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阵地,是指人民群众随时可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公共娱乐场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不断加强对农村文化阵地的配套建设,是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从而实现建设和谐咸宁目标的一件大事。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城乡人民群众学科学技术、参与文化艺术活动、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迫切的形势下,当前农村所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正是文化阵地建设的滞后。
农村文化阵地是先进文化的集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占领农村阵地,封建迷信抹牌赌博等腐朽的文化就会乘虚而入。缺少文化阵地及配套设施,传播先进文化就没有载体,用优秀的文化激励人、教育人在广大农村就会成为虚无的空中楼阁。
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要随着形势的发展、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而不断提高档次。应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各级党委、政府就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加强对村级文化室、图书室的扶持力度,不少乡(镇)建起初具规模的文化中心和文化活动楼,对县(市)文化馆建设每年也有一些资金投入,面貌有了改观。但由于内部设施设备的配套未能及时跟上,管理的不力,房屋维修资金欠缺,阵地活动内容单调,未能满足群众需要;不少地方的活动场地,四壁污垢,门窗破败或改开杂货铺或超市,文化阵地名存实亡。依笔者管见应从下列三方面入手改变这一状况。
一是明确建设重点,因目前建设村组文化阵地的条件尚不具备,必须把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一中心(乡镇文化中心)作为农村建设的重点。要结合文化站设施设备的配套建设带动集镇文化中心的发展。当前,一些乡(镇)文化阵地设施(如影剧院、广播站、书店等)通过撤并的办法相对集中了,形成了文化氛围。一般来讲,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应外树形象,内练“内功”,应开设多功能文艺厅、展览厅、书报阅览室、电子游艺厅、科技录像放映厅、电影放映厅、棋牌室、等基础实施。切不能将文化阵地全部出租,当甩手掌柜。城区三馆建设不论馆舍建设、干部配备,还是在艺术生产、活动械室建设方面,都应有较高的标准。事实上,不少地方基础文化馆临街馆舍改成了商铺,楼上活动场所也出租或变卖。目前,不少村级小学合并,这给村落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场地和创建空间。农村化阵地亟需一批开拓疆土的同仁志士。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对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应实行县(市)乡(镇)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属公益性事业,其资金来源应多渠道筹集,但主要依靠政府纳入财政预算,逐年加大投入,这是中央早已明文规定的。除此之外,文化主管部门应以改革的思路,通过“借鸡下蛋”、“引凤筑巢”、“借水行船”等办法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筹集资金。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也可以从有关政策上予以优惠,对三馆一中心建设加大扶持力度,杜绝某些地方趁乡镇合并将乡镇文化站一卖了之的歪风。
三是改革用人机制。要注重对三馆一中心干部的引进和培养。人才是无形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采用激励机制,发挥人才作用,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也是一种最大的投入。要不断改革工资分配、职称评聘、干部任命等传统模式,努力创造奖惩分明、多劳多得、能者进庸者出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干部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格控制某些基层文化馆用人的亲近繁殖、多代同堂,从而排挤业务骨干的弊端。
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是一项较为繁杂的系统工程。不是靠一朝一夕或集中力量”突击一下“就能解决问题。强化管理,文化主管部门要制定统一的考核办法,每年对各文化单位设施设备的改造提出明确要求,还要把文化阵地建设作为对三馆一中心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县(市)政府和党委宣传部门也应把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作为考核乡(镇)领导的一项硬指标。这样,农村文化阵地才会呈现出繁荣光旺的景象。
(王旺国) (作者单位:崇阳县文化馆)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加强学习是党员的重要义务
下一篇:
切实提高政协委员建言履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