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25专题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正文

红色故事激励奋进步伐(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5-06-23 10:57

大悟山下,暑气正浓。一位80岁老人来到湖北孝感市大悟县芳畈镇白果树湾村,在一间陈设简单的房间前站定。仔细端详后,老人说道:“这就是当年我父母住的屋子。”

老人名叫任全胜,是新四军第五师政治部主任任质斌的儿子。任全胜抚着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的砖墙,缓缓行走。80多年前,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进驻大悟山下白果树湾。在全民族奋起抗战的年代,大悟山的故事就此展开……

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走进当地的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任全胜对不少老照片如数家珍。

纪念馆收藏了一张小战士与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的合影。小战士叫盛国华,当时只有十一二岁。史沫特莱曾提出收养盛国华,想带他去读书,询问盛国华后,却得到了这样的答复——“所有的战士都必须留在前线。”盛国华说:“等打跑了敌人,我们胜利了,我再读书。”

遗憾的是,盛国华后来在战斗中牺牲了,没能等来安静读书的那一天。抗战期间,新四军第五师伤亡1.32万人,在大悟的山林间留下了英勇壮烈的故事。

在一张蒋家楼子会议旧址的照片前,任全胜停下脚步。1943年初,鄂豫边区党委扩大会议在大悟山蒋家楼子举行,参加会议战士的马匹沿着峡谷拴了足有两里路。当时下大雪,参加会议的战士们用柴草打地铺,靠在一起相互取暖。乡亲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纷纷腾房让铺、送衣送被。

为答谢大家,除夕,待乡亲们入睡后,新四军战士给每户送上一捆木柴,斜靠在门上,并用红纸包上一块银圆放在柴草上。大年初一,新四军战士挨家挨户拜年,乡亲们拿出鸡蛋、腊肉、糍粑,塞到战士们手中。

在大悟县的4年多时间里,新四军第五师的战士们白天闲暇时帮乡亲们干农活,晚上和乡亲们住在一起。“乡亲睡在里屋,把堂屋腾出来给战士们住。”任全胜说。

抗战期间,新四军第五师先后阻击了15万日军和8万多伪军的进攻,对日、伪军的主要战斗达1260多次,歼灭日、伪军4.3万余人。1945年8月15日,新四军第五师的战士们听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抗战胜利了!

“很可惜,五师的很多历史资料在战争年代遗失了。”大悟县档案馆副馆长何烨明说。为了更全面还原新四军第五师在大悟山的这段历史,这些年,工作人员四处奔走,征集资料。目前,大悟县档案馆已收藏相关文献资料、回忆录、历史图片、音像资料等2000余份。

大悟山的战斗故事,正慢慢被还原、更好被铭记。

讲解员眼中的传承

上午9点多,大悟县泉水实验学校的大课间铃声响起,学生们纷纷走出教室。很快,位于教学楼一楼的红色长廊便聚集了不少人,长廊两侧的展板上张贴着历史照片和英烈故事。六年级学生吴梓怡说:“不少抗战故事就发生在大悟,当我讲述英烈事迹时,并不觉得陌生。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吴梓怡在一篇作文里写道:“我以后想当一名讲解员,像‘薪火爷爷’那样,把红色故事传递下去。”

“薪火爷爷”名叫陈义万,曾任大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退休后一直在宣讲红色故事。整理笔记、撰写书籍、制作课件、拍摄纪录片,陈义万组织的红色教育宣讲等活动已逾百场,覆盖青少年3万多人次。陈义万说:“做好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把这件事做好。我要坚守初心,当好红色文化的宣传员。”

近年来,大悟县培养了600余名“红色小导游”,他们利用周末和假期,为研学者和游客提供志愿讲解服务1100余次;创排《大悟烽火》等剧目,通过送戏下乡、惠民演出,讲好红色故事;举办“大别山上红旗飘”主题活动,将鄂豫皖3省大别山区域10多个县市组织起来,进行红色故事宣讲、红色文旅推介……

“传承的前提是传播,如何让更多人了解、探究这段历史,至关重要。我们要发掘红色故事,做好沉浸式、互动式展陈建设,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采用不同的传播方式,让这些故事更好吸引观众。”大悟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付波说。

