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草龙闹元宵,是咸安区浮山办事处大畈村6组(陈天河湾)村民一年一度的节日盛会,至今已流传270年。
去年6月,天河金丝龙成为咸宁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悉,该项目后续还将申报省级“非遗”。
祭祀祖神、扎制草龙……3月2日元宵节,当天下午,在第八代传承人陈贻仲的主持、指导下,经过老、中、青三代人三个多小时的精心编制,160斤稻草化身7节共13米长的草龙。随后,79岁高龄的陈贻仲手持毛笔,在龙眼处轻轻一点,整条草龙顿时栩栩如生。
扎好的草龙被安放在陈氏宗族祠堂,静待元宵夜的到来。
傍晚,天空飘起细雨,带来丝丝凉意。家家户户吃过晚饭,便开始在家摆放祭品:水果、茶、酒一应俱全,整齐摆放,准备迎接金丝草龙进屋,能给全家带来好运。
晚上7点,陈贻仲点燃香烛,面对祖先灵位,念叨一些吉利和祝福的话语后,将酒洒在地上。
祭拜仪式后,舞龙仪式正式开始。热闹的锣鼓声中,7名舞龙队员各持一个把,每个把的上方点上三支红蜡烛,金丝龙沿着宗堂转3圈后走出宗堂,自东而上,开始给村里的各家各户送去吉祥和祝福。
今年54岁的杨想萍像往年一样,热情迎接舞龙队的到来。杨想萍嫁到村里已经31年,在她的印象中,丈夫陈大炎在他们结婚后的第一年曾经举过龙头。时光荏苒,今年儿子陈煌已经30岁,在舞龙队负责敲锣。
按照惯例,舞龙进行到一半时,舞龙队都会来到村后的大草坪。这里有一棵410多年树龄的枫香古树。在村民看来,这株古树就是他们的保护神,它粗壮的枝头就似张开的手臂,拥抱着整个村湾,守护着全村人的安宁。
队员们围着枫香树转圈。远远望去,好似金丝龙在半空中腾云驾雾,摇头摆尾。绕树3圈后,队员们再次来到陈氏宗堂,金丝龙与祖神辞程后,来到稻场,经过3圈绕行,最后来到已定好的贵神吉利方向和地方。
陈贻仲把龙尾放到龙头嘴里,队员们齐力将龙脚卸下,也放入火堆。金丝龙被点燃,顿时火苗窜起,“升龙”仪式随之开始。伴随着火光,陈贻仲念起祝福语:“四季平安,吉祥如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光宗耀祖,万代传承。”
整套仪式接近尾声。村民们围着火堆烤火、祈福,期盼今年风调雨顺,日子红红火火。
(文/记者 王奇峰 图/记者 张仰强 通讯员 刘洁)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