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 年代,每到周末,总有一群来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国有企业的技术工人、科研人员,往返于上海和长三角各地,利用他们的知识储备、生产管理经验帮助企业发展生产、加强管理,帮助很多由于生产经验、技术能力不足而面临困境的企业“起死回生”。人们把这群利用周末时间、来往于长三角各个城镇的技术人员称为“星期天工程师”。伴随“星期天工程师”的活跃,长三角内部频繁的人才流动以及迅速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共同构成了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深刻记忆。
在跨区域交流更加紧密、人员流动更加频繁、人才需求更加多样化的新形势下,面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协调联动性不强”“产业同质化严重”等突出问题,同样需要人才的流动、共享。
新时代的“星期天工程师”,不仅应活跃在企业技术研发、经营管理等领域,而且应扩散至金融、产业创新、文旅等诸多领域。相关实现方式可以更为多样,既包括多点执业、干部调配等传统模式,也可以探索“带土移植”“科技联姻”“筑巢引凤”“客座顾问”“远程会诊”等多种方式。
编辑:chenguo
上一篇:
稳增长要立足于供给侧
下一篇:
产业扶贫重要的是“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