近年来,大悟县档案馆开设了名为“红秀大别山”的短视频账号,何烨明负责运营,发布红色影像资料。“有不少群众给我们留言,有的来了解史实,有的顺着我们的资料去寻亲,也有群众提供线索,希望我们去了解核实。能让更多人知道、熟悉这段历史,我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何烨明说。

从小学生到退休老人,从专业人员到普通群众,大悟山的红色故事一点一滴浸润人心。

致富路带来的变化

白果树湾村的老人说,抗战时期,从山里去山外,得走上一整天。在村民李玲的记忆里,30年前,这里的通村路是一条“搓板路”。

现在,从高铁站到白果树湾村,只要半个小时车程;从村外通往司令部旧址,是一条柏油路。依托白果树湾村的红色资源,李玲开了一家农家饭庄,每年能赚10万多元。说起现在的生活,李玲很满意:“大女儿在纪念馆当讲解员,最小的孩子在读大二。村里有茶厂、有电商、有旅游,日子越过越好。”

顺着这条通村公路,几分钟的车程,就能到达与白果树湾村相邻的大悟山村。下午两点半,大悟山村的一间家庭直播间里,村民何燕和丈夫正在打包农产品。

何燕是一名电商主播,2019年回村发展,如今组建了一支4人的直播团队。在这间不大的直播间里,货架、电脑、三脚架、灯光等设备一应俱全。何燕说:“村民把鸡蛋、蔬菜拿过来,附近的茶厂也会把茶叶拿来,我们负责帮大家卖出去。”

作为致富带头人,何燕曾被大悟县推荐到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用她的话说,“开了眼界,也学了本领”。回村后,她想办法降低物流成本、严控山货品质,生意越做越好。

顺着何燕手指的方向,大悟山上的茶园清晰可见。在大悟山村,家家户户有茶园。每年春茶采摘时,全村能产5万斤鲜叶。近年来,大悟县大力发展茶产业,推出了不少特色品牌,刘集镇“伴山金鼓·茶乡营地”、大悟茶产业科技示范园等建设热火朝天。

大悟山有了新变化,何燕也说起新计划:“接下来打算结合红色旅游发展民宿,但还要先研究政策、行情和选址,这里都是学问。”

1998年,任质斌去世。依照父亲遗愿,任全胜将他的骨灰撒在大悟山。任全胜说:“这里的变化太大了,如果父亲和战友们能看到,该多好。”何燕说:“大悟山见证着他们的英雄事迹,也见证着我们的奋斗故事,他们能‘看到’,我们也会做到。”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李纯斋烈士:牺牲在黎明之前的抗战英雄
下一篇: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红安热血铸丰碑

相关新闻

  • 大地赤子

    许爱琼(嘉鱼)2020年的6月,天空时有阳光,时有雨雾,云朵时凝聚在一块,时被风吹散到四处。2015年,他的田野集团驻点观音寺村...

  • 回了一趟天恩余

    阮家传(温泉)父母亲渐行渐远,我回家乡的频次也越来越少,我回了一趟天恩余。

  • 风荷举,藕带香

    胡喜荣(嘉鱼)夏日,我的小村,是荷的天下。把藕带挂在脖子上,或斜挎在肩膀上,边走边嚼,那甜津津的味道,和那股藕荷特有的...

  • 共同缔造入人心 齐心协力建家园

    听了葛开进老人一番介绍,乡亲们一致表示,要以此次共同缔造活动为契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谋划、齐动手,把村湾建设好...

  • 组图:村医邓佩勋 年无悔行医路

    目前,他在湖北理工学院医学专科学习,专科毕业后他还想继续深造,不断提升自己,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

  • 农业农村现代化阔步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坚持农业...

  • 刘入源代表—— 用心用力 帮扶乡亲(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本报记者庞革平张云河起个大早,全国人大代表刘入源直奔广西博白县江宁镇道根村。不履职尽责,咋能对得起乡亲?”去年6月,道...

  • 新华网评:小康“菜单”不简单

    “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不仅有黄花,还有宁夏肉牛、黑龙江蓝莓、河...

  • 将军探母

    “乡亲们,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封建衙门的腐败现象。朱晚照后来随母回家,一生耕耘田畴。

  • 咸宁市领导带队赴港澳开展联谊交流活动

    石玉华希望旅澳乡亲继续发扬爱国爱澳爱乡优良传统,促进咸澳深化交流合作、助推咸澳高质量发展,为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推进中...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