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1专题 >> 咸宁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走笔 >> 正文

咸宁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走笔③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1-09-17 09:09:00

  社区建设管理与规范服务,既是统筹发展中的“硬件”,也是“虚功”。
  硬件抓优了,变成硬实力,虚功做实了,形成软实力。
  因此,硬件须硬抓,虚功要实做。
  8月底,我市首个社区服务信息网——温泉办事处花坛社区服务信息网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市社区建设管理与规范服务试点迈出了重要一步。
  该社区服务信息网设立了民政低保、劳动就业、党建党风、文明创建、社区服务、卫生医疗等10个栏目,在全市社区打造一个便民、利民的社区信息综合网络平台。
  近两年,我市高规格、高标准加强社区硬件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作用,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让社区成为居民的温馨家园,社区建设成为全省的样板工程。去年11月,全省街道社区党的建设暨创先争优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
  去年5月,通过调动和吸纳社会各方资源,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投资、驻地单位共建的多元化社区建设投资机制,全市整合资金3000多万元,同时启动市区16个社区办公阵地建设和配套建设。
  我市实施社区建设中期目标:用三年时间,让全市96个社区建成文明社区。
  本着“有利于服务群众、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原则,我市按照老城区300至500平方米建筑面积,新城区800至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标准,采取国有资产划拨、收储土地划拨、共建单位支持、棚户区改造等多种方式,拿出城市发展热点地区、临街一线和人流集中的黄金地段用于市区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设。
  一幢幢新颖别致的社区办公楼拔地而起,花草绿树环绕,环境优雅悦目;宽敞洁净的服务大厅,电子显示屏上滚动着各类信息。“人口计生”、“民政低保”、“劳动保障”、“综合治理”等服务窗口,一站式服务方便快捷;文化活动室、爱心超市、说事室笑声荡漾。
  社区阵地建好了,功能怎样发挥?着力点是提升社区管理服务能力。
  理清机制、壮大队伍是首要任务,我市建立健全了社区党组织工作制度、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工作制度、楼栋门院管理制度等25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党建联席会为议事层,居民委员会为执行层的工作机制,并先后选派52名机关干部到社区任职,公开招聘673名社工人员进入社区工作。新的机制和充满活力的队伍使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内涵不断延伸。   

  巩固基础、完善设施是重要抓手,目前,花坛社区12条小街小巷房屋立面整治规划效果图已经做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需安装的64个摄像头布点工作完成,笔架山街、政通东路、政通西路下水道、人行道维修工作全面完工,夹皮沟下水道、人行道维修工作扎实推进,社区服务的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优化。
  今年,我市将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启动城乡社区一体化建设与规范服务试点工作,着手社区建设提档升级、“村居合一”、“村改居”等工作。
  按管辖区域与户数适当、界限明确、区域相对集中,资源配置相对合理,功能相对齐全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试点社区布局。充分征求各社区居民意见,我市拟将白茶社区重新命名为滨河社区,将泉塘社区重新命名为学府社区,将原双鹤社区重新命名为十六潭社区,黄畈村命名为黄畈社区。双鹤桥社区及黄畈村已完成“村居合一”初步实施方案,召开了村民大会,村民同意“村转居”决定。浮山办事处新成立的余佐社区,目前规划、征地等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工程招投标工作已经落实,预计年底余佐社区服务中心可以完工。
  我市按照目标具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项目化、制度长效化、配套科学化、政策倾斜化的“六化”要求,以社区为重要载体,整合人社、卫生、教育、文化等多部门资源,启动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目前,浮山办事处试点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咸宁市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课题被人社部等国家部委列为重点调研课题。
  不久的将来,全市96个社区的居民都将拥有共同的温馨家园。
  统筹城乡发展,最重要的是“硬件”,最难做的是“虚功”。“虚功”决定发展质量,“虚功”决定幸福指数。

     (咸宁日报记者 刘文景 朱哲 通讯员 王贤柱)

编辑:liuhuafang

上一篇: 咸宁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走笔④
下一篇: 咸宁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走笔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