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眼球效应”大放异彩,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各方面都在挖空心思求变,而字眼上的日新月异则更让人们眼花瞭乱。
记得以前习惯了经济社会发展要“又快又好”的说法,乍一看到“又好又快”,心中不免窃笑,以为定是一不小心的笔误;后来,发现这一“笔误”不仅未改,还被广泛延用,才意识到这名是真改了。起初,也曾有一丝“玩弄字眼”的不屑,但渐渐的感到,这一改,改的是真真的好!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是重大决策的转变,老百姓从这一称谓的变化中,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十七大召开后,从总书记的报告中,读到了不少新思想、新提法,其中“反腐倡廉建设”就是比较夺人眼球的一个。以前,常见诸报章、挂在嘴边的,是反腐倡廉工作,是党风廉政建设,是反腐败斗争,今又出来一个新词“反腐倡廉建设”,莫不又是词藻的重新装饰?
细细想来,非也!
从“工作”到“建设”,是反腐思路上的重要升华,是把“重在建设”的要求,大张旗鼓地书写在了反腐倡廉的大旗上。今年1月,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注意把握和体现的“十六字”基本要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重在建设”,这体现了中央将以建设性的思路、建设性的举措、建设性的方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信心和态度。
从“工作”到“建设”,意味着将党风建设、廉政建设、反腐败力量的进一步整合,强调“反腐”与“倡廉”的协调、配合与相互促进,把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有机地结合与统一起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从“工作”到“建设”,意味着反腐倡廉将进一步趋于制度化。“建设”不是一般的“工作”,更需要法制化、制度化。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从而明确了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从“工作”到“建设”,还意味着反腐倡廉将进一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更好地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中,进一步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将进一步适应新时期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更好地融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之中,共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反腐倡廉在字眼上发生的变化,是大海中冰山露出的一角,海面之下,是反腐倡廉建设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值得我们期待。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被误认后收受贿赂如何定性
下一篇:
中国职务犯罪立案数双下降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