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干部的榜样周新武系列报道》采访体会
忠魂不朽
一个生命的消逝,在这个生死轮回的星球上也许太平常了。可有一个年轻生命的离去,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批示:周新武同志是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基层党政干部。省委书记李鸿忠对周新武的评价是:“建功立业在基层,美名流传在乡村”。
年仅36岁的嘉鱼县高铁岭镇党委书记、镇长周新武英年早逝。报道其先进事迹,是记者二十余载新闻生涯中,最受震撼、最为痛惜和最受感染的一次采访……
人生的目标孰高孰低,他看得清清楚楚
看一个人追求目标的大小和趣味的高低,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呢?那就是看他的目标,是不是有益于社会、有利于人民,就看他追求自身的价值,是不是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
每个人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权利。问题是,个人的追求如果不与时代的脉搏合拍,不与社会的需要同步,就一定渺小可悲,就只能算“猪栏的理想”。
当今社会,就业困难,竞争激烈,谁不希望在大城市、大机关找一份收入可观又稳定轻松的职业?周新武出身农村,父亲早亡,自己发愤读书考上名校,在市直机关找到工作该是一份美事,可是他不干;在省直机关借调也有机会留下来,他也不干。在“人往高处走”的人眼里,这肯定是逆潮流、悖常伦的举动。在“人不为己”的人眼里,他是个“傻子”。
有人说,放弃一两次机会,可能是“没有经验”,放弃上省城、进大机关的机会,这就是“傻到家了”。他“傻”吗?
我揣想,多次放弃,这就说明他心中有个的梦,有他执着的追求。这就是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趁年轻磨练自己、增长才干,争取更大的作为。他认为农村更需要他、那里更适合施展自已的抱负、实现人生的价值。
正是这种“傻子”,是社会的“稀缺资源”!革命时期,我们有不怕砍头、不怕流血的“傻子”;抗战时期,我们有冒着敌人炮火冲锋的“傻子”。没有这种“傻子”,何谈革命胜利?何谈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现在,中国百分之七十的人口在农村,百分八十的地方欠发达,个个都往大城市跑,城乡怎么共同富裕,社会怎会和谐?
李鸿忠在与农村干部谈心时指出,现在有一种现象:交通便捷了,到基层去的反而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反而难了;干部文化水平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反而下降了。往上面跑的多,往下面跑的少;往沿海跑的多;往沿湖跑的少;往发达地区跑的多,往贫困地区跑的少。一些干部下基层存在“鸭子现象”:下了水而沉不下去,即使头下去了,尾巴却一直浮在面上。周新武让那些“坐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端着酒杯侃”的干部汗颜!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周新武用自己的行动,颠覆了这些信条。所以,他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身上的责任多大多重,他想得明明白白
36载的人生,实在太短暂。生命的猝然消殒,工作的戛然而止,亲情的突然断裂,让所有的人不曾意料。周新武生前工作过的单位有省、市、区、县多个部门,他从乡镇团委书记干起,先后在市委组织部、省纪委、咸安区官埠镇、嘉鱼县渡普镇、高铁岭镇工作过。每到一处,他都全力以赴,砥砺求为,干出最大的业绩,展示最好的形象。这种内心暗示和自我约束,加上超强度的精力透支,成为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特别是在高铁岭镇任党委书记、镇长期间,他完全成了“拼命三郎”。作为组工干部出身的他,深感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和担子的份量。一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在区域发展的激烈竞争中,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任务之艰,压力之大,不言而喻。周新武认为自己是个年轻干部,领导信任,群众期待,更要努力地证明自己。他要交出一张优秀的成绩单,不负领导的重托,人民的期望。所以,工作起来没日没夜、忘我拼搏。也就是靠这种只争朝夕、分秒必争的拼劲,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周新武干出了很多的业绩,高铁岭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采访中,有人含泪谈到,周新武可能是因为觉得自己年轻,扛得住,压根就没有顾惜自己的身体,却不知紧绷的生命之弦突然崩断……
干大事而不惜身,把责任看得比天大。这是周新武给我的强烈印象,也是他的性格特征。这种精神在战争年代有,和平发展的时代也有,而且弥足珍贵。试看有些干部,拈轻怕重,无所担当,当太平官,当走马官。这种混官、懒官多了,庸风、惰风盛了,一个地方的发展断然是没有希望的。周新武给干部树立了榜样,他是这个时代的骄傲,他是咸宁的光荣!
感情的天平向谁倾斜,他做得实实在在
爱是点燃希望的燧石,爱是社会和谐、人间美好的雨露阳光。
周新武如火的工作激情和无愧的选择,就缘于这种博大的爱、无私的情。
高铁岭镇八角村一名初二的学生叫向星,母亲患有精神病,面临失学。周新武知道后每月给她寄去生活费。有一次向星不小心丢了20元钱,急得两天吃不下饭——这钱,对家境贫寒的她不是一个小数目,更何况是周叔叔省吃俭用挤出来给她的啊!
“老百姓还这么穷,我们这些当干部的有责任啊。”周新武知情后流下了难过的眼泪。他找到小向星说:“你就做我的干女儿吧,我供你读到大学!”细心的新武给向星立了一个折子,每月定期把钱打到账上。他还对镇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张行泽说,万一哪一天我调走了,请你一定帮我完成这个心愿!可是……
周新武在高铁岭只有短短一年多时间,村里有很多群众,他都叫得出名字。左一个“大爹”,右一个“大嫂”,仿佛村里就是他的家,群众就是他的亲人。
共产党人,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祖国、爱人民。周新武出身农村,来自基层,从小就帮父母种田、喂鸡、养猪,深知稼穑艰辛。他父亲早逝,母亲中风瘫痪在床,靠亲朋接济和自己勤工俭学完成大学学业。艰难困苦,磨砺了他的人格精神,养成了他质朴赤诚的美好情怀和体恤民瘼、博爱大善的高尚德操。
周新武走的第二天,仿佛天人感应,鄂南飘下一场罕见的大雪。无数干部群众雪里送忠魂、泪雨纷飞,山河恸哭,天地同悲。
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没有英雄的时代,是苍白的时代;没有英雄的土地,是贫血的土地。咸宁迈进腾飞的时代,鄂南是块英雄的土地。一个高尚的人从我们身边走过,他的奋斗、他的梦想,他的生命、他的青春,他的爱、他的情融入了这片沃土。面对他的伟大背影,每一个崇高的人,都会为之洒下热泪!……
生命虽短暂,品德将长存;躯体会腐烂,精神永不朽!……(咸宁日报记者 刘文景)
编辑:liuhuafang
上一篇:
高铁岭镇以“新武精神”促发展
下一篇:
中国青年报聚焦报道“嘉鱼乡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