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1专题 >> 咸宁市治庸问责专题 >> 正文

一谈治庸问责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1-09-14 08:09:00

治庸提能

  

  何谓“庸”?词典解释:平常,不高明的;没有志气,没有作为。组词有:平庸、庸俗、庸人;昏庸、庸暗、庸庸碌碌等。

  “庸”表现在干部思想作风上,主要有:精神之庸,理想信念动摇,精神意志消退,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能力之庸,不爱学习,不动脑筋,业务不精,缺乏创新精神,总搞老一套;责任之庸,一事当前,不负责,不尽责、不担当,回避困难、贪功诿过。

  近些年来,我市通过持续开展行风评议、百名科长群众评等活动,应该说,全市机关干部的精神风貌大为改观,工作能力明显提高。我市能以较短的筹备时间,举办高规格的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就是一个证明。但是,“庸”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少数干部身上,如果翻阅一下本报的“新闻热线”和“网情聚焦”栏目,浏览一下咸宁新闻网论坛,就会发现,有关“干部作风”的投诉还真不少。我们必须结合实际,对症下药,来一次彻底的治庸提能。

  如何治庸提能?笔者以为,首先要动真格、下真神。前几年,我市深化干部制度改革,通过民主测评和诫免制度,先后对多名不称职县级干部进行免职、降职处理,对全市干部产生了有益的警示作用,这就是动真格的表现。凡事怕认真,治庸必须问责,问责必须严厉,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局面。

  其次,要切实建立常抓常治的长效机制。武汉的治庸之举,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包括制度机制的构建,特别是通过改进用人机制,进一步强化“能力席位”意识和积极作为意识,坚决打破论资排辈,重用一批有激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形成“庸者下、能者上”的用人导向,努力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再次,要大兴学习之风。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干部能力平庸,根本问题在于不学无术,如搞经济的不懂经济,管司法的不谙法律,当父母官的不懂群众工作,因而尸位素餐。可见,必须继续开展“打造学习型机关”等活动,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养。

  同时,要充分发挥群众参与治庸的作用。近些年来,之所以行风评议能取得实效,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让群众参与监督,参与考核。我们永远要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古语道,从政者“任重职大,非庸材所能堪。”我们办非常之事,需要非常之能力,建设鄂南经济强市,当然需要一支能力超群的干部队伍。因此,每一名在职干部都要好好自省,都要有强烈的危机感。(晋言)

编辑:liuhuafang

上一篇: 二谈治庸问责
下一篇: 咸宁市国税局“治庸问责”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