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治庸”风暴
崇阳县金塘镇与江西交界,境内以山林为主。过去因为“山高皇帝远”,干部下乡难、不愿下乡问题突出,群众有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群众意见很大。
自从9月山里刮起了“治庸风”,农民镇桂林说“这山里的‘水货’干部一扫空。”这也是镇里农民共同的心声。
昔日难下村 如今多朋友
——搭平台,逼干部想干事
12月7日,崇阳县金塘镇正源村农民镇桂林、徐光辉热情挽留来村走访的镇干部范育光喝点自酿米酒,以表谢意。
一个月前,镇桂林和徐光辉还就宅基地问题闹出严重矛盾,双方甚至扬言要“锄头对挖解决问题!” 范育光四上双方家门协调,镇桂林与徐光辉不仅握手言和,还都和老范成为了朋友。
“干部们做事就是水平高。讲理、讲公正。” 镇桂林说,这次要不是老范来协调,双方一定会持械相见。
徐光辉介绍,过去,镇里的干部可不热衷下村办公,而是习惯“电话办公”。更不说走20多公里山路到正源村这样的偏远山村解难。干部下村少,这也导致镇里矛盾多发,一年群体性摩擦就有十多起,大小摩擦一百余起。
范育光在镇里工作了29年,他说,自从农业特产税取消,干部和群众联系次数减少了,但难下村有缘由:一是村落分散,山路不便,客车未通,行不方便;二是下村没处吃饭,没处住宿,吃住不便;三是下村没有明确的目标,无明确考核,下村没热情。“曾有位同事,骑摩托前往村里办事被摔出脑震荡,治疗费花费了5万元,至今都没痊愈。”
三个月前,镇里借鉴武汉的治庸模式,在山里刮起了一场治庸风暴。该镇制定了详细工作目标将20名机关干部每星期一轮流送到村。
行不便,则由镇里唯一一辆工作用车接送;吃不便,则由镇里给予每餐10元补贴;住不便,则在村级阵地安置了一张一米宽的床,一张书桌,一把手电,一个热水壶。目标不明确,镇里则制定了“8个1”工作目标。
干部下去了,群众的矛盾事变少了。“压力小多了。”县信访局局长殷清河介绍道,金塘镇今年基本没上访,群众的矛盾都化解在村里了。
学会亲民三招 围炉夜话民情
——汲民智,促干部能干事
28岁的镇干部王超在东岳村陪群众坐火炉拉家常,坐出了40多万元,成为镇里的佳话。
东岳村要修一条5公里长的通村公路,需110万元,县里筹集了50万,村民自筹了20万元,还有40万元的缺口。
“我们工作要群众考评打分,分数跟年底津贴、政治待遇挂钩。” 分管交通项目的王超说当时他急得跳脚,但村民们“不买账”。
一天晚上,王超敲开了老党员范玉书家的门。火炉边范玉书语重心长地说,“小王,你要学会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并教导他贴近群众三招:递过一支烟,跟群众问声安;勤记一支笔,把问题放心间;承诺一句话,限期解难题。
王超按此三招执行后,发现群众热情许多。又一天晚上,王超约了几个村里能人火炉夜话资金难。村民廖树平支招向外地经商的能人们寻求帮助,并成功从温泉获得4万元资金。随后王超又在乡亲的带领下跑广州,上深圳筹集了36万元资金。
这段经历让王超收获很多。他在驻村民情日记写道:一座炉火拉近了我和群众的距离,贴近了群众的心。一件实事让我赢得了群众的信赖,获得了群众的支持。
干部多关注百姓,百姓也会关注你,干部多支持百姓,百姓也会支持你。我们脱产干部驻村治事,就是要做到感情上亲近老百姓,思想上想到老百姓的冷暖安危,行动上帮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
治庸风暴正当时 周四村务受欢迎
——建机制,确保治庸长效
8日,是金塘镇“星期四村务”办公日。镇党委书记、镇长按照惯例,分金塘、大源两个片赴各村,检查民情日记、入户档案,并现场化解积累难题。
石店村村民陈新军看到镇党委书记李晚清来村办公,隔老远就打招呼。“李书记,你上周四安排的育林项目补贴已经落实到位了,感谢你们啊。”
陈新军是村里的造林大户,现种植了300亩山林,上周“星期四村务日”,他向李晚清反映补贴难落实问题。李晚清现场答复并跟进落实。
李晚清介绍, 掀起“治庸风暴”,是为了让干部深入群众间,密切党群关系,锻炼干部能力、作风,造福于民。
镇里成立了领导小组,下发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要求脱产干部当好农村实情调查员、党委政府政策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为民谋利益办事员、民主政治建设监督员、村级组织建设指挥员、计划生育工作督导员、封山育林工作护林员这“八大员”,做到“八个一”:每周集中化解一次矛盾;每周召开一次村干部会议,部署本周工作;入户走访一批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每年联系一批重点大户或困难户;每月进行一次计生情况摸底督查;每周组织一次护林巡查;为村里办好一件以上实事;记好一本民情日记,把驻村工作情况通过民情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每周一,镇干部召开碰头会,集中处理突出难题,部署本周驻村工作任务。每周四,镇党组成员分赴各村开展“星期四村务”,进行督办。每个月初,召开镇村干部会议,收集矛盾难题,督办落实遗留问题,部署本月驻村工作。每年底,村两委成员、镇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党员对驻村干部无记名投票,并于年终津贴、政治评优挂钩。“评分优秀的干部可拿到5000元津贴,不合格的干部则一毛钱也没有。”
“有干部的关心、帮助,我们办事方便多了,惠民政策信息得实惠多了。”陈新军笑称,镇党委书记如果不下乡,群众就比见国家领导人都难,国家领导人毕竟还能在电视里看到,而党委书记电视里还不定有,现在镇领导天天往我们家里跑,日子是会越过越好了啊!
( 甘青 通讯员 黄振)
编辑:zhusijia
上一篇:
崇阳“治庸问责”剑指突出问题
下一篇:
[治庸问责进行时]市司法局开展警示教育
相关新闻
-
咸宁市供电公司连夜施工为水库泄洪提供电力保障
咸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秉政)7月11日晚,市供电公司配电抢修人员连夜施工,22时成功接通电源,给温泉肖桥村11组塘尾钱水库...
-
"旅游一卡通"再掀惠民潮 600市民办卡游景区
-
二论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
-
各部门迎战旅游节扫描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