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1专题 >> 咸宁积极谋划“十二五”开局之年 >> 最新报道 >> 正文

访通山县委书记曾国平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1-01-14 09:01:00

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新通山  

  10日,就如何贯彻落实市委三届十次全会精神,谋划通山“十二五”规划,通山县委书记曾国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十二五”期间,通山将紧紧围绕建设大基地、大园区、大能源、大旅游、大交通、大城建的总体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抓手,着力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新通山。
  曾国平说,“十一五”期间,通山主要取得了5个方面的成就。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5.9亿元。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8.46亿元,是“十五”末期的7.5倍。财政总收入10.23亿元,年均增长2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9.66亿元,年均增长25%。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工业以“一区两园”为载体,着力打造大理石、石英石加工等“五个十亿元”产业群。农业以万头奶牛现代牧场、万亩香榧等特色板块基地为重点,以大路土巴爷、黄沙苦荞酒等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基础设施大幅改善。5年来,杭瑞、大广、咸通三条高速相继开工或通车;累计改造县乡道239公里,新修通村公路206公里。与此同时,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87元,年均分别增长15.7%和10.7%。
  展望未来,曾国平兴致勃勃地表示:“十二五”将是通山跨越发展、实现脱贫奔小康目标的关键阶段。通山将以建设生态旅游区、绿色能源产业区、低碳经济开发区、新型城镇区和重点保护区为战略重点,实现跨越发展。 

  生态旅游区:围绕“争创中国旅游强县”的目标,以“一线两圈”为重点,大力加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系统工程建设。同时,以九宫山为龙头,加快旅游资源整合,着力打造“六山连通”、富水湖“四面连环”的无障碍精品旅游区。
  绿色能源产业区:抓住“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机遇,加快全县新能源产业发展。积极服务核电项目建设,争取一期工程核电机组早日建成发电;加快以厦铺河流域为重点的小水电开发;推进九宫山风电二期工程建设;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等清洁能源。
  低碳经济开发区:将新建一个以科奥公司项目为核心、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占地8.6平方公里的低碳经济产业园,预计到2015年园区总投资达40亿元,企业达20—30家,实现年产值20亿元。
  新型城镇区:围绕建设咸宁次中心城市的目标,加快通羊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中心镇和特色镇,选择3到5个重点中心镇实施扩权强镇,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若干中心镇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布局。力争到“十二五”末,城区人口达到20万。
  重点保护区:依托国家和省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继续加大对国家级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和省级太平山、太阳山自然保护区等的保护力度,限制损害区域生态功能的产业扩张,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
  曾国平告诉记者,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建设工业主导型县域经济为目标,以四石资源为依托,以五个十亿元产业集群为核心,发展壮大核电、风电、水电、蓄能电等特色工业,提高工业整体发展水平。
  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契机,优化城镇结构,强化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形象,争取到2015年,实现创建“省级山水园林城市”目标,成为咸宁次中心城市。
  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坚持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导向,以做强做大旅游业为切入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特色优势突出、服务功能强、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继续调整农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生态农业转变,努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记者 孔祥轶 特约记者 张坤锋)

编辑:liuhuafang

上一篇: 二论贯彻落实市委三届十次全会精神
下一篇: 一论贯彻落实市委三届十次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