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1专题 >> 年轻干部的榜样周新武系列报道 >> 正文

周新武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发言摘登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1-04-20 10:04:00

  年轻干部的榜样
  报告人 廖朝晖

  2011年1月19日,是嘉鱼县高铁岭镇党委书记、镇长周新武同志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这一天,他上武汉洽谈项目,进村组调解纠纷,到县城筹措资金,去温泉招商引资……由于连续奔波、劳累过度,突发心脏动脉血管爆裂,猝然倒在了工作一线。
  周新武同志,出生在赤壁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他就帮父母种田、喂鸡、养猪,深知农民的艰辛不易。1995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在校期间他积极上进,品学兼优,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99年,周新武大学毕业。省电力公司多次与他联系,邀请他到电力部门工作。可是,周新武却觉得,自己是农村出来的,农村的水土养育了他,农村的建设需要他。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选择报考了省委组织部选调生。
  周新武像一颗离不开沃土的种子,在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坚定地撒向了农村。
  2000年8月,咸安区委把周新武选调到组织部,作为一名机关党政干部培养。在两年的时间里,他工作非常出色,不久就担任了调研科长,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选择到农村工作的理想,到基层建功立业的抱负……
  2002年7月,咸安区委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乡镇工作,周新武主动请缨,被选派到官埠桥镇任党委副书记。这是他第二次到农村。
  2003年底,周新武被调到咸宁市委组织部工作。2004年6月,他被抽调到省纪委工作,出色的工作能力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省纪委想留用他,周新武却婉言谢绝了上级领导的关心,义无返顾地选择留在了咸宁,留在了离基层更近的地方。这是他第三次选择到基层、到农村。
  2007年,咸宁市委准备从市直机关选拔一批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通知一发出,周新武就报了名。这是周新武第四次选择到农村。
  周新武就是这样一个年轻干部。他执着地追寻自己的梦想,无怨无悔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本来可以安逸地在大城市、大机关工作,却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农村、选择了基层。
  2009年,嘉鱼县委在考虑高铁岭镇“一把手”的人选时,一致同意推荐他,有意给这个年轻人压担子。这年10月,上级组织部门任命他担任高铁岭镇党委书记、镇长。
  周新武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
  高铁岭镇的发展定位在哪里?
  周新武走村串户,倾听乡亲们的心声;召开镇干部大会,凝聚一班人的智慧;多次与上级部门沟通,向主要领导汇报。经过反复调研、充分论证,高铁岭镇提出了建设“鄂南经济第一镇”的奋斗目标,吹响了超常规发展的冲锋号,也开始了他生命中最后十五个月“拼命三郎”式的工作历程。
  为了不让项目受阻,周新武亲自挂点驻村,为葛洲坝水泥、高强锰业这两大项目的前期引进、化解矛盾、改善环境做好协调工作。他带领镇里一班人抢抓武汉新港向嘉鱼延伸的机遇,多方筹资平整土地210亩,建设临港工业园。他“六下武汉请老板”,用诚意感动了企业家张东兴,引进了投资6000万的脱硫剂厂和投资4000万的大型环保砖瓦厂。
  他上任伊始,就准备了一张便民卡。群众遇到困难,拨通了他的电话,他总是第一时间处理,很多时候亲自赶到现场。他为孤寡老人送衣送物,为困难群众送油送米,他悄悄资助小向星读书,帮助遭遇水灾、家境困难的残疾人孙小春生产自救,重建家园。
  他在2010年全县防汛抗灾最紧张的时刻,连续2个月吃住在防汛一线,没有回过一次家。就在他病逝前几天,他还只是对母亲“承诺”,待忙完这一阵子后再去看望老人家。
  如今,高铁岭镇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经济环境显著改善,招商引资名列前茅,乡镇综合实力排名由2009年的第18位上升到第4位。2010年,全镇财政收入达4100多万元,是2009年的两倍多,增幅位居全市各乡镇之首。
  可是,为这一切成绩付出了青春和热血的周新武却定格在一张沉重的黑白像片里。他用短暂而灿烂的一生向我们诠释,一个农民的儿子对乡村沃土的深深眷恋,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一个农村基层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
  (廖朝晖系嘉鱼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我们的好书记
  报告人 殷志刚

