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
2005年8月5日,嘉鱼县某校高三学生军军(化名)与九名同学一同庆祝自己生日,几人在晚上11时到三湖连江租船游泳。一直玩到次日凌晨一时,上岸时大家发现同学石某不见,几人下水打捞无果,次日下午5时,石某尸体被打捞上来。(见南鄂晚报2005年8月12日6版)
镜头二:
2006年7月13日,家住温泉城区的袁姓14岁双胞胎和李姓13岁初中生在水塘戏水不幸溺水身亡。
同一天,咸安区横沟桥镇郊外,16岁少年徐某,与伙伴一起到镇郊游泳时溺水身亡。(见南鄂晚报2006年7月14日2版)
镜头三:
2006年7月12日,家住麻纺厂的4岁女童(丽丽)走失,其家人忧心如焚,四处寻找,5个小时后在民警的帮助下,丽丽被送回家中。(见南鄂晚报2006年7月13日2版)
今年6月10日,崇阳男子舒某带领2岁女儿在温泉集贸买菜,恰遇一崇阳老乡,两人聊天时,女儿被三名女子带走,后因追赶及时,舒某找回女儿。(见南鄂晚报2007年6月15日2版)
镜头四:
今年7月5日,咸安区大畈村一11岁女孩在青龙路施工现场一深水沟中洗脚,不幸滑入水中,溺水身亡。(见南鄂晚报2007年7月6日2版)
暑假期间,学生相对处于无人看管的“真空”状态,因此,假期往往成了是各种意外伤害事故的高发期,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触电、拐骗等事件时有发生,其中,以溺水事故最为严重。
家长:虽经常教育,但仍担心孩子安全
“孩子放暑假,经常一人在家,作为家长,我总不能安心。一有空就打电话回家,看看他怎么样。”家住二号桥的刘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和丈夫工作很忙,而父母公婆都不在温泉,每年暑假孩子都是一个人在家,虽然自己和丈夫经常教育孩子要注意安全,可孩子毕竟年龄小,即使是把他锁在家里,也难以叫人放心,就怕孩子一人在家乱碰电器插头、煤气坛等物。
家住桂花东路的王女士则告诉记者,她儿子今年已经十一岁了,非常调皮捣蛋。去年暑假,孩子趁自己上班时偷偷跑出去玩了一天,直到晚上还没回家,把家里人急坏了,生怕孩子出了什么意外。为了“省心+放心”,今年,一到暑假,她就把孩子送到学校培训班。“在培训班里有老师管着,也有同学一块玩,我比较放心。”
学生:有一定的自保知识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小学生,当记者问及一些安全常识时,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告诉记者,“在家不能随意拨弄电插头、不玩火”,“出门不乱穿马路”,“不到电子游戏室和网吧”,“不跟陌生人走”,“游泳要有大人带”……
看来,多数的中小学生都懂得一定的自我保护知识,但他们是否能真正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自己远离危险呢?
记者在采访中还看到了这样一些画面:几个孩子穿着旱冰鞋在马路上滑行;小区内,一些在健身器械处玩耍的孩子,不时做出一些危险动作;游戏机室里,仍有不少未成年人的身影……
教育人士:应共同关注孩子安全
一位老师向记者感慨:“不论平时多么强调要注意安全,孩子毕竟贪玩,有时一高兴,就把老师、父母的话忘到天边了,再加上他们年纪小,也缺乏应付突发事件的经验。不过,现在学校、家庭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安全教育,大多数孩子都知道远离危险。”
有多年教育经验的陈老师认为,学生安全应该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不仅要关注孩子身体的安全,注意孩子健康心理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也要加强对孩子安全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应为孩子们创造出更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记者 夏咸芳 周萱)
相关链接
暑期安全常识须知
◎没大人带不得游泳
溺水身亡是暑期学生安全的第一杀手,教育部日前发出紧急通知,强调中小学生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
◎掌握基本交通规则
家长及老师应对孩子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诸如,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不要在马路上打斗追闹等等。
◎珍惜生命远离危险
许多家长出于保护孩子的心理,不忍心让他们知道死亡的可怕,这是不对的。父母应让孩子知道死亡的概念,并教育他们懂得珍惜生命。
◎教孩子防不速之客
每到暑假,很多双职工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这时一定要教会孩子防范不速之客。
要教会孩子父母离开家后就锁好防盗门,将能够进人的窗子也关好,防止坏人破门而入或从窗子潜入室内;有人来访,可以隔着门窗与他对话,千万不能开门;对自称是修煤气管道、修水表、修电表、修电话的来人,要先给爸爸妈妈或小区物业管理人员打个电话,问清情况后才决定是否开门;如果发现窃贼已经进屋,千万不要惊慌,尽快躲藏起来伺机打电话或想法逃走,不提倡与坏人搏斗。
◎记住地址常用电话
年幼孩子走失的事情也常有发生,家长要让孩子记住自己的家庭住址,记住父母的姓名和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包括邻居或朋友的),甚至以游戏方式反复记忆,达到准确无误一口气说出的程度。另外,110(匪警)、119(火警)、120(救护)、122(交通肇事)、114(电话号码查询)等急救和常用电话也要记熟。
◎远离网吧预防犯罪
青少年犯罪率每年都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一是厌学,沉溺于网吧;二是家庭管教不力,有的是留守家庭,有的是父母离异;三是结交社会上的不良青年等,受其影响走上犯罪道路。家长不能让暑期成为监管的真空,要以对孩子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来爱护教育孩子,远离犯罪,远离毒品。
◎女孩要严防性侵犯
近年来,女孩遭遇性侵犯的不幸时有发生,尤其是农村留守女孩以及身患残疾的女孩,家长更应该有的放矢,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性教育,教女孩学会自爱和自我保护,叮嘱她们不要轻信别人的话,不随便跟别人回家甚至随其离家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