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1专题 >> 年轻干部的榜样周新武系列报道 >> 正文

五问解读选调生书记周新武的灿烂人生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1-02-14 09:02:00

  一位白发苍苍、半身瘫痪的母亲,在“新武出差在外”的善意谎言中,平静度过了兔年春节。
  母亲还在翘首企盼。
  儿子却再也不能回到床前尽孝。
  2011年1月19日,年仅36岁的嘉鱼县高铁岭镇党委书记、镇长周新武,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医治无效,倒在工作一线。
  作为乡镇党委书记,周新武顽强拼搏、一心为民,用生命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作为一名选调生,周新武扎根基层、不计名利,把自己的名字永久、永远地烙在乡村沃土里。
  他的事迹,感动荆楚;他的精神,感召社会。
  省委书记李鸿忠在《春节前与全省农村干部谈谈心》一文中号召学习周新武,并给予周新武高度评价:建功立业在基层,美名流传在乡村。

  可以这样选择或那样选择,为什么你却坚毅选择从都市到农村的无悔转身?——一问周新武

  命运曾一次次让周新武选择:繁华都市还是偏远农村?
  周新武却从没犹豫:到广阔农村建功立业,回报社会。
  1999年,周新武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毕业。两个选择摆在面前:
  一边是有着“金字招牌”的省电力部门,可以顺利跳出“农门”;一边是作为选调生,到咸宁乡镇工作,从农村来,回农村去。
  那时,选调生还是个有些陌生的名词。周新武却默默地用行动选择了后者。
  在有的人眼里,选调生只是把基层做跳板,属“飞鸽”牌。倔强的周新武并不回应,他埋首自己的选择。
  有人说他“傻”。
  2000年8月,在咸宁市咸安区贺胜桥工作一年的周新武,被抽调到区委组织部,有留用机会。他婉言谢绝,“我还年轻,想在基层多锻炼”。于是他被派到官埠桥镇任职。
  2003年,周新武被选拔到咸宁市委组织部工作。随后被抽调到省纪委工作,因表现出色,又有了留用的机会。
  这一次是大城市、大机关,可他的选择又一次令人大跌眼镜。
  “相比城市,我更喜欢乡村;相比机关,我更喜欢基层。”周新武还是回到了他热爱的鄂南大地。
  2007年,周新武向组织递交申请,主动要求再到乡镇工作。不久,他被任命为嘉鱼县渡普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两年后,赴任高铁岭镇党委书记、镇长。
  这一年,周新武毕业整10年,他却在乡镇足足干了6年。
  大学同学张永恒还记得,当年的社科系951班31人,绝大多数同学都到效益好、待遇好的电力系统工作。只有周新武,去了咸宁一个偏僻的乡镇任团委书记。
  为什么?为什么周新武你一次次坚毅地选择从都市到农村的无悔转身?
  张永恒不能替周新武作答。
  他只知道,周新武大学期间从不逃课,年年拿奖学金,大二就入了党。两人谈心,周新武不止一次地说“毕业后要干一番事业出来”。
  张永恒的感受是,在周新武内心深处,他的事业在乡村。
  还有人说,这缘于周新武的生活经历,缘于他质朴的感恩之心。
  1975年,周新武出生于赤壁市一个普通农家,从小就帮父母种田、喂鸡、养猪,深知稼穑艰辛。他考上大学第二年,父亲意外去世;不久,母亲也因病半身瘫痪在床。
  家乡的水土养育了他,农村是他的精神家园,农民是他难以舍弃的牵挂。
  这个逻辑推论看似简单而纯粹,但人格的伟大,往往蕴藏于最纯粹、最简单、最质朴之中。

  做“太平官”还是当“拼命三郎”,你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奔走乡村?——二问周新武