  2009年10月19日,是新武书记来高铁岭镇报到上班的第一天,我至今记忆犹新。那天晚上,他找我谈心,说:“志刚,党委班子里我俩相识最早,你对镇里情况比我熟。高铁岭的工作有基础,我们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望!”对新武书记的这番话,我丝毫不觉得奇怪。因为我早就听说过他有“拼命三郎”的外号。
  他报到的第二天早上,镇干部坐在会议室等他来主持开一个工作会,时间到了还不见他的身影,大家正在疑惑,周书记打来电话,说他到杨山村去了。
  原来,葛洲坝水泥公司负责开发村里的270亩矿山,震裂了村民房屋上的瓦片,污染了村里的水源,要求公司给予赔偿。有十几个老婆婆更是躺在矿山的作业台上不让施工。闻讯赶到现场的周书记,一边找来村干部、村民代表座谈,一边安排镇干部给那些冻得哆嗦的老人买来早餐。当着群众的面,周书记表下了硬态:“我现在就给葛洲坝水泥公司的负责人打电话,你们提的问题,只要合理,我们马上解决。”
  很快,该赔的赔,该修的修,村民安全用水的问题,也很快得到解决。对于那些还不够满意的村民,周书记挨家挨户上门询问,做工作。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泡在杨山村,经常忙到深夜才端起一碗村民给他下的葱花面,就着腌菜,却吃得津津有味。
  有一次,葛洲坝水泥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张春明在杨山村,他惊奇地发现,周书记居然能随口熟悉地喊出村民的名字,就像老熟人一般。要知道,周书记到镇里工作才10天啊!
  周书记到高铁岭镇工作后,经过认真调研,他和镇党委班子迅速确立了“发石财,唱锰歌,抓延伸”的工作思路,提出建设“鄂南经济第一镇”的奋斗目标。
  为了给全镇工业经济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周书记下决心规划建设临江矿产工业园。听说湖北中大公司老总张东兴有投资意向,周书记带上土特产赶到浠水县探望张总的老母亲,并在一个月时间内连续5次带上工业园图纸和项目建议书到武汉找张总洽谈。去年12月20日下午,患上了重感冒的周书记在镇卫生院打针,刚挂上吊瓶不到半小时,就接到张总电话,约他晚饭时在武汉见面。司机劝他改天去,他却拔掉针头立马就走,说:“一点感冒算什么。你不知道,前几次去都没谈妥,这次非把这两个项目争取到手!”正是这一次的坚持,张总把原计划放在老家,总投资达1个亿的脱硫剂项目和环保水泥制品项目投到了我们镇工业园。
  2010年大年初一,周书记几兄妹相约要一起吃个团年饭。他抱歉地说:“今天上午没时间,我要到镇里给一个返乡投资的老板拜年,最早也要到下午两点半回!”他没有打搅在家过年的司机,乘坐出租车来到镇上,叫上两个村书记,到东鸿生物公司的老板李益冉家拜年。李老板深感意外,说,“大年初一,你应该和家人团聚,陪老母亲过年呀,这怎么让我经受得起!”周书记恳切地说:“我在镇里当干部,你在镇里投资发展,高铁岭是我的家,也是你的家。我们也是一家人。”一席话说得李益冉的心暖烘烘的。李总激动不已:“没想到我的企业能让镇里的‘一把手’这么上心!”春节刚过,东鸿生物公司就决定在八斗集镇扩建生物有机肥加工厂,还在八斗角村流转2000亩土地建设中药材基地,开辟了我镇第一个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城乡统筹的试验基地。等他办完事赶回家时,一家老小,特别是中风瘫痪的老母亲正眼巴巴地等着他呢。就这样,原定中午的年饭硬是被推迟到下午三点。
  靠着这种亲商重商的真情和真诚执着的精神,周书记引来一个又一个项目落户高铁岭镇,高铁岭镇经济社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实现了新的跨越。
       (殷志刚系高铁岭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 

