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科教 >> 科教动态 >> 正文

百名小记者走进大自然 体验采茶乐趣学习咸宁茶文化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7-04-18 11:39

  

 

  

 

  

 

  

 

  

 

  

 

  

 

  

 

  

 

  

 

  4月15日,海拔700余米的白云山幕峰有机茶基地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来自我市市区几所小学的120余名香城都市报小记者在茶园开展实践采访活动。他们在香城都市报记者的带领下,走进大自然的课堂,自己动手采茶,学习茶叶的基础知识,了解咸宁当地茶文化、茶历史。

  学茶摘茶 有模有样

  一眼望去满山绿色,充斥鼻端的更是阵阵茶香……4月15日,本报小记者来到大幕乡双垄村白云山,体验采茶的乐趣,感受咸宁茶叶文化。

  “我们咸宁是茶叶之乡,茶文化源远流长。饮茶有益健康,大家知道喝茶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好处吗?”一到茶场,茶场茶叶专家饶漾萍老师就给大家上起了饮茶健康知识宣讲课。“有助于消化”、“能促进新陈代谢”……听完饶老师的提问,大家认真思考,恨不能将自己所知道的所有饮茶知识都说一遍。饶老师也为大家对饮茶知识的了解而赞不绝口。

  普及了茶叶的知识,小记者们将去茶园体验采茶。工作人员将小记者分为五人一组,领到工具的小记者不等下令,就迫不及待朝着茶园的方向跑去。一到茶园,大家一窝蜂涌入茶树间,老师们在茶园现场教学如何采茶,小记者们一个个竖起耳朵认真听讲。“采茶要采一芽一叶才正确,茶树最顶端的一芽一叶才嫩,制作出来的茶才清香。”饶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很多小记者已经在茶园“开工”。“老师说了要采顶端的一芽一叶,你看我这好不好?”“这嫩嫩的茶叶颜色很青翠,比家里的茶叶好看多了。”“开水冲开的茶叶也很好看的。”小记者们一边交流着对茶叶的认识,一边埋头寻找最适合采摘的茶叶,那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看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今天要采茶,我一大早6点就醒了。”三年级的小记者郭熠然兴奋地介绍,很早之前就听说了姑姑小时候采茶的经历,就引起她对采茶的好奇。“采茶很有意思,但姑姑她们上学采茶要上交,超过规定的数量,可以卖钱;没达到规定的数量,还要交钱。”郭熠然说,采茶就是劳动,很辛苦。

  “这里有很多茶叶,大家快过来呀!”四年级小记者刘隽圩在小组里很活跃,看到一处茶树有很多嫩叶子,忍不住将小伙伴都招引过去。“大家都挤在一块摘,速度会很慢。”大家听到刘隽圩的呼声,都纷纷围过来,一边低头私语、一边眼疾手快的抢摘眼前的茶叶。不知不觉在男女生中形成了竞争。

  体验采茶 感受辛苦

  “待会吃饭的时间,我还能来采茶吗?我太喜欢采茶了,我想多采些茶叶给家人尝尝。”被采茶深深吸引的郭熠然,额头上挂着汗珠,仍惦记着采茶,沉浸在采茶的快乐中。

  可随着时间临近中午,太阳渐渐被乌云遮住,闷闷的空气让人燥热。但为了最后的胜利,大家都不忍放慢速度。

  虽然短暂的采茶活动结束,但让很多小记者体验到了采茶的不易。“我又饿又累,还要坚持采茶,真的很辛苦。我要带回去给爸爸尝尝。”五年级的吴俣采茶不多,采茶结束,小组成员将所采的茶叶“瓜分”。

  在一采一摘之间,也让很多家长感受颇多。杨慧雅妈妈出于好奇心,自驾车跟随小记者来到目的地。杨妈妈说,这段崎岖的山路,让平常习惯了坐小轿车的孩子们体会农村生活的不易。出生于羊楼洞的杨妈妈,对采茶的辛苦深有体会。她认为,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身临其境的体验,胜过家长无数的言教。

  在家看到女儿现场活动照片直播的陈幸婵妈妈表示,孩子是第一次单独参与户外活动,能认真体验、坚持完成所有任务,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锻炼。她认为,这种体验性质的活动很有意义,让孩子们感受到劳作的辛苦。

  泡茶品茶 学茶文化

  “哇,好香啊!”“这个是在做什么呀?一共有多少道工序?最后出来的就是我们平时喝的茶叶吗?”在咸宁市幕山茶业有限公司的白云山茶场,小记者们迫不及待的穿戴好脚套后,走进了茶叶生产车间,现场感受了一把茶叶采摘后的一系列制作工序,并纷纷向工人师傅们提出自己的疑惑。

