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科教 >> 科教动态 >> 正文

咸宁教育局教科院邀请江浙沪三地专家来咸传经送宝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7-01-17 11:19

  1月7日至8日,为期一天半、由市教育局教科院主办的新高考培训会圆满完成。来自江浙沪的三位专家代表进行了精彩的新高考改革培训讲座,全市参加培训交流的500余名中学教师表示:这场培训是场及时雨。

  应对新高考,咸宁怎么办?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学校负责人。

  1 专家建议:师资办学双重准备

  作为本次的演讲嘉宾,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柳袁照表示:新高考的改革就是让学校更好地发展,最终落实在学生更好地发展,带动整个教育的提升。咸宁和全国一样,面对这场改革的时候,最关键要做好师资和办学两手准备。

  师资的准备:面临新高考,教学理念、教育方式、途径、手段等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根本性的变化,我们的教师首先要适应,不能等到一场改革来到自己身前的时候,还一无所备。因此,这两年时间就是练兵,就是熟悉战场,熟悉所有我们面临的这场战争所有的环节。

  因此,首先教师要在理念上跟上去。老师要成为一个适应新高考、具备新高考素质的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老师要具备这些核心素养,要把理念层面和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另外,师资的准备还包括老师的质量、数量的准备,要适应新高考的需求。

  除此之外,要从办学条件上做好准备。

  因为面对新高考,学生有更大的选择性,选修课会增加很多,要有充裕的教室,一个班级一个教室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大班额的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空间,组织安排好教室。

  办学条件还包括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如现代课堂、发展课堂、未来教室等,来保障学生的教学需求,所有的现代化手段都应该为我们的教育实际课堂来服务。

  需要补充的是,新高考需要社会广泛的理解和支持,也就是说,家长和老师的眼睛不能只盯着分数,教育是一个全面的概念,最终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丰富的人。

  2 中学校长:提早介入提前尝试

  新高考与传统高考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如何做到未雨绸缪、临阵不乱?我市大多数学校已经提前做出了尝试。

  早在几年前,鄂南高级中学已经开始为应对新高考做准备。在非高考科目,如体育、艺术等学科,该校已经实现选课走班制。同是体育课,因为选修的项目不一样,一节体育课上,同一个老师教的是不同班级的学生。

  在崇阳一中,也已经开始了走班模式的尝试。该校开设了日语班,日语班的学生是由各个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的。

  对此,崇阳一中校长吴志光表示:光一门日语课,走班制排课就很难。该校高一年级有16个班,每个班都有学日语的学生,一个年级共有四、五十人。要顾及到每个学生的选课,在不影响其他课程的基础上,让这16个班的孩子聚在一起上日语课,排课就是一个大难题。新高考全面实施后,选课走班难度可见一斑。

  鄂南高级中学副校长李育军也表示,选课走班,在短时期之内可能会出现师资配置等方面的混乱。专家的提醒和建议对我们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也有不同,我们本地的班级大多是大班额,所以选课走班的实行难度比华东地区会大得多。

  对此,崇阳一中校长吴志光有自己的想法:前期,该校打算采取两门固定,选第三门的形式来进行选课走班,这样搭配出来只有8种组合方式,那样,难度相对会减小。

  “选课走班的师资配备还是比较难,所以我们要边改革边摸索。摸索的道路是否科学,还有待日后的实践检验。” 吴志光说。

  3 教育部门:未雨绸缪提前筹备

  市教育局局长李旭东表示,2014年新高考改革制度在上海、浙江首批执行,我省2018年高中入学新生中实施学业水平考试,本次来自江浙沪的三位专家解读政策,传经送宝,希望在全市教师中掀起学习的热潮,学以致用,推动我市新高考改革的攻坚战。

  据了解,迎接新课改,在我市已经有前期基础。

  早在4年前,咸宁就已经率先尝试进行学业水平考试。所谓学业水平考试,就是在每年4月份进行学业水平考试,文科生考理科内容,理科生考文科内容。尽管难度系数较低,但是学生了解了不同学科的基本知识,利于他们将来的发展。

