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位于崇阳县白霓镇谭家村的湖北黄精哥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胡盛指尖轻轻摩挲着一块刚烘干的黄精,观察其纹理色泽。
“你看这九蒸九晒后的黄精,切开是透亮的琥珀色,这才是品质的体现。”他眼睛闪着光,仿佛这块中药材就是他的“黄金”。
2017年的安徽药材市场,胡盛拿着家乡崇阳收购价仅5元/斤的鲜黄精,看着加工后售价超百元的成品,内心受到巨大冲击。彼时的他,刚将医药公司总部从武汉迁回崇阳,望着幕阜山区漫山遍野的野生黄精,一个念头逐渐清晰:“家乡的宝贝不能再贱卖了!”
1982年出生的胡盛,自小对中医药兴趣浓厚。武汉工程大学制药工程专业毕业后,他在久兴康、葵花药业等企业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生产销售经验。
2016年,胡盛创立的湖北君盛医药科技公司,本已在武汉站稳脚跟,但家乡的黄精销售状况让他决心返乡创业。
最初的试验田只有几亩,胡盛带着村民采挖野生黄精育苗,却遭遇成活率低的难题。“连续三个月蹲在基地,记录每株黄精的生长数据。”他卷起裤腿,任由蚊虫叮咬,只专心育苗。2018年,首批规模化种植的黄精迎来采收,看着金灿灿的根茎从土里翻出,胡盛笑得像个孩子。
“农业不加工,到头一场空。”2022年,胡盛站在谭家村闲置厂房前,立下转型誓言。投资500万元改造的5200平方米标准化加工厂里,清洗、烘干、切制、九蒸九晒等十几道工序有条不紊。最核心的蒸制车间,12台智能蒸箱正模拟古法“九蒸九晒”,蒸汽氤氲中,黄精的多糖成分慢慢转化。
在黄精馆旗舰店,顾客正品尝新推出的黄精土鸡汤。“我们开发了20多款产品,从黄精茶到九制黄精,再到药膳食材。”胡盛拿起一袋真空包装的黄精茶说,“去年签下400万元订单,今年上半年已销售200多万元。”
清晨六点,胡盛已带着技术团队出现在2480亩种植基地。“这片是仿野生种植区,黄精要长够三年以上才能采收。”他拨开枝叶,指着一株黄精苗说,“我们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保底价收购,让农户零风险种植。”
村民陈大姐正在为黄精拔草施肥,她家门口的三亩地去年增收2.1万元。“胡老板常来教技术,鲜货不愁卖。”像她这样的合作农户,在崇阳已有300多家。公司年发放用工工资300多万元,带动325户家庭增收。
2023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上,胡盛带着黄精系列产品亮相咸宁馆。“每天接待上千人,签了好几家经销商。”胡盛翻出手机里的展会照片,背景板上“崇阳黄精”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如今,崇阳黄精已成为湖北“十大楚药”,种植面积达6.2万亩,年产值超亿元。
“下一步要建黄精会客厅和药膳养生馆,打造全产业链。”胡盛望着远处的山峦,眼中充满憧憬。这位“黄精哥”用八年时间,让崇阳黄精从山间野草变成富民产业,更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乡村振兴蹚出一条“黄金”之路。
夕阳西下,加工车间的灯光次第亮起,一袋袋包装精美的黄精产品即将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胡盛站在厂区门口,身后是“黄精哥食品”的醒目招牌,眼前是蜿蜒向山外的公路。这曾被低价收购的中药材,在他手中真正实现了从5元到百元的价值飞跃,更照亮了一方百姓的致富梦想。
咸宁日报记者 朱亚平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90后创业者刘政:“麦穗”种子在家乡“生根发芽”
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如果在农村随处看到闲置荒芜的土地、抹牌赌博的村民,会怎么做?胡盛与记者讲起了投资中药材的缘由与动...
茶叶、油茶种植既不能占用基本农田,又不能毁坏林地,高山石漠化地区成本又太高),发展中药材不受基本农田和生态公益林等条...
中医药不仅能治百病,而且许多中药材具有药食同源的属性,可用于膳食,调养身体,治未病。建设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示范带,加...
11日,走进崇阳县铜钟乡清水村聚草康“七彩药王谷”基地,一垄垄长势喜人的中药材苗,吐着绿油油的芽苗。
药姑山管委会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中药材产业的服务和指导,不断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提升中药材栽培管理技术水平,全面推进...
在打造咸宁道地药材品牌方面,加强中药材品牌建设,结合我市种植品种和饮料产业发展,加强研发“药食同源”“中药饮品”等,...
总之,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正在成为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数智化是时代潮流,为中医药复兴带来了千载...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姜明助、特约记者刘健平报道:连日来,通城大坪乡来苏村菊花种植基地老板胡来龙心里乐开了花:烘...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程昌宗、通讯员周红松报道:11月3日,位于通城县马港镇金山村的裕丰生态农业种植合作社基地里, 5...
咸宁网讯(记者徐浪 通讯员吴鹏)9月20日,在五里镇尖山村,只见油茶产业基地的每一株油茶充满生机,而另一侧,是前不久刚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