  难忘心中的痛
  报告人 周  莎

  我是周新武的侄女周莎。叔叔的突然离去,是我们全家永远难忘、挥之不去的痛。
  叔叔是爷爷、奶奶最大的希望。听爸爸讲,叔叔小时候是一个调皮但富有上进心的农家小孩。爷爷、奶奶共有五个子女,因家境贫寒,其他的几个基本没有读多少书,只有叔叔最小,也寄予了全家最大的希望。为了督促他好好学习,爷爷奶奶曾经让他写下三份保证书,那是爷爷生前一直保留着的,爷爷去世后,爸爸替他继续保留着,直到叔叔成家立业时才转交给他。1995年叔叔以赤壁市文科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上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年迈的爷爷一路小跑到商店买一挂长长的鞭炮点燃。叔叔啊,你可知道,我们全家多么为你骄傲,爷爷奶奶对你寄予了多大的希望。然而不到一年,爷爷突发高血压病住进医院就没有醒来,叔叔一时难以赶回来,爷爷生生的等了他三天三夜,一直等到叔叔扑到病床前哭喊,爷爷才咽下最后一口气走了,眼角还溢出两颗豆大的泪珠。
  叔叔是婶婶、妹妹最坚强、最有力的支柱。叔叔突然离去,婶婶痛不欲生,从她的哭诉中我知道,叔叔和她相知、相恋到结合是多么的温馨难忘,叔叔照顾岳父、岳母是多么的体贴细心。最可怜的是我那年仅8岁的小妹妹,叔叔离开我们已经有一段日子了,我到叔叔家去看望小妹妹,她看到我去了,还习惯性拿起家里座机打电话,婶婶问她干吗?她说“姐姐来了,我要打电话告诉爸爸,他怎么不接电话?是不是在开会呀?”看着妹妹一脸的童真,听着妹妹稚嫩的话语,我们心如刀绞。
  叔叔是爸爸、姑姑最好、最亲的弟弟。和爷爷奶奶一样,我的爸爸、妈妈和三个姑姑从小就喜爱叔叔这个小弟弟,也同样希望叔叔这棵小苗能长成参天大树。兄弟姐妹大多家境贫寒,生活艰难。叔叔曾经在咸安、嘉鱼两个县(区)四个乡镇工作过,在咸安区、咸宁市两级组织部工作过,做过调研科科长、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和乡镇党委书记,哥哥、姐姐可从没有一个人想过找他讨点好、沾点光,也从没有一个人找过他贷点款、安排工作或是承包工程什么的,叔叔从不徇私谋利。这么多年来,无论他在乡镇基层任职,还是在市、区机关工作,他总是忙呀忙,婶婶、妹妹很少和他在一起度过周末,就是节假日和奶奶的生日,他要么提前打个电话解释一下工作忙不能回来,要么就是匆匆忙忙回来和全家吃一顿饭就走了,爸爸和姑姑们很少有机会和他好好聚聚,拉拉家常,我们全家都理解,没有一个人有一句怨言。
  叔叔从小就是一个心地善良、同情弱者的人。至今我们老家黄盖湖农场还流传着叔叔小时候的一个故事。那时我们农场有一个无儿无女的五保户叫王老山,因年纪大眼睛不好,做饭时不小心失火将家里东西烧个一干二净。叔叔当时十来岁,听到大人们议论:王老山无儿无女好可怜!他非常同情老人,想帮帮老人,又怕家里人不愿意,那段时间他每餐端着饭碗偷偷往外跑,一连几个晚上半夜不见人。爷爷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悄悄地跟踪他,发现他每餐把一半饭送给王老山老人了,晚上怕老人冷还半夜起来陪老人睡觉呢。这事传开后,队里人都笑叔叔“傻”,同时也对他刮目相看。叔叔走后,新闻媒体报道叔叔资助贫困生、帮助受灾农户和残疾农民的事迹。我们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叔叔就是这么一个人,就是这么一个从小就富有爱心,从贫寒农家走出来的大学生、好干部。
  叔叔从来就是一个不顾身体、拼命工作的人。叔叔1999年在贺胜桥镇工作时挂宣传横幅,不小心从扶梯上掉下来,摔断了几根肋骨,一直到他去世后我们才知道,他可从不在家人面前叫苦叫累,他生怕家里担心,什么事情都是一个人扛着。叔叔无论做什么事,都是非常专一和敬业,星期六、星期天很少能够休息,全家人也很少有时间能够团聚,婶婶、妹妹和我们全家都习惯了。所以叔叔离去后,新闻媒体报道说叔叔工作起来是个“拼命三郎”,我们全家也很理解。(周莎系周新武侄女)

