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永富
3 月 26 日,市人才办联合市人社局、 市教育局组织“湖北省专业技术人才奉献 岗位”教师代表、教育系统名师专家、党政 干部储备人才代表等50多人走进崇阳青 山尺冲小学,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 功立业新时代”岗位践行活动,学习“荆楚 楷模”王值军老师的先进典型事迹。我有 幸参加了这次学习活动,时间虽短,但记 忆很长,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次“很有意 思、很有意义、很有启迪”的活动。
尺冲,地处崇阳青山水库深处,清流 峻岭,茂林修竹,山清水秀,风景优美,50 多位教育战线优秀人才咸集于此,学习 师德标兵,奋斗新时代,此情此景,让人 自然而然穿越到王羲之《兰亭集序》,“暮 春之初,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信可乐也”,时、人、 景、事、情,都与《兰亭集序》的情景有高 度的相似,事美、情美,这是很有意思的 活动。
活动现场,大家观看了王值军的先进 事迹电视专题片,听了王值军三年级的数 学公开课《口算乘法》,课后大家进行观摩 交流。环节很简,但是我深受教育。首 先,王老师的师德感动了我。王值军老师 1995年毕业于蒲圻师范学校,此后一直在 青山镇库区盘山村教学点工作,二十四 载,谢绝了调进县城和升职的机会,承受 了丧妻的痛苦和深山的孤独,在库区深处 默默坚守“一师一校一班”的“三一”学校,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使学生的身心、知识 得到良好的发展,培养出23名大学生,取 得了优异成绩。2017年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播出“大山里的摆渡老师”王值军专 题片,2017年被授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 章,2018年被评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 贴专家(基层一线人才),并荣获“新时代 最美咸宁人”称号。湖北省楹联学会皮治 洪高度评价王老师:二十载留孤岛,勤送 学生登彼岸;一心系讲台,全将热血献他 人。王老师没有做什么“抛头颅、洒热血” 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波澜壮阔的人 生,但就是24年的坚持、坚守、坚定、坚决, 深深地激起了大家情感的涟漪。王值军 老师二十多年“坚守三尺讲台,摆渡学生 人生”的精神和人格,“扎根农村大地,胸 怀江河世界”的教育情怀和思想情操的确 让人钦佩。
其次,王老师的教学震撼了我。最让 人意外的是,王老师作为一个“全能教 师”,没有自拘于“世外桃源”,而是放眼时 代,接轨现代教育,课堂教育理念强、教学 方法好、教学手段先进,这是非常难能可 贵的。王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 革的核心理念,课堂上始终突出学生主 体地位,让学生完全站在课堂的“中央”, 让学生读,让学生说,而且大胆说,说正 确;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充分运用激励教育,不吝啬表 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特别是 作为一个教学点,王老师坚持用普通话 教学,要求学生上课用普通话学习。五 个孩子的课堂让大家感到很震撼,把我 们常常挂在嘴上的“落实立德树人,发展 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习总书记说:一 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 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 民族的希望。王老师20多年如一日成为学 生人生的“摆渡人”,这是崇阳县青山区所 有孩子人生的幸运,这也是最大的师德。 参加今天这次活动,我深受教育,也觉得很 有意义。
立足岗位,扎根基层,服务地方,王值 军老师的事迹给我们教育很大的启迪。 当前中国教育进入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国 家也把教育提高到空前地位,把建设教育 强国当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的 战略任务。提高教育质量,建设教育强 国,靠什么?根本还是靠我们的老师扎根 基层,立足本职岗位,静下心来教书,潜下 心来育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怎样弘 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为咸 宁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呢?
一是要仰望星空,高处着眼。一个时 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 代的担当。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基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 义。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和时代相 和谐,居高站位,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在祖 国最需要的教育上建功立业。要有“望远 镜”意识,站在国际视野的角度观照中国 教育的发展,并跳出教育看教育,回到教 育原点思考教育,着眼于教育的本质和功 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未来。要看在10年 之后、20年之后、30年之后,中国需要什么 样的人,世界需要什么的人。只有这样, 才能深刻理解习总书记提出的“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的时代意义,从而让“落实立德树 人,发展素质教育”入脑入心入行。二是 要脚踏实地,低处着手。时下,我们的学 校教育存在严重的升学主义、管理主义和 粗廉主义,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进行繁琐 的、简单重复的应试训练,往往忽略了学 生基本人格、基本道德、基本情感的养 成。所以我们要脚踏实地,从“日常教育、 课堂教学”这些低处着手。“日常教育”中 要将教育规律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牢记 于心,尊重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科学规律,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 德,将目光聚焦学生的未来,激发学生的 潜能,培养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良 好的行为习惯、合作交往的能力和充实的 精神生活。“课堂教学”牢固树立新课改理 念,课堂非单纯的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 积,以学生为主体,为学习设计教学,更加 侧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批判性 思维、创造力、协作力,使学生能够适应这 个变化的时代。
爱国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奋斗 的行动;爱国也不是高大上的行为,而是 在每个人的实际工作中。只要我们真正 理解教育的本质,立足学生个体的成长与 幸福,以及文化传承、社会改进、国家兴 亡、民族振兴,并且在具体的工作中落细 落实,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我们 都能建功立业新时代,这也就是最大的爱 国。 (作者单位:咸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编辑:chenguo
上一篇:
基层减负要明确“谁来减”
下一篇:
5G时代的物联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