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美好的新家园
一片片沙压的农田播插了秧苗,一幢幢坍塌的房屋旁立起了新基,一座座水毁的桥梁正在修建……7月14日,记者在通城县五里镇看到一派火热的灾后重建景象。
倒房抢建保安居
“多亏了干部们的帮助,让我一家四口有新房住。”14日,五里牌社区3组低保户村民杨玉珍紧握着社区书记吴大明的手激动地说。
6月10日特大暴雨侵袭,杨玉珍一家四口挤住的几间土木结构瓦房一夜之间变成了废墟。
正当杨玉珍一筹莫展时,镇干部和社区干部组织劳力30多人帮助清理被冲垮的房子。同时,镇村干部还积极联系民政部门,为他争取一万元的救助资金,镇水管站也送来2000元的救助款。很快,杨玉珍家的新房动工了,新房为砖混结构,面积83平方米。
据了解,该镇倒房户780户,其中房屋全毁需重建的有165户。镇党委、政府经实地察看,一方面争取资金帮助73户村民建新房,另一方面征地7亩,采取“房主出资、政府补贴、部门帮扶、社会捐赠”的办法,集中建立安置小区,现有43户倒房户和危房户报名购买。
农田抢播保生产
湾头村农田地势低,在“6·10特大洪水”的袭击下,300多亩农田全被冲刷,一根秧苗都不剩。
“第一轮大暴雨将我家稻田全部冲了,在重新播种的时候,幸亏干部教我撒播,才在18日的第二轮暴雨中没受大的损失。”2组村民毛继良告诉记者。如今,他家的10亩晚稻长势良好。
据村干部介绍,灾情发生后,镇里立即组织农技人员来到湾头,对水打沙压稻田进行技术指导,村民毛继良就是因听取了技术人员的建议,才避免了第二轮灾害损失。
据悉,五里镇80%农田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受损面积13160亩,其中水打沙压造成绝收面积3393亩。经过一个多月的生产自救后,各村已抢插抢播中稻、晚稻2380亩,70%的水毁农田已恢复生产。
桥梁抢修保出行
挖机、装载机不停地轰鸣,大卡车、农用车来回奔走,干部群众忙着挖土方、填石方、装沙包……这是记者在该镇磨桥大桥看到的繁忙施工场面。
磨桥大桥长199米,是磨桥、汉上、陈谷3个村7050人的主要交通通道。6月10日的特大暴雨,造成该桥桥墩下沉、桥梁断裂,桥岸堤上的4户农户楼房也全部倒塌,连桥带房直接经济损失430余万元。
该镇党委、政府迅速封桥,派干部轮流值班,目前没有造成一人伤亡。6月22日,县委、县政府组织发动社会各界人士,为磨桥大桥重建捐得善款134万余元。同时,咸宁学院、市交通局、公路局拿出数十万救灾款,用于桥梁重建。
记者了解到,磨桥大桥拆除工程已于6月底启动,8月上旬新桥将开工建设,明年上半年可望建成通车。
“6·10”特大洪灾中,五里镇共有110座桥涵受损。如今,60多座5米以下的桥涵已全部修通,30多座小桥正在抢修,其它中小型桥梁正在通过交通公路部门申报立项,可望在近期开工。
水库抢护保平安
五里镇治全水库是一座小(二)型水库。6月10日遭强降雨突袭,水库漫堤超过0.5米,导致梯形大坝的外坡被严重冲刷。一旦垮坝,20多万立方水倾泻出来,居住在水库下游治全、湾头两个村的300多户人家,1000多人口要遭灭顶之灾,同时危及连远离水库的程凤、磨桥、五里的几个村。
险情即命令。镇村干部立即转移1000多名村民,在县水利部门支持下,紧急调集14辆机械车辆,进行自救作业。经过三天三夜的鏖战,水库坝体基本修复,水位下降至距坝顶2.7米处,大坝终于脱险。此后一个多月时间,镇、村组织劳力修复坝脚裂痕,清理溢洪道淤泥。
14日,记者在治全水库看到,该水库主坝道已全部恢复,溢洪道正有序地排水。
据悉,“6·10”特大洪灾中,五里镇境内有6座水库不同程度受损,眼下3座正在修护,其余3座已申报水利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进行整修。
编辑:hongwei
上一篇:
来自通城灾后重建一线的报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