  “如果没有投入感情、激情,即使到了基层,也成就不了事业。”
  2007年以来,周新武曾多次在咸宁市新晋选调生、基层公务员培训班授课。他告诫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们,在基层就要满腔热情,能吃苦、愿吃苦;身入更要心入,不要混日子,踏踏实实干点事。
  他这么说,更是这么做的。
  一年多来一直跟随周新武身边的司机罗雄,最了解他的工作状态、工作强度。
  “他是累倒的呀!”罗雄接受采访时泣不成声。
  这是罗雄回忆的周新武最后人生历程:
  1月18日赴武汉出差,协调一家企业的电力保障问题;19日晨6时50分准时起床,冒雪返回嘉鱼为镇里一项目争取资金;午饭后,赴咸宁市区,协商高铁岭镇修建加油站事宜;下午5时,心脏病突发,急送医院;晚7时40分,因抢救无效去世。
  而这样的连轴转,对于周新武是家常便饭。曾与他在渡普镇宿舍同住的鱼岳镇党委书记李斌说,在嘉鱼县乡镇干部中,他素有“拼命三郎”之称。
  高铁岭镇党委副书记熊玉民,对去年汛期7月12日的经历记忆犹新:
  那天上午,周新武和熊玉民等人赴汛情紧急的接里湖巡堤。周新武坚持要查看湖堤周边荆棘丛生的山地,4公里路步行了两个多小时,手和脸都划出一道道血痕。周新武说“这样踏实了”。
  正是午饭时间,周新武连续接到两个农民打来的电话,说驼儿山闸未开启,担心农田被淹。他立即赶去驼儿山闸,这里已聚集了100多个情绪激动的农民。问清情况后,他决定开闸,并请群众推举代表监督开闸过程。
  下午5时,周新武饭也没吃,又赶到邱家湾干堤险段。
  “直到第二天凌晨3时,周书记先后5次打电话询问开闸后的情况。”
  熊玉民还记得,汛期里周新武一直坚守一线。两个月时间,辗转长江干堤、狮子山水库、接里湖、四合垸,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更没回家看一眼妻儿老小。
  期间,妻子胡娟专程从咸安赶来探望周新武,那是她第一次光临丈夫的工作之地。
  今年1月25日,胡娟再次走进周新武在高铁岭镇的宿舍时,却是来清理丈夫的遗物。
  她发现从家里带去的一箱牛奶还没开封,一箱王老吉凉茶也只喝了一小半。
  抚摩着镇干部整理好的丈夫的工作影集,胡娟禁不住泪如雨下。
  照片历历在目,可是“拼命三郎”周新武却遥遥奔向远方。

  是碌碌平庸还是有为争先,你在基层交出了怎样的工作成绩单?——三问周新武

  1月底,咸宁市给2010年全市各乡镇(办事处)经济实力排定座次,高铁岭镇排名第4,比上一年递进14位;全镇财政收入达4100余万元,同比增长两倍多,增幅位列榜首。
  建功立业,靠苦干,也要善干、巧干。
  事业心强,责任心更强,腿勤脑更勤,这是当地干部群众对周新武的评价。
  作为名牌大学毕业的基层干部,周新武完全有资本熬资历、稳着干、等提拔。但他拒绝平庸,创优争先,用骄人的发展业绩交出了人生最后一份答卷。
  周新武到高铁岭镇工作后,经过认真调研,发现镇里矿产资源丰富,但缺少长期、明确、可持续的发展思路。他和镇党委班子迅速确立了“发石财,唱锰歌,抓延伸”的工作思路,提出建设“鄂南经济第一镇”,再造一个高铁岭。
  “当时,许多人都觉得这个目标不切实际。”县发改局局长顾兴茂说,高铁岭镇经济基础并不强,没想到这两年真的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葛洲坝水泥嘉鱼有限公司、高强锰业是县镇前期引进的大项目,周新武上任伊始就千方百计协调企业与周边村组农民的关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高强锰业二期工程建设初步完成;武汉新港向嘉鱼延伸,他抢抓机遇组织建设临港工业园,引进脱硫剂厂、环保水泥制品厂等一批项目,拉开了发展框架。
  去年大年初一,周新武邀上八斗角村党支部书记张和平,一起到湖北东鸿生物技术公司董事长李益冉家拜年。
  “您来高铁岭投资,我是高铁岭镇的公仆,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就该在一起过个年。”一席话说得李益冉的心暖烘烘的。3个月后,他投资流转土地两千亩,开发中药材基地。
  为邀请武汉中大公司到工业园投资,周新武先后6次登门拜访,用诚意感动了企业家张东兴。他还一户户走进征地、迁坟的农户家中,耐心做思想工作;亲自安排修排水管、引自来水、建厂房院墙。
  一排排崭新的厂房建起来了,厂里一台台机器轰鸣起来。
  周新武却再也看不到,听不到了。

