才需求进行有效补充。
2.构建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
学校可通过“专业共建、教材共编、师资共享、基地共用、责任共担”,建成以人才培养为重点,兼具员工培训、师资提升、实习实训、科技服务、创新创业功能的产业学院,在实训基地、课程教学资源、人才培养标准和技术研发等方面政校行企深度融合。学校和企业发挥主体办学作用,行业发挥办学引导作用,政府发挥制度保障、资金支持作用,建立政校行企“命运共同体”。
3.创建联动新体制
学校创新构建“两会一办”的办学管理体制,与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联合组建“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具体管理校企合作项目,推进教学共管、资源共享和就业共促。在新的办学体制下,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方联合、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保障政校行企多元协同实施常规化。
4.创设一师双岗制
学校可将教师岗位分为“常设岗位”(专职教师)和“非常设岗位”(兼职教师)两类。常设岗位设置学校、企业两类工作岗位;非常设岗位聘任企业专业人员、能工巧匠担任专业带头和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实施“一师双岗”(学校岗位、企业工作岗位)管理。每位专职教师每学年在学校岗位承担75%的教学工作量,另25%的工作量在企业岗位完成。企业岗位工作量包含带学生下企业(含校中企)实训实习、在企业授课培训员工、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在企业顶岗实践等多个方面。
5.共享科技成果
由企业出资,委托学校进行设备改造和优化,并将优化改造后的设备编写出一系列企业培训资源,包括活页式教材,课程资源库,学习考核评测系统,教具研发制作,应用于企业人才培养,可大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人才联合培养,也为教师深入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平台和保证。
6.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政校行企联合培养班学员均是企业在职员工,学员具有授课时间只能集中在晚上和周末、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时间偏少等特点,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开展教学,产业学院成立针对政校行企联合培养班专业指导委员会、教学团队、课程研发团队。将企业学员工作中必需的技能加入到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中,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执行计划,开发一套针对企业技术岗位的课程资源。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授课方式,教师除了按时完成线上教学任务,还要把每次上课的内容录制成视频供企业学员反复学习,定期完成线上考核;线下教学时间为周六和周日全天,采用“送教入企”方式,教师直接到学员所在企业授课,授课过程中采用“灵活考勤”“模块化教学”“任务式考核”等多种教学模式,使企业学员不会因为工作原因耽误学习,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7.创新激励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产业学院可设置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1)毕业证书成为升职加薪重要条件。政校行企联合培养毕业证书可成为员工升职加薪的重要条件,获取证书的员工在升职加薪方面享有优先权,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2)学费补助。凡是参加政校行企联合培养班学生,企业可补助80%的学费,每年拿出专项经费对表现优异的学员给予奖励。
(3)奖学金制度。由企业资助设立企业奖学金,校企共同制定奖学金评选工作方案,每年一次评比,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卢珊 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hefan
上一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
下一篇:
集中采访活动是做好主题报道的有效形式
咸宁网讯通讯员杨莉、孔维雅报道:10月17日至18日,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全国乡村振兴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推进大会在我...
咸宁网讯 记者汪俊东通讯员陈镜斌鲁万顺 5月15日,湖北新产业技师学院咸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举行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
产教融合型企业,是指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办学和深化改革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行为规范、成效...
今年54的王志勇是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从事教学研究工作33年,拥有丰富的新型农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经验。为适应社会需求,咸...
如今,各方面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网络安全的共治共建渐入佳境,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正自觉成为网络安全的守护者,共...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哲报道:10日下午,市委书记丁小强率领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调研,并现场办公...
本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哲夏正锋报道:11日,咸宁市人民政府与武汉理工大学市校合作签约仪式在武汉举行。签约仪式上,双...
”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
院校要围绕企业发展需要,调整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更多专业对口的技术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专业网络靶场提供商之一,赛宁网安联合业内漏洞挖掘平台火线安全,于11月10日正式启动“2020大学生网络安全技能提升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