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科教 >> 教坛春秋 >> 正文

守护花开 点亮童心 —— 记咸安区实验幼儿园教师郑晓宁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7-28 11:21

从1991年踏上幼教岗位至今,34年的春秋,咸安区实验幼儿园教师郑晓宁用脚步丈量成长的温度,用双手托起稚嫩的梦想,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人生。

用爱育人:蹲下来倾听花开的声音

清晨七点半的阳光斜切过咸安区实验幼儿园的操场,郑晓宁蹲在滑梯旁的身影被拉得很长。看到一位扎羊角辫的小女孩露出后腰汗湿的痕迹,郑晓宁立刻摘下脖子上的毛巾,轻轻垫在孩子后背——这个动作她重复了34年,比系自己的鞋带还要熟练。

教室建构区的角落里,学生彤彤正把积木搭成歪歪扭扭的“小房子”。半年前这个总是攥着妈妈衣角哭的孩子,现在会举着作品跑到郑晓宁面前:“老师你看,这是我的家。”郑晓宁蹲下去的瞬间,膝盖发出轻微的声响,她却浑然不觉,只是用掌心托着积木房子:“彤彤的屋顶还有烟囱呢,真厉害!”

去年深秋的家访至今历历在目。推开彤彤家的门,满墙的涂鸦让郑晓宁心头一动——这个在幼儿园沉默寡言的孩子,原来有这么丰富的内心世界。她当即在包里翻出绘本《小房子》,指着画面说:“我们在幼儿园也盖一座这样的房子好不好?”此刻看着彤彤专注搭积木的侧脸,她忽然明白,教育者最珍贵的不是教育技巧,而是把自己的能力变成孩子的能力。

课堂创新:让知识长出飞翔的翅膀

“好的课堂应该像磁场,能吸引每个孩子的灵魂。”郑晓宁说。

绘本课《彩虹色的花》正在进行中,郑晓宁披着用皱纹纸做的“花瓣披风”,声音忽高忽低:“小蚂蚁要过河啦,谁愿意帮忙?”孩子们举着自制的树叶小船蜂拥而上,活动室里顿时响起“哗啦啦”的模拟水声。原本内向的学生乐乐正举着小船大声说:“我来送蚂蚁!”

课堂上,郑晓宁和孩子们用废旧纸箱做“城堡”。忽然有个小男孩举着蜡笔喊:“老师,城堡的窗户应该是圆的!”“为什么是圆的呀?”“因为月亮是圆的,公主喜欢看月亮。”孩子的眼睛亮晶晶的。郑晓宁随即从抽屉里翻出圆形模具:“那我们一起给公主做月亮窗户吧。”

有一次,一个男孩怯生生说:“老师,我见过方形的太阳,在奶奶家的窗户上。”从那以后,孩子们的绘画本上,太阳可以是任何形状的,郑晓宁的教案里再也没有“必须”两个字。办公桌上《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被翻得卷边,空白处,郑晓宁写着批注:“教育不是雕刻,是唤醒。”

教研教改:让每个教育者都成为光源

咸安区实验幼儿园里,每周三下午的教研会总是在一阵笑声中开始。

郑晓宁举着一位年轻老师的教案,指着“引导幼儿理解分享的意义”这句话说道:“我们换个说法好不好?比如‘怎样让更多小朋友们知道小熊的蜂蜜非常甜’。”她随手在黑板上画了只憨态可掬的小熊,会议室里的紧张气氛顿时消散。

刚刚接手幼儿园教研组长时,青年教师们总把“郑老师,您看这样行不行”挂在嘴边。她没有直接修改教案,而是带着大家蹲在活动室的地垫上,用孩子的视角观察区域布置:“如果你们是三岁宝宝,会先跑到哪个角落?”这个“蹲下来”的动作,让刚分配到幼儿园的年轻老师们突然明白:教学不是站在讲台上下指令,而是走进孩子的世界找共鸣。

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郑晓宁说,她更愿意做块铺路石,让年轻教师踩着自己的肩膀,看到更广阔的教育天空,也让更多可爱的孩子受益。(咸宁日报记者 朱亚平)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贴着土地教 跟着生活学 —— 记通山县杨芳中学教师朱必煌
下一篇: 爱铸师魂 情润童年 —— 记赤壁市茶庵岭镇青石桥小学教师卢芳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