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和优良的作风,是党员干部区别于普通群众的重要标志。然而,在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一些人缺乏共产党人应有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追求低级趣味,陷入了思想作风庸俗化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其主要表现在:
人生观低迷,世界观扭曲。一些党员干部借“党员也是人”之名,降低人生追求目标,把人生目的物欲化,把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尊崇为“新潮 ”和“时尚”,贪图于吃喝玩乐,周旋于迎来送往;有的人不是把精力用在事业和工作上,与人比较不是比谁的贡献大,而是比谁的待遇高、好处多,对占便宜者由衷羡慕;有的人看到腐败现象难以根治,便相信腐败是现代化的必然产物的论调。
攀附上司,上下级关系庸俗化。一些领导干部身边的工作人员,喜欢把自己的上司称“老板”。这种把党的事业和权力当作个人资本,把同志关系视为雇佣关系,其实质体现的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一些人心思不是用在工作上,而是经常往领导家里跑,打听领导所喜所好,所需所求,以求得领导的庇护与关照;有的党员干部得到提拔,不感激组织的培养,而是向相关领导表“孝心”。
奉行好人主义,热衷左右逢源。有的人信奉“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处世哲学,将权力随意化、私有化、亲情化;把左右逢源作为处世之策,把取悦亲友视为做人之道,办违心事,搞无原则交易;用“哥们义气”代替党的纪律,以小集团利益取代党的利益;借“同乡会”、“战友会”、“拜兄弟”、“认干亲”等名义,搞人情圈子,编织关系网。
不讲政治,做事没有原则。有的同志不信文件信谣言,对党组织的活动不关心、不参与,对党的文件不学习、不相信,喜欢听信“小道消息”,对社会上流传的有损党的形象的谣言和“顺口溜”津津乐道;有的党员干部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所困忧,在一些重大的政治是非、理论是非问题上划不清界限,甚至怀疑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信心。
思想作风庸俗,尽管表现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是“温和的”,还没有发展到触犯党纪国法的程度,但正是它为腐败行为的滋长和蔓延提供了温床,使得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从而成为少数党员干部变质变色的“危险起点”。造成思想作风庸俗化,其根本原因是党员干部自身放松了世界观改造、生活情趣低下,忽视了政治理论学习,同时也与党员干部管理监督机制的缺失有关。大量事实表明,一个党员,一个干部,思想作风一庸俗,便很容易跟歪风邪气攀援为伍,同流合污,轻则会变为一个市侩气很浓的人,重则会成为一个罪人。
党员的思想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和生命,作为党员干部,其行为并非仅代表个人,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所以,一切不符合党的事业发展要求、不符合人民利益的不良言行,都应坚决克服。如何摒弃思想作风庸俗现象?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搞好正面教育引导。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法纪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二是提高党员生活情趣。党员的生活情趣不仅仅是个人“爱好”的问题,而是与理想追求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大问题。提高党员生活情趣,说到底,就是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保持思想作风的纯净和精神生活的高尚,切实做到八小时之内与之外一样,领导面前与群众面前一样,做一个纯洁的人、高尚的人。
三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敢于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敢于用好原则和纪律这“两把快刀”,同各种庸俗作风作坚决的斗争。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出好的榜样,应该经常自省:自己是否爱岗敬业,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职业道德要求,是否树立了务实高效、勤政为民、乐于奉献的从政道德观念。
四是加强党员监督管理。要强化社会舆论监督,拓宽群众监督渠道,把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监督权交给群众,确保党员干部群体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与此同时,要进一步端正各种导向,导向端正了,即使有个别人搞歪风邪气也成不了气候。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用人导向,真正出以公心选人用人,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
(廖双河) (作者单位:通山县地方志办公室)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通山检察院三个月查办5件反贪大要案
下一篇:
构建长效预警机制 促进国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