  只见车间里各式各样的机器正在运转,新鲜的茶叶经过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后,再出来时就变成了市面上常见的茶叶,令小记者们啧啧称奇。

  参观完生产车间,咸宁市幕山茶业有限公司的经理饶漾萍老师又为小记者们准备了一场精彩的茶艺表演,小记者们紧紧的围在饶老师身边,生怕错过了哪个环节。

  “这是公道杯,能够将茶汤均匀的分到每个人的杯子里,泡茶之前需要用热水将茶壶、公道杯、品茗杯温一下,使茶汤的品质更好。”饶老师一边进行泡茶的步骤演示,一边向小记者们讲解。随后,来自咸安区南门小学的小记者李亚昕在饶老师的帮助下,也亲手泡了一杯茶,学习了泡茶的知识,并开心的表示回家以后要给爸爸“露一手”。

  相关链接>>

  咸宁茶叶始于晋,盛于唐。历史上,产自钟台山的桃花绝品曾引得苏轼专程寻访;出自通山杨芳林的瑶山红茶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茶叶评比会上一举夺下金奖;从羊楼洞走出的青、 米砖茶铺就出一条欧亚万里茶道……如今,茶产业俨然是我市的特色农业支柱产业。

  咸宁市幕山茶业有限公司坐落于咸安区大幕乡双垄村白云山,前身为大幕乡白云山茶场。公司现有茶叶科研及科技开发专业技术人员15人,其中高中级职称8人,基地面积4500亩,年生产“幕峰”牌名优茶26万余公斤,繁育无性系茶树良种苗3000万株。

  本着“以茶为本,科技为先,产业带动,共同发展”的经营思路,幕山茶业近年来承担了咸宁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有机茶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有机茶栽培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茶园替代农药防治技术示范推广》等,先后获得“中国茶叶学会茶叶科技示范基地”、“农业部茶叶体系示范推广基地”、“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科技创新实验示范基地”、“湖北省茶叶产业信息传播与服务体系信息服务站”、 “华中农业大学茶学科研教学基地”、“咸宁市茶树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称号。

  2008年,幕山茶业注册“幕峰”商标,先后获评咸宁市知名商标、 湖北省着名商标。秉承“让老百姓喝上放心茶”的理念,坚持维护有机茶园生态环境,栽培管理环保、低碳、高效,加工过程保证安全无污染,流通过程实行标志管理可追溯,通过全产业链管控,为用户提供“健康、安全、优质”的真正好茶。

  15日上午,本报120名小记者沐浴着春风,来到坐落于咸宁市咸安区大幕乡双垄村白云山,尽情享受自然,感受采茶的乐趣,了解茶叶制作工艺及茶文化。

  大巴沿着盘旋的山路,到达目的地后,茶场工作人员对小记者们进行了简短的采茶知识培训。来到制茶间,大家被各种机器所吸引,只见刚刚还是新鲜的茶叶,经过一道道工序后,可以直接饮用。了解了茶叶的制作过程,小记者们已经迫不及待进茶园体验摘茶的乐趣。

  经过一段山路,小记者们来到了广阔的茶园,大家兴奋不已。站在连绵延伸的“茶海”前,茶叶专家饶老师向小记者们示范了采茶技巧。小记者们按照老师教授的技巧,轻轻摘下一片茶叶,送到鼻子边,茶叶虽小,但能闻到一股清香。小记者王乐怡尝了一片茶叶,“老师说茶叶很清香,可怎么是苦的呢?”引来周围小记者和工作人员的一阵哄笑。“茶叶必须经过工艺处理,才会香甜。”工作人员的解释让大家恍然大悟。由于采茶工具有限,有的小记者们就地取材或者用帽子、或者用随身的塑料袋装茶叶。“塑料袋不通风,千万不能把采摘好的茶叶放在塑料袋,以免影响茶叶的质量。”饶老师的一番提醒,小记者们迅速收起塑料袋。不一会儿的功夫,很多小记者已经收获满满。

  结束采茶,饶老师亲自给小记者们展示了一段茶艺表演,小记者们也是跃跃欲试,学会了泡茶的技巧。

  临近下午两点,茶园体验活动即将告一段落,小记者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采摘的快乐依依不舍告别了茶园。

  (记者 熊大平 陈婧 陈诗傲 摄影 赵忠志)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副市长刘复兴来市实验小学检查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下一篇: 嘉鱼县乡村邮递员捐书助学获好评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