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1专题 >> 全市拉练检查专题 >> 正文

[全市拉练检查]通城克难奋进保增长 真抓实干促跨越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1-12-22 07:12:00

  【核心阅读】

  今年,通城县上下同心同德,克难奋进,统筹兼顾,经受住了一系列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全县经济稳步发展,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安定,全面完成了各项发展目标,实现了大灾之年快发展,取得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亿元,增长1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亿元,增长3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1亿元,增长25.7%;规模工业增加值26亿元,增长25%。

  2012年,通城县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壮实力、增后劲、惠民生为重点,大力实施兴工强县、兴农富民、兴商活市、兴才聚力战略,锐意改革创新,积极扩大开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繁荣社会事业,维护和谐稳定。

  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节能减排等指标控制在省市要求的标准以内。

  具体作法是:坚持兴工强县不动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兴农富民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坚持兴商活市不动摇,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坚持城乡统筹不动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改善民生不动摇,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坚持维护稳定不动摇,大力构建和谐通城。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坚持以工业为先导,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市场主体,盘大发展载体,保持了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一是培育市场主体,做大经济总量。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三瀛兴电子、明仁研磨等企业落地建设,杭瑞陶瓷、华兴水泥等一批新兴企业顺利投产,通特、丽尔家、丽星源等一批中小企业茁壮成长。今年,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达到95家。预计全年可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79亿元、销售收入62亿元、利税6.9亿元,分别增长57%、65%、70%;外贸出口完成2194万美元,增长18%。二是实施倍增规划,做强支柱产业。集中政策、资金和项目,全力支持玉立、平安、福人、瀛通等四大企业做大做强。投资5000万元的玉立四号生产线、投资3000万元的平安三期工程建成投产,企业产能、税收大幅增加;瀛通电子完成股份制改造,上市前期工作有序展开;福人药业加快新产品研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涂附磨具、中药制药、云母制品、电子信息四大产业发展强劲,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今年,预计四大产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规模工业的61%、62%、74%。三是建设“一区多园”,优化发展载体。投资3.5亿元,启动了开发区二期路网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推进黄袍山油茶产业园、陶瓷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开发区建成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到68家。石南、马港、麦市等乡镇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以开发区为主体、乡镇产业园为辅助的“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城乡统筹取得新成效

  坚持以城乡统筹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线,着力发展特色农业,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农民收入,较好地克服了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实现了农业农村平稳较快发展。一是主要农产品实现“五连增”。 2011年,全县完成高产农田建设2万亩,改造低丘岗地2万亩,完成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5个。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达到53万亩,油料种植面积6.2万亩,特产种植面积20万亩,水产养殖面积5.2万亩,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大灾之年实现“五连增”,全年可实现农业总产值24亿元。二是特色板块初具规模。大力培育黄袍山油茶、牌合养猪合作社、新三汇等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生猪、油茶、药材、茶叶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建成优质稻、蔬菜基地30万亩,油茶、药材等林特基地8万亩。新增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1个、“150模式”生猪养殖户83户,全年出栏生猪90万头。新建、改造茶园1.2万亩,茶叶产业被列入全省优势农产品板块。三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县“三农”投入超过1600万元,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增加到6个,扶贫开发纳入幕阜山区库区综合开发规划,村级“三资管理”被确定为全省农村集体产权交易试点县。一批安全饮水、村级阵地改造、农村新能源项目顺利实施,村级公路村村通达,农村客运村村覆盖。

  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突破口,把争项目、争政策、争资金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并完善项目建设责任机制,7大指挥部33项重点工程各由一名副县级领导带队。全年累计投入项目建设资金2.9亿元,一批重点项目先后建成或开工。交通方面:杭瑞高速通城段建成通车,通界高速正式开工,通嘉高速成功立项,常岳九铁路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城建方面:新建了通城大道,升级改造隽水大道,启动了城东新区、中心客运站和“两河四岸”治理,城区供水复线、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成并投入使用。集镇建设方面:石南、塘湖、麦市等先后完成集中供水、集中垃圾处理、路灯等基础设施的新建和改造。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基层组织建进一步到加强,“三万”活动有声有色,县乡村三级换届圆满完成。社会保障、救助体系逐步健全。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人口计生、教育科技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县;学前教育经验在全省推广;获得全省“拍打舞”艺术之乡称号。社会保持安全稳定,全县连续七年无重大安全事故。

  灾后重建取得阶段性成果

  面对200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决策,围绕当年受灾当年恢复、当年恢复当年发展的目标,迅速开展灾后重建。成立了农业、工商业、基础设施和倒损民房等4个重建指挥部,制定了“一次规划,多年实施”的重建方案,大型项目县级负责、中型项目乡镇负责、小型项目村组负责。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直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争取金融机构救灾贷款2亿多元,帮助工商企业当月恢复生产;投资1.8亿余元,抢种补种受损农作物14万多亩,修复水毁农田2万亩、渠道200余公里、河堤150余公里,确保了全县粮食连续5年增产;投资2.2亿余元,抢通损毁的国道、省道、县乡村公路400余公里,水、电、路、通讯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畅通;1907户因灾倒房户9月底全部建成新居,2181户房屋受损户完成整修,取得了灾后重建的阶段性胜利。

  亮点推介

  湖北杭瑞陶瓷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杭瑞陶瓷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通城县陶瓷产业园(大坪乡沙口村),毗邻杭瑞高速公路及正在修建的通界高速公路,距县城6公里。该项目由佛山市谊生陶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名旗先生投资创办,计划总投资3亿元、占地500亩,其中一期投资1.2亿元、占地200亩,主要生产各种高、中、低档仿古瓷砖等产品。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1个3万平方米的钢结构车间、1座5000 平方米的钢结构全封闭的原料仓库和1座3000 平方米的钢结构全封闭煤场。第一个车间已于今年11月试产。

  该公司采用目前陶瓷行业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流程经过严格的放射性核素检测,不使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放射性核素原料,可生产600×600、800×800及600×900等不同规格及丰富多彩的花色产品,日产全通体、全瓷、全抛釉产品1万平方米。目前,公司已注册“玉熹”、“杭瑞”2个产品商标,研发出高档仿大理石、仿玉石类等系列产品,销售形势看好,市场前景诱人,可实现年销售额3亿元以上。

  湖北玉立砂带集团四号高档砂带线

  玉立四号高档砂带线项目占地20亩,建筑面积6800 m2,总投资3500万元,年设计生产高档砂带900万m2。该生产线由湖北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创新研发,采用国内同行业首创的全自动化电脑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程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采用节能、环保的天然气循环加热系统,热能利用率接近100%。所产聚脂薄膜砂带、锆刚玉、纸基砂带等系列产品,均是引领行业潮流的高端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完全可以取代国际市场同类产品。

  该项目2010年8月动工兴建,已于今年10月竣工投产。预计可年新增产值1.5亿元,实现利税4500万元,创外汇500万美元,吸纳社会就业200人。该项目的建成,不仅扩大了玉立公司的产能规模,提升了产品档次水平,也将极大地增强该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组稿:隽政研 责任编辑:陈新)

编辑:zhusijia

上一篇: [全市拉练检查]通山奋力转型跨越 建设“六型通山”
下一篇: [全市拉练检查]开发区实施“三个百亿工程”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