  一次震撼心灵的采访
  报告人 崔逾瑜

  我和周新武同志未曾谋面,更无交往,在他离开人世后,我获得了一次如此宝贵的追寻他人生轨迹的机会,使我有了一次震撼心灵的采访。
  周新武,可以这样选择或那样选择,为什么他却坚毅选择从都市到农村的无悔转身?
  周新武毕业于名牌大学,品学兼优,先后有四次进城工作的机会,但他却次次放弃!
  在“人往高处走”的人眼里,他是个另类;在“人不为己”的人眼里,他是个“傻子”。
  他“另类”吗?他“傻”吗?我在寻找答案,我在拷问求解。
  其实答案很简单,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个人,只有把他的事业、他的追求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他的生命,才有更多的意义,他的死,才会比泰山还重!
  周新武就是这样的人。他说过,他是农民的儿子,有一种天然的乡土情结。正是乡间的水土养育了他,农村是他的精神家园,农民便是他难以割舍的牵挂。
  周新武,选择了适合的土壤,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又交出了怎样的人生答卷?
  “如果不投入感情、激情,即使到了基层,也成就不了事业。”周新武曾经这样说过。
  周新武毕业整10年,他却在乡镇足足干了6年。有人只是把基层当跳板,倔强的周新武却坚守自己的选择。
  在周新武工作过的乡镇,特别是在高铁岭镇任党委书记、镇长期间,他完全成了“拼命三郎”。
  周新武一到高铁岭镇,就认真调研,结合镇情确定了明确的的发展思路。他和镇党委班子提出,依托优势,发奋赶超,把高铁岭建成“鄂南经济第一镇”。
  周新武的努力没有白费。一排排崭新的厂房拔地而起,一台台机器日夜轰鸣,高铁已成为投资的热土、工业的重镇、欣欣向荣的港口新城。周新武却再也看不到、听不到了。
  他是累死的啊!熟悉他的人这么说。他以为自己年轻扛得住,可是老天却没有眷顾他……
  作为基层干部,就是要谋发展、干实事、为民生,不当庸碌无为、得过且过的混官,不当拈轻怕重、无所担当的懒官,不当作风漂浮、脱离群众的走马官!
  周新武,人说忠孝两难全,你燃烧激情奉献青春都是为了谁?
  谁没有父母双老?谁没有家室儿女?谁不珍惜亲情偎依?周新武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更是家庭的顶梁柱,需要他操心的地方实在太多。可是,高铁岭镇3万多人的“大家”,更需要他去打理,去呵护。
  周新武出身农村,深知稼穑艰辛,民间疾苦。他父亲早逝,母亲中风瘫痪,靠亲朋接济和自己勤工俭学完成大学学业。艰难困苦,磨砺了他的人格精神,养成了他质朴赤诚的亲民情怀和博爱大善的高尚德操。
  他不止一次在会上说:“视群众如父母,群众便会视你为亲人。群众就是干部的家人,群众的事就是家事。对家事,要带着感情去办,不仅要快办,更要办好。”
  2009年10月15日,周新武和葛洲坝水泥嘉鱼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张春明一起,到杨山村协调村民与企业的纠纷。张春明惊奇地发现,周新武能随口喊出一些村民的名字,就像熟人一样。要知道,周书记到镇里工作才10天啊!
  农村基层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周新武是标杆,是榜样,难道周新武的这些事迹就不能让那些“坐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端着酒杯侃”的干部汗颜?
  功名利禄还是群众口碑,周新武的身后留给我们的是什么?
  他在咸安区的住房,还是妻子单位分的。他只给女儿留下依稀模糊的音容笑貌。
  妻子唯一一次乘坐他的公车,是1月19日被接到医院,看他最后一眼。
  他给妻子留下的,是已不能实现的“照顾一辈子”的承诺。
  给母亲留下的,是老年丧子的难以承受之痛。
  但是,周新武经手引进的一个个项目陆续开工、竣工,将带给百姓财源滚滚……
  淡泊名利好比清茶一杯静心正身,务实为民好比功积如山德载千秋。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我七次到咸宁,到高铁,一次次追寻周新武的人生足迹,一次次探寻周新武的内心世界,每一次,我都会流下感动的泪水;每一次,我都会受到强烈的震撼。
  奋进的咸宁,英雄的沃土。一个热血生命走了,他的奋斗、他的青春、他的梦想、他的生命,他的情和爱融入了这片沃土,他在这个时代留下的身影,将使每一个崇高的人,为之动容,为之洒下叹息而又激动的热泪!(崔逾瑜系湖北日报记者)

  忠魂故里话榜样

  刘海军(市委常委、嘉鱼县委书记):听完周新武先进事迹报告,他的事迹催人泪下,催人奋进。我们要以他为标杆,以他为榜样,牢记宗旨,一心为民,开拓进取,踏实干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让新武精神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传承,让新武旗帜在南嘉大地上飘扬。
  彭光平(嘉鱼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周新武是基层党政干部队伍中涌现出来的一面旗帜,是嘉鱼党政干部的一个缩影。听完报告,周新武的形象在我心中更加饱满,我们正结合“三万”活动践行周新武一心为民的精神。
  李斌(嘉鱼县鱼岳镇党委书记、镇长):壮士倒在未竟事业之征程。听完报告,在心灵再次深受触动的同时,也深感痛惜。周新武扎根基层写赤诚、胸怀大志干事创业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刘珈(嘉鱼团县委书记):听了报告会,感觉到周书记是用他的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我们广大青年要接过新武精神的火种,传播新武精神,将新武精神继承发扬下去。
  汤威(嘉鱼县选调生):周新武是当代社会最可爱的人之一。我也是选调生,我们应该像周新武一样,扎根基层,在实践中铸就一心为民服务的精神。

   策划:甘青 李发扬 组稿:甘青 李发扬 熊敏 摄影:袁灿

编辑:liuhuafang

上一篇: 市委党校举行周新武先进事迹报告会
下一篇: 周新武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