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壁市余家桥乡黄盖湖畔,有一位退役军人杨昕。他创建湖北大丰收果业发展有限公司,扎根乡村17年,以科技赋能果业循环经济,将疏果“废料”转化为金梅“琼浆”,用科技成果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果业答卷”。
在传统的杨梅种植过程中,果农们为了获得品质更优的鲜果,通常会在果实转色期,也就是果实呈金黄色的时候进行疏果。这些疏下来的杨梅果虽然健康、新鲜,却往往被丢弃,成为了“废料”。然而,杨昕却从这些被丢弃的金色杨梅果中发现了它们的价值——它们富含黄酮,果酸丰富,是制作果酒的绝佳原料。于是,他通过与省农科院合作,创新性地开发出了金梅酒,将未完全成熟的金色杨梅变废为宝,实现了从疏果到金梅酒的创新突围。
杨昕表示:“我们把这东西变废为宝,做成了金梅酒,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在整个行业里,这是第一款被称为金梅酒的杨梅果酒,这款酒的企业标准也是我们公司制定的。”
针对农户种植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难题,杨昕推出了“托管式联农”机制。通过合作社提供土地入股、自主种植+技术托管、全流程托管三种合作模式,形成了“种植有指导、管理有保障、销售有渠道”的闭环,有效解决了杨梅种植周期长、管理难度大的问题。
杨昕说,一些农户家里种了上千株杨梅树,但后期管理困难,主要是缺人手、技术和资金。今年公司推出托管方式,成立合作社。农户可以选择把土地入股,不参与种植和经营,只拿分红;也可以自己种植管理,管理不过来时由合作社托管。这样,用工、技术和收入都有了保障。
作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大丰收果业与省农科院合作建立了专家工作站,取得了十几项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公司构建起了“种植+加工+研发”的全链条,拥有自有果园2300余亩,合作联营基地5000多亩,带动周边三个乡镇 3125 户农户每年增收300万元。
此外,公司还建成了3万多平方米的水果深加工厂及技术研发中心,开发出了杨梅白兰地、酵素等产品。
从疏果“废料”到金梅琼浆,从种植难题到托管破局,杨昕在黄盖湖畔描绘出了“变废为宝+联农增收”的果业新图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点金手”。
咸宁日报记者 黄柱 通讯员 李攀龙余琎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湖北省绘客艺术工作室创始人李志敏:逐梦彩绘,让乡愁开出艺术花
下一篇:
赤壁“鱼管家”胡静 智慧养殖让锦鲤“游进”国际市场
据了解,该基地由当地回乡创业村民黄元德等投资兴建,主要发展苗木种植、生态养鸡、养鱼等特色种养殖产业,目前已投资近200万...
此次活动除了为农户送来10吨有机肥外,还就播种管理、种肥搭配比例、病虫害防治等向农户们作了介绍,后期将持续开展技术下乡...
近日,在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阳春园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数位工人忙着制作麻饼馅料,芳香四溢。2014年,在省纪委扶贫工作队和...
近期,嘉鱼县官桥镇廖家桥村的“金融村官”杨涛不停地在村里奔波,忙碌着走访农户、开展整村授信,为农户发放秋冬农业生产贷...
只要我们各自都努把力,终有一天我们国家的油料产品也可以像水稻一样让人安心。
近日,通城县麦市镇井堂村委会会议室里,村两委干部、村民组长、村民代表们齐聚一堂、座无虚席,一场整村授信启动仪式正在举行...
咸宁网讯记者丁伟报道:1月13日,在崇阳县青山镇吴城村隽青农场萝卜地里,十来个农户正在田里拔萝卜,一个个白白胖胖的萝卜整...
为了保障农户需求,截至目前,通山县已组织调运回种子200吨,农资准备充足,能够满足本地春耕春播的需要。
”省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局长张清林称,义星村的“三块田”改革,是农民自发的、自下而上的改革,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制,确保...
张彪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大大小小的蔬菜大棚共有100个,全部承包给了农户种植,农户按收成获得收入,激发了农户种植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