踊跃参与猜灯谜庆元宵佳节
猜灯谜现场
2月28日,经过春雨洗礼,天空分外湛蓝,温暖的阳光伴着徐徐春风散播在崇阳县大集广场上。今天的大集广场显得格外热闹,人头攒动,摩肩擦踵。由中共崇阳县委宣传部主办,崇阳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崇阳县新闻宣传中心承办,咸宁市图书馆支持的崇阳县2018年元宵节猜灯谜活动正火爆进行。
猜灯谜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娱乐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兴盛于南宋时期。它运用艺术的手法和汉字的规律,着眼于字义、词义变化,常用一个此举、一首诗来制成谜语,既增添了节日气氛,又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下午2点整,活动正式开始。活动现场,一条条五颜六色的谜语在微风中摇曳,如同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儿,将春天的大集广场妆点得格外美丽。越来越多的群众来到了活动现场,将活动现场围得水泄不通。“昔日桃园结义,谁料音书已断(打一节气)”“红旗一举号声响(打一字)”“水管结冰用火攻(打一成语)”“洞中欲问年几何(打一邮票相关名词)”“空对空导弹(打一成语)”“玉步(打一电视剧名)”“古井也会泛细波(打一小说名)”“残红绕门掩疏篱(打一字)”……人们在一条条谜语前驻足沉思,为了解答谜语,各路高手可谓是大显神通,绞尽脑汁。有的更是发挥团队作战优势,一家子齐上阵。不一会功夫,一条条谜语就被解答出来,每解出一条谜语,人群中总会爆发出一阵阵赞叹和惊呼,如同中了大奖一般高兴。猜中谜语的人们越战越勇,一鼓作气的思考着下一个谜面,没有猜中的人们也没有气馁,再接再励的努力思考着。
“‘乖’打一成语。”当众人在这条仅有一个字的谜语前百思不得其解时,一位叫刘博文的少年一把抓过谜面,兴奋地对工作人员说:“我知道答案!是‘乘人不备’!”“回答完全正确!”工作人员高兴地宣布,人群里顿时爆发了一顿惊叹声,这位正在读高二的小伙子,年仅16岁却实力非凡,不一会功夫就一鼓作气的又猜中了2条谜语,引得围观的人群连声赞叹。他对记者说,平时他就非常喜欢挑战各种新鲜事物,今天能在家门口参加元宵灯谜会,感觉十分新鲜也正好能挑战一下自己,既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生活,又增长了知识。5岁的小朋友芊芊也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来到了活动现场。“身体白又胖,常在泥中藏,浑身是蜂窝,生熟都能尝”只见她一字一句,十分认真的读着谜面,一旁的父母也在不停的跟小芊芊解释着谜面上的意思,并鼓励她去思考,不一会,她激动地喊道:“妈妈!妈妈!我知道答案了!我知道答案了!是‘藕’!”当工作人员宣布回答正确后,芊芊高兴得跳了起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会场外,猜对谜题的人们排起了长龙,手拿谜面进行抽奖。本次活动共提供了笔记本、笔、图书、文具盒、雨伞五大类共计1000多份奖品。奖品全部由咸宁市图书馆赞助提供。在抽奖处,记者再次遇到了芊芊一家人,芊芊幸运的抽中了一个漂亮的文具盒。芊芊妈妈告诉记者,这次的活动举办得非常有意义,既增添了节日的气氛,又学到了不少知识,特别是对小朋友们更是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求知和学习欲望,希望以后能经常开展此类活动。
记者了解到,此次灯谜的谜面由县文联、县图书馆从书籍、民间搜集一半,请专人制作一半,内容生动有趣,涵盖了成语、字谜、电影、生活常识、人物历史等各个方面,益智宜乐,妙趣横生,深受群众好评。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县文联副主席王洪介绍,本次活动主要是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立文化自信,争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提高市民素质,倡导文明新风,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更好地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此次活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踊跃参与和广泛好评,活动规模和参与人数都是历年之最,活动现场,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文/实习生 张敬 邹兰 图/特约记者 霍世祥)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下一篇:
猜灯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