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实验小学 付来
人工智能正在赋能千行百业,教育也不例外。作为咸宁市数字赋能教学改革实验校,咸宁市实验小学正全力推进智能课堂建设。在人工智能重塑教育生态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如何主动拥抱教育数字化浪潮,以专业智慧与育人使命勇闯新赛道、实现新突破,成为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的积极构建者,值得我们深入探索与实践。
今年是教育信息化2.0高速发展期,以数据驱动、融合多种技术构建人机协同的教育新生态是必然趋势。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是新时代教师的必答题。2024年7月,咸宁市实验小学被确定为“数字赋能教学改革”试点校后积极推进相关活动。然而,虽然大部分一线教师认可人工智能提升教学效率,但仍有少数教师抵触技术应用。这种认知差异本质上源于对教育本质与技术价值理解不同。
教师需认识到人工智能带来教学范式的转换。借助人工智能备课系统,教师可从课件制作中解脱,将精力投入学情分析和教学设计。智能学情诊断报告能让教师清晰了解学生知识薄弱点,实现“以学定教”。这一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变,是教育思维的升级。教师应把人工智能视为洞察学生、优化教学的智能助手,以积极心态拥抱教学变化。
前期课堂实践显示,部分教师在使用智能授课平台和人工智能大模型服务教学时存在技术能力不足问题,如不能熟练操作平台、无法将技术融入教学全过程、缺乏创造教学模式的能力等。
善学善用是提升技术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可通过“任务驱动”发现并解决教学应用问题,熟练掌握智能教学平台操作。借助学科团队力量备课,结合学情数据制定个性化教案,提升备课质量。在数据驱动与智能分析中精准把握学情,实现因材施教。还可创造性使用人工智能互动系统,提升课堂互动效果。利用智能评价多维度分析学情报告,为精准教学提供数据依据,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教师深度辅导”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技术是教育的翅膀,但不能让翅膀变成枷锁。”教学中要警惕“教育异化”风险。人工智能改变教学方式,但育人本质不变。教师使用人工智能学情分析系统时,要保护学生“成长隐私”,将能力图谱转化为“成长阶梯”,用鼓励性语言解读数据,避免伤害学生自尊,让技术服务于人的发展。
“技术伦理”与“人文关怀”在数字赋能中至关重要。当学生用人工智能生成诗歌时,教师应引导超越技术层面的思考,让课堂成为培养完整的人的主阵地。
人工智能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潜在风险。人工智能作业批改不能替代教师面批,过度依赖人工智能生成的教学设计会导致教师创新能力退化。教师可采用“先人工设计、再智能优化、最后二次创作”的三段式备课法,让技术成为专业成长的助推器而非替代品。
面对海量教学资源,教师要具备主动驾驭信息的能力。通过系统标签初筛、结合教学目标二次筛选、根据学生特点个性化改编,避免在数据洪流中迷失方向。
站在教育数字化变革的路口,教师应成为技术教育生态的共建者。以积极拥抱的心态、善学善用的能力、以人为本的情怀和趋利避害的思维,让人工智能赋能课堂,让学生在技术与人文的滋养中成长为主动学习者。
编辑:但堂丹
”ABB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总裁张志强说,从ABB厦门工业中心落成到上海机器人超级工厂动工,从开放创新中心到未来实验室, AB...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种声音始终伴随:人工智能会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失业吗?在更隐形的层面,人工智能对高技能...
29日,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与爱思唯尔等机构在“中国医院协会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专题学...
本报记者李正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发展...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收集,处理,加工,传输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渗透,引领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
人工智能系统需要感知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其视觉、听觉、触觉,而嗅觉也是很有价值的方向,目前已经有科研人员在研究气味传感器...
16日,第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首次以“云上文博会”的形式在线上开幕。本届文博会将利用5G...
访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杜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G20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指出,疫情激发了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
核心阅读人工智能是引领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韩国政府力争到2021年...
刷脸认证、自动驾驶、智能音箱、手术机器人……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进入爆发期,被广泛应用于金融、电商、医疗、安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