  顾小家还是护“大家”,你燃烧激情奉献青春都是为了谁?——四问周新武

  照顾家庭,呵护百姓,从来不是矛盾的纠结体。
  熟悉周新武的人都知道,他是孝子、慈父、温柔体贴的丈夫。
  胡娟是周新武的初恋,两人喜结连理后,几乎没吵过架。只要回到家里,周新武都是抢着洗菜做饭,不愿让妻子受累。只有一次,因为妻子想用镇里公车,周新武发了脾气,说了重话。
  8岁的女儿周悦一直是周新武的掌中宝。他最后一次离开家时,小周悦还在熟睡。出了门又返回,拽着被角轻吻女儿的小脸蛋,周新武无意识地就这样与爱女作了最后的吻别。
  周新武的岳父母一直和他们住在一起,和和睦睦,街坊四邻都羡慕。回老家时,周新武总忘不了给中风的母亲捏脚、按摩。
  只是,高铁岭镇3万余人的“大家”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更需要周新武去呵护。他实在分不出更多精力,照顾自己的小家庭。
  周新武不止一次在会上说:“群众就是干部的家里人,群众的事就是家事。对家事,要带着感情去办,不仅要快办,更要办好。”
  2009年10月15日,周新武和葛洲坝水泥嘉鱼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张春明一起,到杨山村湾子里协调村民与企业的纠纷。张春明惊奇地发现,这些农民一见面就“周书记长、周书记短”,周新武也能随口喊出一些村民的名字,就像熟人一般。
  “周书记才到镇里工作10天啊!”张春明后来才得知,周新武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这个矛盾最尖锐的村熟悉情况,已连续走村入户一个多星期了。
  视群众如父母,群众便会视你为亲人。受企业采矿影响的62户村民,陆续搬迁到了集中统一规划的新村,矛盾也得到化解。
  高铁岭镇的农民几乎都知道周新武的电话。
  周新武一到高铁岭,就要求镇里制作了印有自己电话号码的便民卡,分发到各村各组。
  去年夏天的洪涝灾害,陆水村残疾人孙小春房屋倒塌,网箱养殖的黄鳝浸泡在水里,眼看不保。他经受不了打击,哭着打电话给周新武说:“我不想活了……”
  周新武带人乘着小木船赶来,跳进水里捞黄鳝、转移网箱。灾后,他帮助孙小春落实了1万元灾后重建资金、5000元水产救灾资金。
  镇干部李文斌还记得,周新武每到一处巡堤,都会叮嘱干部、群众注意饮食卫生,晚上查险一定要穿雨靴,免得被蛇咬。
  八斗角村4组的初二女生向星,因家庭贫困,一度想辍学。周新武知晓后,立即捐出2000元助学款,并表示以后每年都资助2000元,直到她大学毕业。
  他还对镇党委副书记张行泽说:“向星的事,你记得要提醒我。万一哪一天我调离了,就拜托你负责到底。”
  万万没想到,周新武这么快就永远地走了。
  张行泽说,一定会把周书记的这个遗愿继承下来。

  功名利禄还是群众口碑,你去了身后留给我们的是什么?——五问周新武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周新武的身后,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他在咸安区的住房,还是妻子单位分的。他只给女儿留下依稀模糊的音容笑貌。 胡娟唯一一次乘坐他的公车,是1月19日被接到医院,看他最后一眼。
  这辈子给妻子的,是已不能实现的“照顾一辈子”的承诺。
  给母亲留下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锥心痛,还有只能由妻子代劳的“买一件毛衣”的心愿。
  但是,周新武经手引进的一个个项目陆续开工、竣工,将带给百姓财源滚滚;九龙村的桃李交易中心将要兴建,再不用担心农民沿路摆摊卖水果,影响交通安全;给扶贫联系户孙海水送去的两只猪仔,现在也长大,很快要出栏……
  淡泊名利好比清茶一杯静心正身,务实为民好比功积如山德载千秋。
  以奉献为标尺,算清名利账、得失谱,周新武的苦乐辩证法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和感动。
  周新武逝世当晚,数以百计的村镇干部和群众冒雪赶到70公里外的咸安区,自发为他们敬重的镇党委书记守灵、送别;网络上,许多网友为他开设虚拟纪念堂,不断有人献花、点烛、鞠躬,表达哀思;道路边,受他帮助过的乡亲们,带来了腊肉、土鸡、鸡蛋和家产的豆豉送给他的家人……
  千金难买群众口碑。
  咸宁市委常委、嘉鱼县委书记刘海军说,周新武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县委已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干部向他学习,缅怀、传承新武精神。
  周新武的忠诚无私,更激励、感召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广阔农村建功立业。
  云梦县委宣传部干部刘侃、麻城龟山镇干部罗萍等选调生深情地说,周新武是选调生的精神明星。他的责任情怀、公仆本色,帮助我们筑牢理想信念,给我们最坚强的精神支持和鼓励。他的踏实苦干告诉我们,基层大有可为。
  你的人生很短暂,你的青春很灿烂。
  我们湿润着眼眶,读你,懂你!
  有一首歌叫《倔强》。
  将它的歌词略作修改,献给你——
  你说被火烧过才能出现凤凰,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你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你和你最后的倔强,
  握紧双手绝对不放;
  你和你骄傲的倔强,
  在风中大声歌唱。

编辑:liuhuafang

上一篇: 高铁岭镇交流学习周新武心得
下一篇: [年轻干部的榜样周新武系列报道]嘉鱼弘扬新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