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通讯员游桂芳王钢:7月以来,我市持续出现晴热高温天气,导致土壤墒情下降迅速,全区农作物生长面临严峻考验,各乡镇场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咸安区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结合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以非凡魄力,靠前指挥,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主动打好抗旱“保卫战”,确保农业生产稳定、群众增收可持续。
高位推动,凝聚抗旱“向心力”
一是部署在前。当前,正值中稻抽穗扬花期和晚稻幼苗生长期,抗旱保苗稳产是当前我区农业生产最紧要任务,区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带头深入农业生产一线现场调研、查看旱情、阵前指挥5次,切实做好抗旱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二是全面摸底。按照“分线负责、分片包干”的要求,成立了14个抗旱保生产工作专班,各工作专班会同乡镇农技人员深入全区各乡镇场(街道),对农作物受旱情况开展全覆盖摸排,初步掌握全区农作物受高温晴热天气影响面积达10万余亩。
统筹联动,筑造抗旱“同心圆”
一是开展专题研判。根据各工作专班摸排反馈的情况,积极开展农情灾情调查分析,发布《病虫情报》3期,预警信息1.7万份,针对咸安区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和茶叶、火龙果、猕猴桃等经济作物,提出“以水调温、叶面喷施、防止早衰”的抗旱技术路线,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开展集中攻坚。组织农技专家、农业生产一线骨干及乡镇农技中心人员等成立抗旱保生产指导队14支150余人深入田间地头,指导镇村及群众合理调配使用沟渠、机井、坑塘、河道等一切水利设施和水利农具,及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缓冲高温影响。目前,已协助各乡镇组织人力1000多人次、投入抗旱设备1000台套积极开展抗旱保生产工作,累计灌溉农作物面积12.2万亩,尽最大努力减轻干旱带来的影响,确保实现全年粮食生产任务和群众增收目标。
储备能动,绷紧抗旱“应急弦”
一是发挥资金“张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导致的资金困境,全区共投入抗旱资金200多万元,用于抗旱泵站新建维修工程建设、抗旱机具维修和人工作业经费等,确保抗旱工作顺利开展。目前,已完成对乡镇泵站维修更新改造6处,在建泵站2处。
二是提升应急“内力”。一方面组织多支农机维修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机手调试、检修抗旱机械,确保机具运行状态良好,为抗旱保苗做好技术服务保障。另一方面鼓励农机经销商积极组织货源,做好抗旱所需农机具、配件等物资的供应工作,确保抗旱农机物资充足。
编辑:金娓
上一篇:
咸安区农业农村局:锦旗传谢意 建站解民忧
下一篇:
区农业农村局召开全区土肥工作暨 退化耕地治理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