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工作关系已处于社会关系的支配地位,成为社会关系中最为基本、最为活跃、影响最为广泛的因素。和谐工作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左右着社会的和谐程度,是和谐社会的直观反映。
工作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讲,所有发生接触的关联双方都构成工作关系;从狭义讲,则是指因生存发展而在特定环境中发生常规性接触所形成的利益攸关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因领导者(管理者)和被领导者(被管理者)共同构成一对矛盾体,在一定程度上讲,领导在建立和谐工作关系中通常占据主动地位。受领导者个人素质的影响,领导者建立和谐工作关系中会采取不同的方法,表现出“能者之和”、“智者之和”和“仁者之和”等不同形态。
“能者之和”指领导者个人素质突出,形成了一种以领导者为主导的和谐工作关系。不同时代、不同地方、不同领域的领导者其能力要求也不尽相同,华夏祖先炎黄二帝可以说是“能者之和”的鼻祖,他们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征服自然和征服对手上,从而赢得部落的尊重,并成为统治者。在我们不同层次的工作圈子,很多领导同志也是凭借自己过人的能力,特别是在捕捉机遇方面独具慧眼,前瞻一步,胜人一筹,把握住了主动权,也因此在团队内部产生向心力。“能者之和”也有其致命缺陷,一个领导者一旦脱离群众,远离实际,就会犯主观主义错误,因此领导者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不脱离人民,始终能坚持实事求是。
“智着之和”指领导者和周围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和谐关系,又称平衡关系。领导者应用“智者之和”关键的是“尽人之智”,一方面应有宽阔的襟怀,不怕下属“才高盖主”,创造机会“人尽其才”,消除“抑人之智”的障碍;另一方面要充分信任人,只要是人事相宜,人适其事,事得其人,就可以放心让人去干。“智者之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集思广益、充分民主,善于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相对于完全由个人作出的决定,人们更愿意信任由群体智慧作出的。作为领导者应该鼓励成员多提出问题或批评意见,使群体思维趋于发散,尤其对不同意见要予以足够重视。
“仁者之和”指领导者以周围客观环境为主的和谐关系,又称之为附导型关系。处于这种形态中的领导者,注重依靠骨干力量,通过传达对他人的关注与信任,激发他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传统的“仁政”形态。古人把诚心和爱心称为道德之心。在现代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则是用道德和法律来维系的,但道德的核心依然是“诚”与“爱”。“仁者之和”能使团队成员人格得到尊重,能使每个人都成为工作的主人,能在内部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使每个人有主人翁意识。
上述三种形态应该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其施政过程必然是扬长避短,选用适合自己的形态并在实际工作和实践中借鉴改进,从而使自己的领导艺术不断完善。
(孔庆丰 王知非) (作者单位:通城县石南镇政府)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纪律保证
下一篇:
加强学习是党员的重要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