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抗灾自救系列报道之一
奋 起
开篇的话:
一场特大的洪灾,一次特大的考验,一张特殊的答卷;
两百年一遇的灾难和鏖战,留下太多的故事,太多的记忆,太多的感动……
洪水过后的一个月,记者再次走进了通城——
车子在被洪水“咬”得支离破碎的道路上颠簸,好不容易来到关刀镇台源村。
地处台源村八组的云霄岩,看上去不高也不险,可它就是这次特大洪水的“源头”。
放眼望去,山峰自上而下,被“犁”出比马路还宽的一道道水漕,裸露的岩层,让人看到洪魔的狰狞;山下遍地的巨石,使人惊悚洪魔的无比威力。
烈日下的乱石和废墟中,一面面红旗在风中飘扬,宛如一团团跃动的火焰,展示着不屈的力量。红旗所在处,总有密集的车流和挥汗劳作的人们。
县委书记熊征宇说,抗击两百年一遇特大洪灾,最危急的时候刚刚过去,最艰难的时候刚刚开始……
7月5日上午,大坪乡草鞋村老党员胡从奎拿起锄头搅拌泥浆,准备粉刷新建的房屋墙体。
这次洪水,胡从奎三间土砖房全部垮塌,家电、家具被埋进废墟,仓中的粮食被浸泡发芽,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
洪水一退,胡从奎就开始张罗起自家的新房。他请来5名亲友在废墟中清理还可使用的材料,紧接着从银行取出几千元积蓄,向亲戚借来3万多元钱,于6月18日正式动工建新房。
有人看到胡从奎夫妇急着建房,劝他:“胡爹,急什么急?看看国家能补助多少再建不迟嘛。”
“不!我家房子倒了,这是天灾,怨不得别人,更不能都等政府补助。这次有近八成的通城人受了灾,如果大家都去找政府,政府又去找哪个呢?”憨厚的胡从奎边说边用手甩去脖子上的汗水。
买来水泥砖瓦,请来村里的匠人,胡从奎80平米新房的框架结构很快在6月30日完工。“我争取成为全县倒房户第一个搬进新家的人!”他说。
40℃的高温让人透不过气。麦市镇井塘村安置点上,建筑工人打线的打线,挖沟的挖沟,一片忙碌。
施工现场,红旗辉映下的安置点效果图特别吸人眼球:两排五层的新式楼房,屋后群山拥抱,屋前美化绿化,完全是“花园式”住宅,很难想象这就是“灾民”的新房。
“我们将灾后重建与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与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与生态移民等等相结合,争取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完成全镇重建,让受灾群众‘因祸得福’!”麦市镇党委书记、镇长黎向阳说。
这次洪灾,麦市镇倒塌房屋187户,另有323户住房成危房。为方便已在集镇附近务工经商又不愿回原址重建的倒房户,他们在集镇城乡结合部的井堂村六组征地6.6亩,建房50套。
县民政局负责人介绍,通城县倒损民房中有1906户需要重建,2181户需要维修,将对1455户给予一次性救助安置,目前已全面进入紧张的规划实施中。
奋起自救,加快重建,灾区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记者 刘文景 李 嘉 特约记者 吴斐 刘健平 通讯员 晏承北)
编辑:liuhuafang
上一篇:
下一篇:
张昌尔在通城调研抗灾救灾工作
相关新闻
-
咸宁召开防汛救灾工作视频会 李建明主持并讲话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朱哲、通讯员敖琼报道:昨日,我市召开防汛救灾工作视频会,总结前一段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分析研判当前形...
-
咸宁市四大景区榜上有名
-
各部门迎战旅游节扫描之二
-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新外交理念与实践述评