  关于学业水平考试,全省只有咸宁和随州在进行,为此,此举措受到省教育厅的表扬。

  市教育局教科院院长汪永富告诉记者,今年湖北省的高考改革方案出台,计划在部分市州秋季高一入学新生中开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点,我市将按照全省的政策来实行学业考试。

  对于此次培训,市教育局教科院书记汪洋表示:我市从2018年秋季高一入学新生中整体实施、全面实行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到2021年基本建立健全符合教育规律、顺应时代要求、具有湖北特色的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这场培训会,就是我们迎接新高考所做的一场研讨会。从与会者的反应来看,反响都还不错。

  汪永富说,新高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要做好准备,让高中教育顺利迎接新高考。未雨绸缪,下一步,打算把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带到浙江上海一带,去实地查看,亲自操作,这对他们的帮助可能更大。

  浙沪两地的新高考

  1、教育方式的基本组织形式:

  A、走班制与固定班制相结合;B、班主任制与导师制相结合; C、个性化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 D、间接知识学习与直接的人生真实体验相结合;E、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融合。

  2、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的尝试:

  由于新高一学生的兴趣爱好未稳定,故高一第一学期安排社团、拓展、研究、体育、艺术等科目走班,其中,体育是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导向来安排;但已形成导师制,帮助学生形成稳定兴趣倾向,初步学会规划生涯与学涯,并开始课题选择。

  高一第二学期初,班主任与导师根据学生的兴趣与智能特点、未来发展需求、大学专业设置、家长愿望、学校学科特点,帮助学生继续完善学生生涯与学涯设计,并初步完成选课。

  高一第二学期,生物政史地采用2+1方式,其中1就是走班的,理化则采用2+2组织方式,后者是走班;走班时采用以优势学科为主线来安排走班。高二的历史、政治仍然采用2+1方式,生物、地理全部走班,对理化仍采用2+2 组织方式。

  高三除了语文数学以外全部走班,其中英语少部分走班,物理、化学、政治、地理全部走班,但会继续采用以语数英为班底的固定班级基础上的走班。

  3、选课走班需要克服的难题:

  A、教学管理的难度。双轨制(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作业如何收缴?B、课堂教学的效度效率如何保证?师生如何互动?C、教学评价的精度。教师如何考核?学生如何评价?

  4、教学的尴尬如何避免:

  A.教学任务的功利性驱使,盲目追时间、赶进度,炒冷饭——炒夹生饭; B.教学方式的逼迫性僵化:深层挖掘——浅层梳理:缺乏对教材的解读和内涵的挖掘;缺乏师生的互动、缺乏理性的思考。C.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缺陷:选课不理性,教师严重缺额:集体上课,教学更趋僵化。

  5、避免五个倾向:

  A、盲目增课时、赶进度,违背教育规律。浙江省三条底线:每周课堂教学时间不超过26小时。每周选修课时比例不少于总课时的20%。每学期必须按规定开设思想政治、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必修课程。B、过早结束学考、选考,高三只开语数外。C、不开规定的必修课程如政治、音体美等,挤压校本选修。D、强行统一学生选考科目,统一设置选考科目。E、提前开学或延期补课。

  6、迎接的挑战:

  A、挑战一是如何安排三年的高中课程,需要根据不同学校、不同生源来合理安排,这是个让校长很头疼的问题。B、挑战二就是教学班管理制度——非常难。选课以后一定会打破行政班级,分开以后教学班怎么管:例如作业的收缴、学生的在学率、教师的评价、教室等设施不足。C、挑战三是学校特色与课程体系建设。D、挑战四是办学条件的保障。 (记者 王莉 整理)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最新世界大学排行榜出炉 内地最强87所高校名单
下一篇: 寒假生活这道作业怎么做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