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 (特约记者王能朗、通讯员阮班勇、汪丽娜) “县里帮钱帮物给项目,引导我们在家门口务工坐享‘分红’,一年下来收入可达3万元,一家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终于有了门路。”日前,通山县洪港镇三贤村贫困户梅贤猛感慨地说。这是通山农商行坚持项目带动、实行产业扶贫带来的成效。
近年来,通山县农商行针对多数贫困户一缺技术,二缺门路,三无外出务工的实际,采取发放“扶贫贷”的方式,以能人、企业带贫困户致富的方式,依托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通山正祥竹制品公司是个利用山区竹木资源,生产加工竹制品的民营龙头企业,创办的加工厂红红火火。经与企业达成协议,由县扶贫办与县农商行共同为洪港镇15户贫困户发放60万元“扶贫贷”,每家以贷款入股方式,投入到通山正祥竹业制品公司,在保障企业生产流动资金需求,扩大生产能力的同时,达到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家庭收入的目的。
“这种把精准扶贫投入与盘活全县各地资源进行精准对接的扶贫模式,有效发挥了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能。”该行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近年来,该县通过组织驻村帮扶干部帮助贫困群众与项目对接的方式,先后落实大棚蔬菜、食用菌大棚、生猪养殖场、牛羊牧场、竹木、电子和服装加工厂等种养殖业、手工业脱贫项目120多个,再由政府担保、金融部门贷款,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脱贫缺项目缺资金的难题,让贫困户足不出村就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大畈镇地处富水库区上游,群众大都以种柑桔、柑橙、枇杷等水果业为主,全镇果木种植面积达1.3万亩,年产柑桔、柑橙、枇杷等水果达200万公斤。如何把水果业做大做强,形成扶贫拳头效应?今年初,通山农商行积极向大畈镇发放“扶贫贷” 250万元,由该镇板桥村以项目资金和土地入股的方式,引进通山协力绿色果业科技公司负责技术与销售,按村企共建联营模式,在板桥村建起150亩枇杷、柑桔等水果产业基地,并配套建设集果酒酿造、旅游观光、休闲采摘于一体的果品酒庄,从而带动231户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实现户平年收入达2万元。
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县通过融资平台,先后发放“扶贫贷”1.6亿元,新建水果基地15万亩,带动3200多户贫困户人平年增加收入7600元。新发展楠竹基地4.5万亩,油茶2.8万亩,建成“一村一品”产业扶贫村143个,带动4671个种植户、3884户贫困户人平年增加收入9000多元。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赴革命基地缅怀先烈 组织廉政警示教育 咸宁农发行创新载体开展主题教育
下一篇:
各项贷款余额166.76亿元 精准扶贫贷款余额78.52亿元 农发行咸宁分行助力地方乡村振兴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培清吴凤友委员建议,产业扶贫要注重全域覆盖推进。参与对象要广泛,实行人人参与产业扶贫,人人为产业...
公司依托果园开展产业扶贫,以土地流转和提供用工岗位的方式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9月18日,省公安厅扶贫慰问组赴咸安区桂花镇南川村举行2020年“扶贫日”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为留守儿童和贫困户送去学习生活用...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陈新、通讯员黄富清、叶立清、饶竣报道:“政府全额贴息的扶贫小额贷款,解决了我资金短缺困难,今年...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向东宁、通讯员卢娟报道:19日,市产业扶贫领导小组3个工作专班分赴各县市区,督促、检查各地产业...
“感谢党和政府帮我找对路子,靠产业和自己的双手摘掉穷帽,很有成就感。”26日,通山县杨芳林乡寺口村村民黄振严,边在自家...
“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不仅有黄花,还有宁夏肉牛、黑龙江蓝莓、河...
竹林风观景亭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在产业基地忙碌着。引进了丽江山桐子公司和上海垤帛有限公司,推进有机稻、香榧、山桐子、油...
7月23-24日,崇阳县石城镇组织党员干部对全镇因病、因灾导致的11户边缘易致贫户和1户脱贫监测户进行走访。
编导:董修竹记者:杨子春覃广华黄凯莹梁舜主持人:刘畅编辑:董银雪新媒体编辑:董劭杜利伟终审:张焕监制:张宋红王璐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